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矢志前行-评估的真正目的与建议

矢志前行-评估的真正目的与建议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评估只是一种改进和促进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本身的目的。高校领导最担心的是怕被评为“良”,因为几乎所有高校的评估成绩都是“优”。为了突现评估的真正目的,纠正某些不良的倾向,在今后一段时期的评估中,建议取消评估的综合“分数”和“排名”,以“写实性的评估”为主,切实做到: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矢志前行-评估的真正目的与建议

一、关于评估的目的

评估是为了检查和促进工作,帮助各类学校教育工作搞得更好。评估只是一种改进和促进教育的手段,而不是教育本身的目的。正如我们每天都要照镜子、每年都要进行身体检查一样,是为了端庄仪表或检查身体,及时发现问题,以利于仪表得体或身体健康。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但是,在现实中的评估,往往忽视甚至背离了评估的目的,将手段当成了目的。就以高校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为例,其用意和目的都是好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反映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为了迎接评估,高校无不进入紧张状态,所有机构都围绕评估转。为了迎接几天的评估,往往要准备一年以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高校领导最担心的是怕被评为“良”,因为几乎所有高校的评估成绩都是“优”。为了获得“优”的成绩,学校极尽全力,有的不惜搞形式做表面文章,甚至造假以获得好的成绩。事实上,一切为了得“优”成为唯一的目标。

教育或教学的评估无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正如每个人需要照镜子和体检一样,学校也要“照镜子”和“体格检查”。但是如果将“手段”和“目的”混淆或颠倒,就失去了评估的本来面目和意义。

教育的评估与体育竞赛不同,体育竞赛是要分出名次的,教育评估是不拟或不必分出名次的,因为学校与学校之间不具备体育竞赛所设定的可比性。而且,由于教育的特殊属性,也很难设计出如体育比赛那样如此刚性的定量指标。

为了突现评估的真正目的,纠正某些不良的倾向,在今后一段时期的评估中,建议取消评估的综合“分数”(优、良等)和“排名”,以“写实性的评估”为主,切实做到: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当然,对好的工作,也要加以肯定和总结,但应以发现问题为主。

有朝一日,学校欢迎评估如同个人欢迎体检一样,评估的目的必将达到并大放光彩。

二、关于评估的指标

对于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构建有以下二点看法:

第一、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投资状况的学校,设计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状况差别很大,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区别不同情况,分类评估是比较合适的。(www.xing528.com)

第二、在指标的设置时,要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简称综合集成方法)。这是钱学森先生在研究和处理开放的复杂系统时所提出的方法论。学校是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为主的,是与人打交道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的,极为复杂的系统。评价一个学校或一位教师的教育或教学科研水平是不能完全用定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的,不同的教师上同样一堂课或发表一篇论文,所蕴含的辛劳和水平是可以完全不同的,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不能完全用定量化的指标去衡量的。目前,在指标的设计中,存在着追求定量化的倾向。这是一种用简单化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系统的思路,它并不能反映复杂系统的本来面目。

三、关于评估的实施

目前的高校评估,一类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委托有关评估机构对学校的评估,具有检查工作、检查投资使用状况的性质;另一类是社会或民间组织对高校的评估。这二类不同角度的评估,其实施过程也是不一样的。后者主要是以可能得到的与被评学校有关的各种数据(包括问卷调查)为基础,是一种“基于数据的评估”,当然对学校的干扰很少。前一种评估除了基于数据之外,还要听取汇报和实地考察。无论实施哪一种评估,其首要的任务是获取真实的情况,否则评估就毫无意义。评估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情况是否真实?

如何才能获取真实的情况?评估者和被评估者对评估真实性的一致认同是最重要的,正如体格检查时,医生和被检查者对目标的认同是完全一致的:真实的检查身体状况。一个正常的人是不会为了“名”(如:显示我身体最好!),而故意弄虚作假的。如果将评估与“名和利”脱钩或者淡化两者关系,也许有助于实施评估的真实性。

通过评估是可以促进建设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要防止被引入“评估来了,才去建设”或“抓住评估机会,赶快建设”的误区。事实上,学校的各项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如教书育人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招生规模扩大的需要等等,它似乎与评估并无直接的关系,不搞评估学校也是要建设的。学校加大投入、加强建设的根本目的并不仅是为了达到评估指标的要求,而是学校教育自身的需要。应该引导和提倡学校自觉的、日常的、经常性的抓建设,而不是“应急性”的抓建设。况且,目前设计的评估指标体系还存在不足,很难反映各类不同学校的“达标”要求。用这样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各类学校,也未必都能起到“促进”建设的作用。

通过评估来促进建设的思路与通过考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思路有类似之处。当老师的都知道,用“应试”的办法来促进学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育人的好办法,也并非治学之道。这种做法容易引导学生单纯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以及对综合素质和学习自觉性的提高。学生中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就是这种教育方法弊端的反映。通过评估的实施来促进建设,若处理得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好办法,也未必能持续发挥作用。

【注释】

[1]本文部分内容曾在2008年7月上海教育评估院“高等教育评估研讨会”上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