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善悟与思考-矢志前行的教育人生

善悟与思考-矢志前行的教育人生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感悟,是人类一切思维活动中的至高境界。人贵善悟,人到老年尤其需要善悟,要在现实和回忆中思考,感悟和品读人生。我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直到1978年我考取研究生为止。这一阶段与第一个阶段形成鲜明的对照。我作为一名熟练工人到眉山县思蒙镇的山区去支援建厂。当时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全国恢复了研究生报考制度。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我有幸报考并被录取。

善悟与思考-矢志前行的教育人生

漫漫人生路,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已进入了古稀之年。抚今追昔,只觉得世事变幻,人生难测,在不知不觉中已步入了老年,开始了人生的新阶段:回归自然,享受生活

对于何时为老年,随着时代的变更和发展说法不一。人的生理年龄是以时间来计算的,但人的心理年龄可不与生理年龄同步,于是就有了关于老年的新概念:

70尚称小、80不算老、90不稀奇、百岁刚到老。这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我企盼着这个“生命梦想”成真!

我的“老年意识”缘于2006年8月成立的上海市老教授协会,我加入了协会并被推选为副会长,成为了一位老教授。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值得尊重和需要关心的群体,要关心其身心健康,反映其舆情心声,使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如何对待老,如何使老年生活质量更高,是很有一番道理的,学问很深。过去在年轻时候不会想这些,年龄大了进入老年时期就会想这些问题。我以为进入老年之后,“老有所悟”是非常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情。感悟,是人类一切思维活动中的至高境界。人贵善悟,人到老年尤其需要善悟,要在现实和回忆中思考,感悟和品读人生。

回眸人生的经历,我有过一段天真无暇的童年时光;经历了间隔十年的、两次不同的学习阶段;就读过三所不同的大学;度过了三个特殊的十年:“十年动乱”、十年工厂岁月和十年校长生涯。

回眸工作的足迹,我曾有过一段辗转上海─东北─四川─上海的经历。这一段的工作变动,历时十年,其三地间的铁路行程近一万公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饱览了祖国山河,也遍尝了人间滋味。

我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念书的,我的童年是美好的,我的中学和大学学习的大部分时期也是美好的,幸福的,这是我的黄金时代。从中学时代起,我一直是品学兼优,并一直担任一些学生工作,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在这一阶段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复旦预科复旦大学的学习时期。这一个阶段总体上是一帆风顺的阶段,是充满理想和幻想,充满热情和抱负的阶段,这是我人生的第一阶段。

我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直到1978年我考取研究生为止。这一阶段与第一个阶段形成鲜明的对照。在我的成长道路上,这是一个痛苦的探讨人生、经受磨炼和锻炼的时期。对我来说并不是轻易度过的。

在我大学的最后一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一场十年动乱对于每一个奋发向上的青年都是一场灾难,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是6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齐齐哈尔一个铁道部的工厂去当工人。当一名锻工,并曾在齐齐哈尔周边的北大荒草原上修铁路,经受了艰苦劳动的锻炼。几年后,我们的工厂承担了包建四川眉山车辆工厂的任务。我作为一名熟练工人到眉山县思蒙镇的山区去支援建厂。从工作上看:我当过锻工,铁路工,钳工电工,当了近七年工人。我们从住草棚、挖土方、打地基开始,一直到工厂初步建成投产,直到1978年考上研究生后离开了工厂。现在想来,这是我了解社会,探讨人生,磨炼和锻炼自己最难忘最艰苦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最有收获的时期。

我的第三个阶段是1978年考取研究生之后,直到博士生毕业。“四人帮”的粉碎,给中国带来了希望。当时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全国恢复了研究生报考制度。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我有幸报考并被录取。这一阶段,是我重返高校,再学习再深造的时期。我度过了7年多的时间,正如前面提到的,我的间断的、不连续的大学学生生活结束了,我读了复旦,师大,化工三所学校。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我在学术上奋力拼搏的时期,我在专业和学术上取得了进展。

从博士毕业参加工作直到现在,是我人生的第四个阶段。这时期我学以致用,教书育人,治学治校,亲身参加了转折年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我以为在人的一生中能有多种变化和体验是一件幸事,正由于人生有迂回曲折的经历,生命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人生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顺境和逆境,无论哪一种境况对人都是一种磨炼。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成长、成熟、成就事业和人生的。顺境虽然可以使人舒畅和安逸,但也容易使人麻木、脆弱和不思进取;逆境虽然使人烦恼、困惑和不幸,但它也能使人保持清醒、磨炼意志和启迪智慧。逆境能让你练就出波澜不惊的从容,乐观豁达的心境,对于有志者而言,逆境是成才的最好学校。

