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王行愚教授:科技创新推动西部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王行愚教授:科技创新推动西部发展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内,为内蒙古自治区跨世纪的农业产业化工程——“金河工程”举行的一个具体项目“内蒙古金河工程上海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暨“呼和浩特市与华东理工大学全面科技合作”的签约仪式正在进行。华东理工大学校长王行愚和呼和浩特市副市长王振义、内蒙古金河集团董事长王东晓和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张嗣良分别在有关协议上签字。记者为民族地区出现这种罕见的喜事专程访问了华东理工大学校长王行愚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王行愚教授:科技创新推动西部发展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内,为内蒙古自治区跨世纪的农业产业化工程——“金河工程”举行的一个具体项目“内蒙古金河工程上海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暨“呼和浩特市与华东理工大学全面科技合作”的签约仪式正在进行。沪蒙双方党政领导十分关心这一重大举措,分别派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炳华,副市长左焕琛,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乌云其木格,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国民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杨晶等参加了这次标志着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加大高科技投入登上一个新台阶的会议。华东理工大学校长王行愚和呼和浩特市副市长王振义、内蒙古金河集团董事长王东晓和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张嗣良分别在有关协议上签字。

记者为民族地区出现这种罕见的喜事专程访问了华东理工大学校长王行愚教授。他介绍说,众所周知,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改善人类21世纪的生存环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由国家科技部根据国内生物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需要所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中心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依托,任命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嗣良教授为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主任。其宗旨和任务是:着重解决生物技术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瓶颈问题,打通“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相结合的产业化通道。这是一家生物技术的工艺、工程、装备一体化研究与生产单位,也是国内最先研制生物反应器的单位,产品质量可与部分进口产品媲美;在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王行愚校长兴致勃勃地分析合作伙伴时说,华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在化学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其中生物工程学科在国内最早建立生化工程博士点和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实验室。近年来,国家科技部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依托,建立国家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后,在生物技术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路子越走越宽。“金河工程”是内蒙古农业产业化跨世纪的重大工程,总投入30多亿元,以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为主体,在国家级星火开发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内,用15年时间最终建成总产值和利税相当于再造一个呼和浩特的兽药工业园暨农业产业化基地。这项宏伟的工程于1999年正式启动,可以看做是国家实施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体现。

王行愚认为,为了解决“金河工程”建设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问题,同时也作为上海支援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项目之一,内蒙古自治区金河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合作,可以充分利用上海的综合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他说,建立“金河工程上海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

首先,依托学校建立“内蒙古金河工程上海技术研究中心”是华东理工大学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上海市支持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

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还相对落后,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妥善地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反过来会拖经济发达地区前进的后腿。所以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加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教育水平、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战略性的重要任务。

地处经济发达地区、肩负科教兴国重任的国家重点大学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党分忧,为国解难,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振兴经济,是华东理工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校极为重视与内蒙古自治区内的企业进行合作。

其次,“内蒙古金河工程上海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是产学研合作的典型产物,是学校探索“智力扶贫、科技支边”的一种新尝试。

近几年来,学校坚定地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外拆围墙,内拆篱笆,通过组织创新、激活存量资产,为产学研结合开辟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有效途径,已经形成了合股经营(强化“工程中心”的孵化和产业化功能)、引凤筑巢(扶助企业建立校内科研基地)、借鸡生蛋(鼓励科技人才创办校外科研基地)等几种做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遥远、交通不便,加上经济基础薄弱,不能将这些经验简单地加以移植,必须寻找一条适合高等院校参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新路子。学校积极支持金河集团在校建立“内蒙古金河工程上海技术研究中心”,为其提供实验研究用房,支持最有科研能力的专家教授承担金河集团的科技任务,并将为其今后良好运转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条件。(www.xing528.com)

第三,金河集团在学校建立“内蒙古金河工程上海技术研究中心”,是企业和高校实施两地政府战略计划的具体行动,利国利民,希望运作中能得到政府的政策优惠。

由于国家对教育长期投入不足,高等院校发展本身也面临着资金匾乏、物质基础薄弱的严重问题,而高新技术转化工程带有极大的风险性,希望有关部门在科技项目立项、税收等政策环境方面以最大限度支持这项工作。

第四,华东理工大学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把“内蒙古金河工程上海技术研究中心”办大办好,为振兴民族地区的经济贡献我们的力量。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上海,人才优势明显,现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各类人员900余人,科技资源丰富,已有多年在生物科技领域的经验积累,在青霉素发酵、红霉素发酵、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等方面已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建立在学校。除了技术基础之外,几十年的办学经历形成了完整的资料储备、强大的技术后勤支撑;学校国际学术交往频繁,具有先进的情报查询系统。我们坚信,只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就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加大支持边疆经济建设的力度。

事实上,在内蒙古“金河工程”得到国家计委批准后,学校“国家生物技术工程中心”的有关专家就开始为企业进行“大规模发酵过程和后处理过程优化”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在对金霉素发酵做了初步研究后,就得到了几十年来从未得到的发酵特性曲线,发现了几个对提高发酵产率有重要影响的控制因素。合作刚开局,就有重大发现,必将有效地提高“金河工程”这样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的跨世纪农业产业化工程的效益。

有了这样一个高科技研究机构,不仅可以动员学校更多的科技人员参与内蒙古地区的科研工作,而且可以依靠上海其他单位的科技力量,共同实现“智力扶贫、科技支边”。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既可以利用大学的技术人才、仪器设备、实验用房,在大学内部创办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的研究机构,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企业的最快技术进步,又可以在全国起一个示范作用,以唤起更多的高校、院所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全新的理念积极参加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增强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促进国家稳定,完成中央的战略部署。

【注释】

[1]本文原载《经济参考报》,皮德义,2000年1月11日。后转载于《内蒙古日报》,2000年2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