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俄罗斯族巴扬艺术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俄罗斯族巴扬艺术

时间:2024-01-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俄罗斯族巴扬艺术申报单位:伊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2年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治区级传承人:阿列克散代尔·扎左林巴扬属于手风琴这个大家族的范畴,它是俄罗斯民族乐器。俄罗斯族巴扬艺术主要传承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的俄罗斯族居民聚集地。俄罗斯族是最后一个移居伊犁的外来民族。目前,伊宁市有俄罗斯族750余人,纯血统的50余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俄罗斯族巴扬艺术

俄罗斯族巴扬艺术

申报单位:伊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2年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治区级传承人:阿列克散代尔·扎左林

巴扬属于手风琴这个大家族的范畴,它是俄罗斯民族乐器。传统手风琴为键盘式手风琴,而巴扬则是键钮式手风琴。

俄罗斯族巴扬艺术主要传承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的俄罗斯族居民聚集地。

巴扬作为俄罗斯族的民间乐器,在苏联国家甚为流行。随着16-19世纪俄罗斯人的几次迁入,巴扬音乐在伊犁地区迅速传播开来,并受到伊犁各族人民的广泛喜爱。

俄罗斯族是最后一个移居伊犁的外来民族。据伊犁文史专家考证,俄罗斯人从16世纪逐步东进,进入中亚,1851年开始迁入我国境内,至19世纪70年代,伊犁河谷已有3.5万人。

俄罗斯族散居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其中以伊宁市居多。20世纪60年代,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迁回了俄罗斯,后来又有一部分人陆续迁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目前,伊宁市有俄罗斯族750余人,纯血统的50余人。

历史上,俄罗斯人曾四次大规模迁入中国伊犁。

第一次是清咸丰元年(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的翌年,沙俄首任领事进驻伊犁惠远城。惠远城西门外形成了俄商贸易圈,当年有13队俄国商贩在伊犁开展贸易,有86个俄商留驻在伊犁地区。此为俄罗斯人最早进驻伊犁的历史记录。

第二次是1871年,沙俄侵占中国伊犁后,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移居伊犁地区。

第三次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大批的白俄军队被苏联红军赶到了中亚,其中一部分俄罗斯人进入了新疆境内,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等地。

自治区级传承人阿列克散代尔·扎左林调试手风琴(苏国辉拍摄)

第四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一批旅苏华侨和他们的俄籍亲属回到新疆伊犁定居。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俄罗斯文化风靡伊犁,当时俄语作为通用语言之一,被当地各族居民广泛使用,汉语中也引入了大量俄语借词,俄国商品、俄文电影随处可见,俄式四轮马车、俄式建筑曾是伊宁市一景。在俄罗斯族聚居区,歌舞音乐盛行。一到夏天,伊犁河畔到处回荡着巴扬的动人旋律。俄罗斯民歌小调在巴扬的演绎下独具韵味,其他民族的音乐小曲在巴扬的伴奏下更添几分活泼。在当时各族人民节庆婚礼场合中,也都活跃着巴扬的身影,甚至在今日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婚礼中还保留着随巴扬伴奏,迎亲的车队环绕伊犁河庆祝的场面。俄罗斯族巴扬音乐在与其他各民族音乐的融合过程中,给当时的群众文化生活带来了鲜活的色彩。(www.xing528.com)

“巴扬”为外来词,音译名来自俄语“баян”。其源于俄罗斯一位名叫巴扬的演奏家,他以演奏古老的手风琴而闻名。古手风琴经过多次改良而成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键钮式自由低音手风琴,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将这种琴命名为“巴扬”。

1902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诞生了第一台巴扬,巴扬的出现使得右手与左手的音域大大拓宽,也为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做好了准备。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巴扬的演奏有了较大的普及,并作为民族乐器在俄罗斯有了长足的发展。19世纪末,巴扬开始在俄罗斯受到普遍喜爱,而迁居伊犁的俄罗斯人,也把巴扬艺术带到了新疆。

