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矢志前行:我的教育人生

矢志前行:我的教育人生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华东理工大学始终视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学校的生命线。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了华东理工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孜孜以求,顽强拼搏。在华东理工大学半个世纪的征程中,一代代华理人勤奋求实、团结拼搏、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意志和品质,铸就了华东理工大学今天的辉煌。

矢志前行:我的教育人生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华东理工大学建校50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和行政,向在百忙中来校参加庆典活动的领导、来宾、各界朋友和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华东理工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海内外校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在各个时期为学校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的师生员工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50年前,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整合性大学”的方针,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由此,在上海江湾镇的平昌街,一所由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江南大学等5所大学的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日后为新中国化学、化工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的单科性化工院校应运而生。她就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前身——华东化工学院

建校之初,学校仅5个本科专业、268名教职工、721名学生。办学条件相当简陋,校园总面积仅70亩,校舍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中外文图书1 200余册,教学仪器设备也不多。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1954年学校迁址梅陇,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当时云集学校的国内化学化工界的一大批专家学者,他们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始终注重提升学科水平。在他们的苦心运筹、精心执教下,学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60年学校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力调整学科结构和布局,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着力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致力于各项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向着多科性大学的方向迈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学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按照“对外联合共建,对内深化改革”的工作方针,坚定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强校之路,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科技水平,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使学校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各项事业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经过几代人50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华东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体、学科特色鲜明、工理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著名大学。目前,华东理工大学有专兼职两院院士18人,教职工近4 000人,全日制学生近15 000人;拥有34个系、4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农、医等8个学科门类,并建有研究生院,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基地,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或分中心,成为了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2001年,华东理工大学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验收,成为国家21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华东理工大学始终视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学校的生命线。多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共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59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10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21项。学校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完善教育计划、开设第二专业、改革培养模式等措施,使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在历届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中,我校学生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我校学生也有不俗战绩;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校连续3次入选;并获得或申报了一批以我校在校本科生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

华东理工大学一直把提高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水平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多年来,我校在诸多自然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优良的成绩,有些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有些达到了国际水平。在自然科学的技术开发领域,我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工业化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八五”和“九五”期间,我校共获国家级奖12项,省部级以上奖192项,2001年获省部级以上奖11项(其中一等奖6项),2002年有3个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初评和复评。(www.xing528.com)

50年来,在老专家、老干部的培养造就下,华东理工大学始终保持着一支素质较高、治学严谨、灵活高效、甘于奉献的教学、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他们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了华东理工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孜孜以求,顽强拼搏。他们是学校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863”、“九五”、“十五”等国家重大项目的担纲者和重要合作者。

50年来,华东理工大学以“勤奋求实”为校训,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政治合格、业务过硬、求真务实、适应性强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中有的成为国家领导人、政府部长、司局长和各级管理骨干;有的成为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专家教授和各类业务骨干;有的当上了厂长经理,成为了杰出的企业家。他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海内外的不同岗位,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华东理工大学5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在华东理工大学半个世纪的征程中,一代代华理人勤奋求实、团结拼搏、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意志和品质,铸就了华东理工大学今天的辉煌。回顾华东理工大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这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成就了华东理工大学的今天,更将成为21世纪华东理工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历史的长河中,50年只是短暂的一瞬。在我们欢庆建校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更应该倍感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以50周年校庆为契机,以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积极、更主动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各项改革,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全面实现学校新世纪的建设目标而不懈奋斗!

我们面临着新的创业,我们一定能开创新的事业!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各界朋友、海内外校友的关心和支持下,只要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发扬老一辈华理人求真务实、团结拼搏的精神,华东理工大学必将会有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谢谢大家!

【注释】

[1]本文是在华东理工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02年10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