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矢志前行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矢志前行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教代会的一项特殊任务,就是研讨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目标是发展规划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在规划的讨论过程中,不少同志很关注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定位,是研究型还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多科性大学等。今后若干年学科建设的方针主要是实现三个“转变”,即逐步从“布局调整到协调发展”的转变,从“新建学科点到提高水平”的转变,从“学科特色到学科优势”的转变。

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矢志前行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制订了《华东理工大学2001~2005年发展规划(讨论稿)》,提交教代会讨论。今年教代会的一项特殊任务,就是研讨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下面,我就规划制订的背景、目标和思想作一些说明。

1.认清形势 把握机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影响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和全球化趋势的迅速扩展。综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归纳为6个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综合化,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投资市场化,接受教育终身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入“世贸”之后,教育事业发展也将受到严峻挑战,专业设置、人才流动、生源竞争、科研和科技产业发展等诸方面都会出现新情况。从长远来看,加入WTO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影响利弊俱存,利大于弊,我们应作好充分准备工作,迎接挑战,减少负面影响。

我国高等院校自90年代中期以来,办学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等也已取得重大进展,到2000年普通高校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和调整已经基本完成。这次大学体制改革数量之多远远超过1952年的大学院系调整。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得到迅猛发展。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

近两年教育部和有关地方政府斥巨资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重中之重的一流大学,高强度的投资和办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使得这类学校迅速发展为国内超级大学。

面对这样的背景,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分析自身的实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我们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在强手如林的高校中立于不败之地,求得新的发展。

2.确立目标、正确定位

我们现在提出的学校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经过10年或稍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华东理工大学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学科特色鲜明,工、理、经、管、文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的重点大学,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著名大学”。

目标是发展规划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它对统一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凝聚全校教职员的力量起到关键作用。在规划的讨论过程中,不少同志很关注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定位,是研究型还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多科性大学等。这些问题既涉及到对学校的发展定位的看法,也涉及到对学校目前发展水平的估价。

研究型大学的定义,国内还没有很权威的说法。根据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1994年的分类,在美国3 700多所高等院校中,共有125所研究型大学,占高等院校总数和3%,这些学校可以系统提供从本科主修专业到博士学位的教育,科学研究在这些大学中占优先地位。

近年来,关于我国高等院校类型的研究引起了关注,这有利于各个院校确定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目前的研究成果大致主张把我国的高等院校分成四类: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本科型大学和教学专科型大学,其中,研究型大学数量比较少,它的学科齐全、规模较大、博士生和硕士生数量多,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的研究和分类,科研水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是研究型大学的主要标志。根据我校目前的现状,学校大致定位于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大学之间比较合适,经过十年或者稍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应该有信心、有能力进入更高层次。

综合性大学一般是就学科门类齐全的含义说的。通常下设理、工、农、医、经、管、文、法等学科。国内传统意义上所称的综合性大学,实际上是一批文理大学。近一二年,这些学校通过合并开始向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发展。从目前我校学校现状来分析,多科性大学的定位应更为确切。

在确定发展目标时,必须把发展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四个要素统一考虑,辩证地处理好相互关系。以目前我校拥有的资源状况看,办学规模不宜太大,本科和研究生规模稳定在15 000人左右较为合适,其中研究生的规模要力争达到3 500~4 000人左右。

关于大学的功能,根据国内外通行的提法,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我们在发展目标中提出了四项基本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社会服务,其中科技成果产业化是近几年来国家对高校的要求,也是各高校特别是以工科为主体的高校的普遍共识。

3.明晰思路、加快发展

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学校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为:以学科水平提高为主题,以队伍建设为主线,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强校之路,努力扩充办学资源,筹措办学资金,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力争在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方面居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前列,并在国际上产生影响,优势学科,特别是化工类学科要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学科水平提高是今后工作的主题。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水平的竞争,现在大家都很关注高校的排名,排名就是一种大学之间的竞争,而竞争的要素有学科水平,学生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科学成果的转化能力等,但是关键是学科水平。

我校目前已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学士学位授权点37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数2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数8个,另有MBA、EMBA、成人教育(脱产、走读、函授等)。我校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达到了8个(工、理、经济、管理、文、法、农、医),已经完成了从单科性化工院校到多科性大学的演变,即基本完成了多科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我校能培养从学士到博士各种层次的人才,人才规格涉及学科型、工程型、职业技能型等。但是我们在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数量和学科水平上与兄弟重点院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www.xing528.com)