在我的各个人生阶段,有些事是属于我可以主观设想并主动争取的,如考试入学,恋爱、结婚,去思蒙山头,学术研究等;有些事则并非如此,如毕业分配(我们那个年代一切听从组织的安排),当校长等事,这类事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所谓“机缘之事,意外人生”。回想起在大学本科时期,曾在漕河泾地区,与华东化工学院的师生一起搞“四清运动”,未曾想20年后我又到华东化工学院工作,这也算是一种机缘巧合。

“立志成才”是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一程。回眸我的成长的过程,在年轻的时候,总要谈立志成才,这是时代的要求,是振兴中华的需要。成才的途径是非常广阔的,但因主客观条件的差异,每个人的成才之路却不尽相同。如果探讨一下在成才的道路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以为“理想、奋斗、求实”这六个字十分重要,可以将它看作为成才之路的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要有理想,有坚定的奋斗目标。理想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我们的理想要顺应时代之潮流,每一个时代有强音、中音和弱音。立志成才的青年人,要选择时代的强音。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都有远大的理想。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

第二,要有奋斗的拼搏精神。人才乃奋斗之才。不论顺境和逆境都能成才,但却离不开刻苦奋斗,想轻轻松松获得知识,取得成就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有时会遇到预想不到的事,会在各种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我曾经当过多年工人,也曾三次进入高校学习和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大学学习生活。我体会到,要想学得一些知识和本领,没有奋斗的精神是不行的。

第三,要有求实精神。所谓求实,就是要寻求和遵循客观规律,要实事求是。凡人才,都应有前进的方向,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前进。落后或逆时代潮流而动都不行;凡人才,要取得成功,都不能蛮干,要讲究科学方法。也就是要使自己的主观努力,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学习或工作都是如此;凡人才,要想向大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脚踏实地,努力攀登;凡人才,要不断前进,就必须以求实的精神对待自己,有自知之明,保持谦虚谨慎。

以上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理想是生命的动力,奋斗拼搏是成才的必由之路,求实能使我们遵循规律,免走弯路,它是成功之母。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曾有名言:“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

如何评价人生的意义或价值?这是每个人都在思索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思考的角度也会不同。在青中年时期,是拼搏和奉献的时期,“立志成才、成家立业、追求成功和卓越”,是主要的奋斗目标和价值的体现。到了老年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改变,往往会淡出功利之心,回归自然、享受生活。

我学系统和控制科学,习惯于从系统观点和优化的观点去考虑问题。如果将人生看成一个系统,要优化这个系统就必须明确优化的目标,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由于每个人所处的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会等环境以及个人的素质和努力程度的不同,所取得的优化效果也会不同。因此,从系统和控制科学的角度看,每个人的人生过程都是在不断求解一个具有动态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除了出生的家庭和遗传基因是无法改变的“硬约束”条件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去改变和创造主客观条件,以优化和实现人生的目标。

恩格斯有句名言:“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我在高中时就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作为,也不枉这短暂的一生。当然,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其作为的大小也会不同。居里夫人说过:“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这些话说得非常通俗、实在和简明,是我们认识人生意义的至理名言。(www.xing528.com)

人除了物质的需求、功利的追求之外,还需要一种超越社会功利,以自我精神的自适、从容和升华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精神境界。超脱不是消极躲避,而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冷静、深刻和积极的思考。它以审美的视角看待人生的风云变幻、潮起潮落、甜酸苦辣、春花秋月、升降沉浮……,摆脱功名荣辱之念,觅取人生的乐趣,回归自然,享受人生,诗化人生。这是一种人生的审美境界。当人们醉心于追求物质享受、财富和名利之时,往往会忽视精神境界的升华,难以达到人生的审美境界。

美学的特征看,人生有三个阶段,即真善美三个阶段,少年为真,中年为善,老年为美。少年之真在于最真实的天性,不需要造作,不需要掩饰,是最感性的时期,可谓天真之年;中年为善,在于中年是行为之年,奋斗之年,成熟之年,成家立业之年,是最理性的时期,可谓善;老年是天人合一的时期,“夕阳无限美好,只是近黄昏”,“事事尘埃落定,幸福水落石出”,是最和谐的时期,可谓美。

我认为上述两种人生境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于人的生命体,体现了人的内外兼修,都是人一生应该追求的境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无论是青年、中年或老年都应该有所作为,只是作为的大小在不同时期可能有所不同。同时人生也都应该始终注重内心世界的修养,追求人生精神境界的升华。不同时代、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人所追求的境界都会不同。境界取向的多样性,是历史价值和人生价值取向的必然结果。

对于复杂的人生系统,上述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只可能存在于无约束的、理想的、抽象的人生系统中,任何一个真实的人生系统,若能求得“基本满意解”就已该知足矣。在人生的舞台上追求完美并非最佳策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味追求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事实上,世上并无绝对的完美,好与美都只是相对的,正如苏东坡诗词所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享受生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人到老年更向往回归自然、享受生命。老年的本质意义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圆满。但要真正做到老年生活的圆满并非易事,我以为心态从容、身体健康、子女成器三者不可或缺。

