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成果分析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成果分析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采取学校、省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2020年9月至11月举办,竞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设置五个组别。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成果分析

(一)赛事背景和意义

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1999年团中央举办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演化而来。在2014年扩充了创业实践赛、公益创业赛,变为“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2020年,“创青春”回归为“挑战杯”创业竞赛,并明确毕业生不参加比赛,博士不作为队长参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

竞赛的目的: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一代符合未来挑战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二)赛事简介

1.竞赛基本方式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通过申报商业计划书参赛,有条件的团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运营实践;聘请专家评定出具备一定操作性、应用性以及良好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作品和成果的交流、展览、转让活动。

2.参赛对象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参赛。

3.大赛分组

参加竞赛作品分为已创业(甲类)与未创业(乙类)两类;分为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生物医药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电子信息,材料,机械能源,服务咨询等七组。实行分类、分组申报。

拥有或授权拥有产品或服务,并已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形式,且法人代表或经营者为符合第十二条规定的在校学生、运营时间在三个月以上(以预赛网络报备时间为截止日期)的项目,可申报已创业类(甲类)。

拥有或授权拥有产品或服务,具有核心团队,具备实施创业的基本条件,但尚未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或注册登记时间在三个月以下的项目,可申报未创业类(乙类)。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2020年9月至11月举办,竞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设置五个组别。

——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经济合作带建设,在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4.参赛形式和要求

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申报,以创业团队形式参赛,原则上每个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

对于跨校组队参赛的作品,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作品的申报单位。

对于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在报名时需提交具有法律效应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对于已注册运营项目的,在报名时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材料)。

每个学校选送参加主体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3件(专项竞赛名额另计),每人(每个团队)限报1件。参赛作品须经过本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和本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初步评定,方可上报全国组织委员会办公室。各省(区、市)选送全国竞赛的作品数额由主办单位统一确定。

5.第十二届大赛活动安排

为进一步增强大赛的群众性、交流性,充分发挥线上平台优势,扩大赛事覆盖面和参与度,主办方将在赛事举办期间开展系列活动。

(1)向祖国报到——“挑战杯”社会实践接力。面向参赛学生,广泛征集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的实践故事,通过点亮祖国地图的方式,展现广大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重要要求、践行“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的青春风采。

(2)向梦想出发——“挑战杯”奋斗出彩云分享。从历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参赛学生中,挖掘具有感人事迹、奋斗创业历程的典型,以TED演讲、沙龙分享、对话访谈等形式组织分享会,向广大学生讲述创业故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

(3)挑战杯·“双创”云展会。运用线上平台、新媒体矩阵的展示功能,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参与项目进行云展示。

(4)挑战杯·青年学习汇。引导参赛学生打破地域、学科界限,组建临时学习小组,创建话题、开展线上讨论交流,推动形成开放交流、自发研讨、互为“导师”的“朋友圈”氛围。(www.xing528.com)

(5)挑战杯·名师大讲堂。邀请行业领军人物、社会知名人士、业界知名学者等举办名师大讲堂,面向全国大学生线上直播。

(6)挑战杯·导师会客厅。邀请企业家、投资人、孵化机构代表等,组成“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导师团,依托线上平台交互功能,实现导师与项目的结对和长期跟踪指导。

(7)挑战杯·资源对接会。邀请创业服务机构、投资机构、孵化器、园区等入驻大赛平台,开展在线对接活动,为有需求的项目提供服务支持。

(8)挑战杯·畅想2050。鼓励大学生站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节点上,以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畅想和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创新发展,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斗的青春之志。

【注释】

[1]郭建鸾.创业企业与创业投资[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沈蓓绯,刘明霞.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特色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5):52.

[3]葛建新,周卫中,林嵩等.创业管理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98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概述[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4.

[5]李娜.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与现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6]任一波.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构建初探——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庆社会科学,2018(6):111-112.

[7]方伟.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7).

[8]张俊亮.创业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9]张项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0]卢风.生态哲学:新时代的时代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11]张龙,田贤鹏.平台驱动型创业教育:框架结构与机制保障[J].中国高教研究,2019(8).

[12]张雁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J].教育与职业,2020(1).

[13]ALVAREZ S A, BARNEY J B.Organizing rent generation and appropriation: Toward a theor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firm[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4(5):621-635.

[14]刘啸尘,杨峰.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8):55.

[15]肖忠意,李瑞琴,陈志英,黄玉.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创业行为与家庭资产选择[J].世界经济文汇,2018(4):20.

[16]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Z].2018.09.18.

[17]百度词条“学生社团”,有修改.

[18]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政务名“一街三园多点”[Z].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wmc/202007/t20200708_1942290.html.

[19]黄声巍,黎红艳.家庭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21-24.

[20]黄声巍,黎红艳.家庭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21-23.

[21]谢西金.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创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8(3):58-68.

[22]马世洪.创业素养: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必备素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2):35.

[23]百度词条“自我教育”,有一定的修改.

[24]吴勋,兰溪,杨美漪.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历程、特征及前景[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1(2):122.

[25]本部分相关大赛情况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转发南方日报网络版和教育部官网转发中国网有关新闻整理,网址为:http://www.gd.gov.cn/zwgk/zdlyxxgkzl/jycy/content/post_3130928.html和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651/mtbd/202011/t20201112_499622.html.

[26]相关内容整理自“挑战杯官网”:http://www.tiaozhanbei.ne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