由于巴扬键钮的紧密排列,所以右手五指可以在两个八度范围内轻松演奏,这个优点是钢琴和键盘手风琴望尘莫及的。最早的巴扬只有三排键钮,后期发展到五排键钮。其中四、五排分别是一、二排的重复音。这样使得一些跨度很大的乐曲可以用第四、五排键钮演奏,减轻了演奏者的负担,拓宽了作品的领域。另外,巴扬把传统手风琴右手键盘的常用变音器移到了下颌部分,使得演奏者在双手演奏的同时,可以让下颌也参与演奏。当非常连贯的音型出现时,演奏者不会因为要换变音器而使音节断开。

巴扬在左手引入了自由低音的新概念,既可以演奏键盘手风琴的传统低音,还可以演奏有四个八度音高的音,所以称它为自由低音。传统低音和自由低音之间通过一个安装在左手部分的自由低音转换装置进行切换,非常方便。这个特点使得巴扬在演奏复杂曲目时对演奏者的限制减小,演绎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其在音色上更富金属性,它的低音浑厚并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完美地模仿管风琴的音色,并能演奏典雅的音乐作品;对于俄罗斯民间舞蹈乐曲、交响乐改编作品,也有着较好的表现力。

巴扬指法比较简单,演奏巴扬无须考虑黑白键的问题,只要把握手指上下左右的移位,就能顺利演奏。其感觉犹如一直在键盘式手风琴的白键上演奏一样。音阶和弦及琶音的演奏非常方便,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阶及任何一个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属七和弦或七和弦也可用一个指法完成。

在俄罗斯族巴扬作品中除了运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外,也经常加入一些现代和声。具有民族特征的平行和弦的运用是俄罗斯族巴扬作品中经常能见到的一种和声形态,实为立体化的旋律,和弦的旋律,又是一种现代音乐和声形态。

弗拉基米尔演奏巴扬(彭磊拍摄)

俄罗斯民间音乐运用的调式有很多,其中大小调体系占主要地位。自然调式是俄罗斯古典音乐与俄罗斯民间歌曲间的有机联系,在传统与现代俄罗斯手风琴音乐作品中均有所体现。

扬琴体小巧、音域宽广,键盘式手风琴的音序为纵向排列,相比之下,在相同面积所能排下的音序方面,巴扬式手风琴占据了很大优势。因此,其表现力也比键盘式手风琴有较大的提高。

巴扬右手键钮有同音异位的演奏之便,一般情况右手键钮都是纵向五行排列,除第三排键外,其余的音都有一里一外两个键钮可供演奏,因此可呈现出许多不同的演奏指法和路径,这在一个音只有一个键的键盘式手风琴上是无法实现的。

巴扬在俄罗斯民间音乐文化中一直被视为最能表达俄罗斯民族情感的乐器之一,它的形成与俄罗斯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并广泛流传于社会各个阶层。几乎每家都有巴扬,每逢结婚、喜庆之日或者亲友相聚之时,伴着悠扬的巴扬乐曲,人们即兴起舞、欢歌笑语。

俄罗斯族巴扬音乐艺术,从一开始就与其他各族民间乐器相互组合。巴扬与冬布拉、达卜、热瓦甫、都塔尔、小提琴吉他等乐器都可三两结合同台演奏,体现了巴扬音乐的多样性。

由于巴扬携带方便,小至街头巷尾,大到节庆舞台,随处可见巴扬的身影,具备了较好的生存空间,使巴扬艺术得以延续发展。

巴扬从诞生至今,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俄罗斯族巴扬音乐作品大多采用俄罗斯传统风格的旋律来体现热情奔放、豪迈乐观的民族精神

俄罗斯族巴扬音乐艺术扎根于本土民族文化之中,在多元音乐艺术语境中融合创新,今后也将在传承发展之路上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