首页 理论教育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研究:保护传统建筑,传承历史记忆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研究:保护传统建筑,传承历史记忆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12月14日,党中央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的建设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党中央还指出了“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建设标准。再次强调保护传统建筑对于体现民族特色、留住历史记忆、传承文脉乡愁的重要性。

关中传统民居营造研究:保护传统建筑,传承历史记忆

改革开放30 余年是中国城镇发展速度最快、产生问题最多的时期。以地产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定位,使促进经济增长成为建设的根本目的。按照资本在流通中增值的市场规律,我们的城镇建设一直在追求高速度,而不太考虑这种建设给自然和人文环境带来的影响。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城市雾霾,日益雷同的建筑形态,敲响了城市自然环境恶化和人文环境异化的警钟,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追求速度而不计后果的建设,尽管可以带来表面的繁荣,创造一些经济增长点,但是,建设质量的低下和自然环境的退化也给城镇带来了许多隐忧——人文环境的退化,降低了城镇作为家园的亲切感;自然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城镇人口的幸福指数。两者都从根本上降低了城市的品质,给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后顾之忧。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散布在大江南北的传统民居,尤其是那些历经百年而至今仍在使用的老房子,在与自然的融合中依然保持着家的味道,也用时间证明了它所具备的可持续性。从表面上看,这些民居多不华丽,也不显赫,但是,它们却保留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生存智慧,显示出不急不躁的沉静与安详,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好体现。这里所蕴含的营造智慧,是中华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财富,不仅引起了学者的思考和借鉴,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2013年12月14日,党中央在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的建设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党中央还指出了“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建设标准。“乡愁”是一个颇具文学色彩的词语,带有浓浓的感情印记。其本质是对传统的思念,是华夏子孙对祖先文明的回忆与眷恋。在城镇化建设中体现“乡愁”,是对“全盘西化”的城镇化建设乱象的匡正,也是对传统营造智慧的呼唤。要做到这一点,只有深入研究本民族的营造经验,总结其中的规律,才可能有针对性地将其运用于当下的城乡建设,营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丽家园。这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仁人志士的担当,给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www.xing528.com)

2014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主持召开全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牢牢把握地域、民族和时代三个核心要素,为城市打造靓丽名片,留住城市的人文特色和历史记忆。同时,要加强农村建筑风貌管控,做好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再次强调保护传统建筑对于体现民族特色、留住历史记忆、传承文脉乡愁的重要性。

保护传统建筑大致有两个步骤:一是硬件方面,即对那些老房子的主体和环境进行保护,维持原汁原味,尽可能真实地保留下历史信息;二是软件方面,即对老房子的营造工艺和民俗习惯进行发掘整理,总结其中的工艺技巧,尽可能全面地保留营造智慧。前者关乎传统建筑的形体与风貌,后者关乎传统营造的过程与造法。两者从不同角度涉及传统建筑的质量与形态,也决定着传统建筑能否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有机更新,焕发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