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润物无声,德育无痕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润物无声,德育无痕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润物无声德育无痕——论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四川省安岳县职教中心雷琼摘要:现代教育强调“成才先成人”,故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润物无声,德育无痕

润物无声 德育无痕

——论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四川省安岳县职教中心 雷 琼

摘 要:现代教育强调“成才先成人”,故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来说,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要和必须的。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以教学活动为载体,结合教材实际,融入知识的讲授和上机的训练之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渗透 德育

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一般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事,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关系不大,与我们计算机教师更是“不搭界”。但事实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他们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一、在教学纪律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比如在上计算机实践课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的各项规则,爱护计算机设备;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让他们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意识得到,你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习惯。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为文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养成类似的不良习惯。

二、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www.xing528.com)

在教学内容上有意识地和德育教育挂钩,应该是大多数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则可以从软件版权、计算机使用道德、收集健康的信息、合理地使用公共资源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一)培养计算机使用道德

比如,在介绍Word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给学生讲:“Word是微软公司的一个著名的文字处理软件,大家知道微软公司的总裁是谁吗?对,就是比尔·盖茨,他可是世界首富。那么,大家知道他的钱是怎么挣来的吗?他主要是通过出售像Word这样的软件的使用权来积累财富。软件就像商品一样,你要使用,就要向他交付使用费。未经许可无偿地复制、使用、出售商业软件是非法行为。所以我们都应该尊重软件的版权,平时应注意购买正版的软件,不侵害他人的利益,遵纪守法。”在讲解计算机病毒防御的时候,则通过介绍病毒巨大的破坏性,教育学生不得故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很高,特别对网络“黑客”更是感到好奇,那么在关于网络安全课程里,教师就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告诉学生所谓“黑客”就是利用自己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非法地窃取、篡改他人数据资料的人,他们往往为了非法目的或者逞能而破坏了网络世界的秩序,是网络的危害之一。因此,我们要自觉地维护网络安全,绝不做“黑客”。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在信息的海洋里,既有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信息,也有大量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信息“垃圾”;既有真实有效的信息,也有虚假骗人的内容。所以,面对大海一样的信息,学习者必须学会如何评价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应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为此,我曾针对如何正确使用网上资源,搜集正确的信息问题展开讨论;并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同学们,你们在网上查寻资料的同时,不要因为贪玩或好奇进入一些不健康的网站。你们应该用‘火眼金星’来识别网上这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我还给学生介绍网上发布不良信息的惯用伎俩,提高学生对各类信息的鉴别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制低级、庸俗、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三)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例如通过Windows的种类及发展,介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远大志向,要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芯片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立志为国争光。又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金山公司的WPS,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求伯君、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三、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已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人们的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提高交际能力,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但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不当就会对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从“书虫”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中对于某个问题或任务可采取交流、讨论的形式来解决,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部分作品要求必须以组为单位进行,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锻炼多种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中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得成功的愉悦。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书如果没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德育,要从实际出发,融入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做到“润物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说教,却开阔了胸怀;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启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