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弋阳县南岩寺:江西省石窟景区导游词

弋阳县南岩寺:江西省石窟景区导游词

时间:2024-01-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今天我们就要去参观南方不多见的石窟——南岩石窟,也就是南岩寺。它位于弋阳县城南面的凤凰山。据史籍记载,北魏太和年间,佛教僧众就在此凿岩建造南岩寺,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1951年,南岩寺僧人全部离寺还俗,后来石窟被用作军用物资仓库,一度成为军事禁区。

弋阳县南岩寺:江西省石窟景区导游词

江西上饶弋阳南岩寺导游词

石窟是石窟寺的简称,为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这类寺庙的筑造一般是在岩石山体上开凿出大型洞穴,然后在洞壁上雕凿各种佛像和佛教图案。石窟寺起源于印度,我国开凿石窟寺以北魏隋唐时最为盛行。由于地质地貌、风俗习惯、文化观念等原因,石窟在我国黄河以北地区较为多见,江南一带比较罕见。然而今天我们就要去参观南方不多见的石窟——南岩石窟,也就是南岩寺。它位于弋阳县城南面的凤凰山

    游客们,现在我们车行到了寺庙的山门,眼前耸立着一个石构牌坊,上书“中华第一佛洞”。大家可能有疑问,此佛洞能称为“中华第一”吗?还是等看了以后再作评论吧。穿过牌坊,就进到甬道,甬道两旁是12尊大型生肖石雕。大概走了近千米了,这是一个池塘和石窟大门,池塘就是寺庙的放生池,中门上方“南岩寺”三个大字十分醒目,整个石窟藏匿在山体之中,岩石之下。请各位进里面参观。

    请看,石窟三面红岩环绕,宽敞庞大,上千人往这里一站,恐怕也不拥挤。它长达70米,高30米,进深30米。据专家考证,如此之大的洞窟竟为自然天成。南岩寺的单窟体积比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奉先寺大近一倍,它们形成时间相近,石刻风格一脉相承,其建筑形制、石刻佛像和装饰纹样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传播、佛学文化、石刻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石窟中保存着佛像40尊,分上下两层环列于石壁佛龛之中,主佛像坐高2.5米,这些佛像均为在洞壁上直接雕凿出来的;另外,洞壁上刻有云彩、花纹、佛教故事等20余处,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诸佛如坐彩云之中。(文章出自:www.51daoyouci.com,转载请注明)

    请看这尊观音佛像,这是宋代作品,称为“水月观音”。其身形、身段、眼神,在其他寺庙塑像中极为少见,似乎只有山西晋祠中的宋代仕女图中的仕女才与之相近,苗条、丰满,宋代仕女的特点明显。从造像的眼神看,似乎对天上月、水中花都视而不见,全神贯注于耳;身正、颈直、耳挺,又像全神贯注于顶。讲究养生之道的人似乎可以从这观音造像中悟到什么,“听音”会劳神,于健康无益;“看音”,也就是“观音”,才是功夫,才是正道;水中月、镜中花的景象,如昙花一现,不可贪求。这是否表现了宋人的一种处世哲学呢?

    十八罗汉造像中,让我们着重欣赏含舌罗汉、吐舌罗汉、咬舌罗汉、多闻罗汉。看这含舌罗汉,他双眼微闭,舌头内敛,脸容端庄,一种修行不凡的气度。对世事,似乎更多的是理性思考,喜怒哀乐不现于形。吐舌罗汉则似乎刚说错话,大吐其舌,显然远不如含舌罗汉深沉,这似乎在告诫世人,言语要谨慎,“舌动是非生呀!”咬舌罗汉表现得最有自制力,实在忍不住想说时,咬一咬舌头就过去了。痛苦是有的,愤怒也难免,但不能现诸于形,咬咬舌,也能增添忍耐力,非到万不得已时,不发声。请看这多闻罗汉,他有四个鼻孔,这是为什么呢?用鼻子嗅,也可叫“闻”,用耳朵听,也可称之为“闻”,这位罗汉既从嗅觉人手修行,又从听觉着手提高,可谓是兼收并蓄,有人说他是在八万四千法门中抓住了两大根本。“广闻博见而不说,勤修广种,成大事也”。所以说,“眉下福田广大”。

我们再看看洞顶、洞壁上雕刻的花纹图案。这是一幅“维摩诘论道图”,维摩诘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净名”或“无垢称”。维摩诘是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善于应机化导,经常以称病为由,向释迦派来问讯的舍利弗和文殊师利等宣扬大乘深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这幅图表现的是迦叶受佛祖之旨前来探视维摩诘,迦叶自认为是佛祖嫡传,上门逞能,但他哪能与维摩诘相比,被维摩诘教训一顿,最终恭听教诲。此图给人的启示是:为人要谦虚谨慎,要知世外有人,天外有天,芸芸众生中自有贤者。(www.xing528.com)

    这是一幅“鹿上蜂猴图”,表现了佛国净土众生皆乐的大同美景,图中众生平等,同登极乐。树、花、草、蜂、猴、鹿皆大欢喜;湿生、化生、卵生、胎生,皆入净土。众生即佛,佛即众生。用现代观点看,就是生态要平衡,平衡的生态就是众生的乐土。这幅图也可理解为“世俗吉祥图”。鹿、蜂、猴谐音为禄、封、侯,禄上封侯,俗世中荣耀之至,当然是人之乐事。此图为唐代作品,体现了唐人的追求。

    各位游客,看到这里,对“中华第一洞”的称誉是否能认同呢?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教授在此考察后指出:“南岩石窟是一座国内最大的在自然洞窟中开凿的佛教石窟。”

    凤凰山曾一度是佛教南禅宗基地之一,条条巨龙般的山体之中。自然岩洞及石窟寺星罗棋布,历代曾被利用和现今正在开发的有23个之多。据史籍记载,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佛教僧众就在此凿岩建造南岩寺,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后人在此寺内添建殿门、堂庙、钟楼、桥亭等,并在寺内石壁上雕凿如来、观音、文殊、应天真神、罗汉等佛像;另外,还制作了全木雕和全泥塑佛像,以及泥岩混合佛像,即在岩壁上雕凿佛像身体及基座部分,再配以泥塑头部。

    就是这样规模宏大、珍贵罕见的石窟,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被尘封近半个世纪。1951年,南岩寺僧人全部离寺还俗,后来石窟被用作军用物资仓库,一度成为军事禁区。大家是否注意到?佛像及石壁上呈现白色,这是当年为保护这里面的物资,避免受潮、虫蛀,刷上一层石灰水染成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石窟又遭空前浩劫,40尊石刻佛像仅有一尊侥幸躲过劫难,39尊佛像的头部全不知去向。劫后仍能全身的就是正中的如来佛,说来也蹊跷,当年的“造反派”进来破四旧”时,把高高举起的“忠”字牌放置在这如来佛前,等他们的“革命行动”结束时,“忠”字牌背后的大佛最终没人去动,于是安然过关。有人说:“是‘忠’字牌保护了大佛。”也有人说:“是大佛的法力保护了自己。”

    所幸的是当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些文物的巨大价值,并着力维修时,历经艰难曲折,终于将佛像的头部找到,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精心修复,至1999年底,修复工作完成。一个千年古刹,一个佛教艺术宝库,在历经磨难后,又重现昔日的辉煌景象。所以有人说:“这个寺庙里的佛,法力无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