对老年人心态的调整最为重要,从容是老年人最应具备的良好心态。所谓从容就是让生活和工作张弛有度,从而让心灵平静下来。常言道:“事从容有余味,人从容有余年。”有大智者乃从容,有高行者得安详。一个人的从容心态彰显了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体现了一种成熟、智慧和悟性;折射了胸怀、气度和品格。心态“从容”不仅作用于精神层面,而且也有益于身体健康。《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光和感受幸福的心态。

身体是人最宝贵的财富。人只有在失去健康的时候才懂得健康的重要,正如人在饥饿的时候才感到食物的重要。我自从进入老年之后,愈来愈重视身体的健康,游泳、打太极拳、打乒乓、散步和下围棋是我主要的体育和脑力运动。我特别推崇游泳,我坚持每周3~4次游泳锻炼,它使我体重明显下降,各项化验指标趋于正常。在这些活动中,不仅愉悦了身心,也可增长知识和享受人生。

我对太极拳也情有独钟,每天或早或晚总要打一套太极拳,从中受益匪浅。我太极拳的启蒙老师是华东理工大学的汪仁教授,有一段时期,我每天早晨到学校运动场去跟他学打太极拳,得到他的热心传授。后来学校体育教研组的老师还介绍我认识了杨式太极拳的传人傅钟文先生,傅先生还赠我他与傅声远所合著的《扬式太极拳教法练法》一书,我时常抽空阅读。我觉得太极拳对我的最大好处是使我身心放松,大脑得到很好休息。每当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打一套太极拳,静心入神,使“思路”跟着“拳路”走,渐入“无人之境”,打拳之后确实有“气定神闲,目明心静”之功效。

我自幼喜欢下围棋,学习和工作之余与朋友和家人也常下棋。围棋是中国最古老的棋种,据说它产生于古代尧舜时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围棋产生于智慧,又启发着智慧,人们的智慧又使它充满了魅力和玄机,自古以来曾被誉为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围棋在古代也被称为“手谈”或“坐隐”。围棋的棋盘由横纵19条线组成,小小的棋子黑白两色,都极为简单明了,但却蕴含着无穷的变化,象征着纷繁的事物,启迪了丰富的哲理

祖孙三代下围棋

我以为,一个人多研究些围棋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喻世情,明事理;可以多一些大局观,少一些急功近利;也可以怡养性情,坐隐而忘忧。当然,若沉溺过度,输赢之心太盛,也会走向反面,本图适性忘虑,反而苦思劳神。下围棋不仅可训练逻辑思维,也可拓展形象思维,盘面上的“拓扑结构”可给人以美感,对于学理工科的人而言,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弈棋者未必棋艺要多高明,只要得其精神,便为上者。两人对弈之时,棋分黑白,一阴一阳,在清脆的落子击盘声中,交流对棋道、对人生之道的理解和感悟,这才是弈棋之真谛。

天伦之乐,是人之常情。唐朝诗人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就有“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的语句。对我而言,目前尚未正式退休,但工作已相对较为轻松,在工作之余也乐于与儿孙们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与孙辈在一起

我的子女们都已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孙辈们极为聪明可爱,与儿孙们在一起,十分愉快和欣慰。回想起对子女的教育,我深感素质教育之重要。我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启发,从小鼓励儿女充分展示童心,多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我的儿女也都进入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念书,后来也都进入上海中学念书,受到了很好的学校教育。我很注重对子女自觉学习习惯的教育,我从自身的体会中感悟到,一旦打开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之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就进入了轻松和放心的阶段。我的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都不负所望,在事业上都卓有成就。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负担过重等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有人用“残忍”二字来形容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也有人说,“中国的中小学生可能是世界上活得最累的学生”,这种现象在我过去念书时和我子女念书时并没有出现。另一方面,与国外的大学相比,我们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又显得较轻,特别在博士学习阶段,国外大学博士的学习负担要更重,其压力也要大得多。按一般常识,年纪愈小玩得愈多,年纪大了心智发育健全,身体也更强壮,负担重一点,压力大一点是很正常的。目前在中小学中为“应试”而进行的“竞争”愈演愈烈,使童心未泯的儿童过早地进入了“竞争环境”,这种竞争累坏了学生、累坏了老师、也累坏了家长。我想,哪一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如此艰辛,但也都无法摆脱这种环境。这种现象已不是个别学生、学校和家庭的问题,我以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偏差,究其原因当然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已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我以为,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变现状,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人生的经历就是一个学习的大课堂,感悟和品读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最近读到国医大师裘沛然论养生的诗作,颇受启发,兹录于下:

从来得失有乘除,

穷达区区莫问渠。

终是助人为乐好,

世情看淡即天书。

人生是一个过程,生命是一种体验,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占有了什么,而在于从中体悟了什么。人生最大的享受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心灵的愉悦。在生命的短暂与存在的永恒之间锻造自我的情感和心灵,拥有真正的价值和真实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