今后若干年学科建设的方针主要是实现三个“转变”,即逐步从“布局调整到协调发展”的转变,从“新建学科点到提高水平”的转变,从“学科特色到学科优势”的转变。应在基本构建了以工科为主,工、理、经、管、文学科布局的基础上,努力提升特色学科水平,实现和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并向世界先进水平发展;着力建设一批新的高峰学科,形成学校新的支柱;加强理科、经济、管理和人文类学科专业的建设,促使我校的学科发展更为协调,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新的高水平的智力支撑点。

学科建设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存在的依据。特色可以理解为“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华东理工大学为什么能在国内著名高校中有一席之地?关键是有一批特色学科,有一批比较过硬的毕业生队伍,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和声誉。目前学校的学科现状,化工学科特色比较明显,今后若干年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特色,推动生物、材料、信息等学科的发展,形成新的高峰和优势,同时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同时,学校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新的学科生长点并尽快提高学科水平。经济、管理、人文类学科要取得学科建设的新突破。学校将创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鼓励学科交叉融合。

今后学校每年将筹集专款用于学科建设,争取明后两年内,增加投入3 000万元以上(不含基建项目费)。

(2)队伍建设是工作的主线。今后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两支骨干队伍: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要在两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设工程”,二是促使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

要培养50名左右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150名重点课题、重点实验室、重点课程、重点管理岗位的主持人、主讲人或者主要负责人,600名各类办学骨干。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政策倾斜,通过多种方式,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职称评聘、硕导、博导资格认定应向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倾斜。

队伍建设的关键工作,是如何培养、激励和引进人才。学校提出了《华东理工大学2000年激励津贴方案》(要点),其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量力投入,逐年增加,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发挥校院级办学积极性,实行二级筹资、二级实施、二级管理。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建立激励机制,投入量将逐年增加,明年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学校将同时设立引进人才基金,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

在队伍建设中,要注重合理结构的形成。在这方面要融入产学研结合的思想,实施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等政策,采用兼聘、借聘等方法,聘请科研院所、企业界的专家学者来校兼职,促使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造就一支各具专长的人才队伍(有些以教学见长,有些以科研见长,有些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管理见长),尤其要建设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

(3)产学研结合是强校之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道路,是华东理工大学的强校之路。学校已在开拓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与科研院所合作渠道,深化办学模式的改革;在依托行业背景,瞄准企业人才和生产需要,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加速联合办学步伐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在新的发展时期,产学研结合应向学校办学的各个层面全方位辐射。学校的教育、科研以及两级学院等要牢固确立这一指导思想,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不断拓宽办学思路、增强办学能力。同时,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后勤、校产、人事、社会服务等都应该不断对外开拓,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试点和实践,与企业、研究机构结成联合体,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

应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对“大学本科教育后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第二学士学位培养过程中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等已有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要及时总结经验,大力推广,形成学校办学的特色。

应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学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兼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坚持把学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确定为校办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发挥校产既孵化科技成果,又孵化科技企业的“双重孵化”功能,努力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良性循环。要在对外合作的过程中,实施资本运作,扩大产业规模,建设基地,争取上市。

(4)扩充资源、筹措资金是必要条件。资源的扩充和资金的筹措是实现学校发展规划的必要条件。学校要花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

在今后五年中,要按主校区、分校区和功能校区的思路,把握机遇,扩大资源,合理布局。梅陇主校区,要在五十周年校庆前争取基本完成陆家巷地块主体建设工程。金山分校区,要在学校的统筹规划下,实行资源的优化重组和合理配置,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时,还要抓住机遇,扩大功能区。功能校区既包括“二园一村”,即科技园、产业园和校外学生村,也包括成教、高职等利用社会资源的校外办学点。

从目前我国大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办学经费的捉襟见肘是制约大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调动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办学是当前的一条基本出路。目前,大学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二个渠道:一是政府事业拨款和学生收费;二是科研经费,产业利润,共建收入,校友、社会人士捐赠和银行借贷等。

从目前的趋势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将会加大,今后几年我校也将会得到更大的支持。但我们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争取上述第二个渠道经费的不断增长。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运用筹资手段,获得资金的较快增长。在对外开源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的财经管理,节约成本,堵塞漏洞,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学校十五规划的第一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实现新世纪学校发展的奋斗目标,学校2001年的工作起着开好局、起好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释】

[1]本文为校五届三次教代会上讲活的部分内容,2000年12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