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苹果的无限潜力

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苹果的无限潜力

时间:2024-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米M1凭借1.5GHz处理器、800万像素摄像头、4.0英寸高清大屏以及1999元的超低价位风靡国内,创造了3天30万台的惊人预订量,究其原因,是核心竞争力差异化使然。不过到目前为止,国产品牌的差异化大多停留在低端市场,在运营商的推动下,虽然推出了许多性价比超高的机型,但仍缺乏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苹果的无限潜力

iPod为什么存在,苹果公司为什么能在这个行业里获得成功?日本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虽然是卓越的硬件制造商,但他们直到最近才得以开发出所必须的好软件。看看iPod你就会明白,它是一款漂亮的硬件,也是一款便易操作的软件产品。”

“而日本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无法实现这种飞跃,创造出那样的软件。这就是苹果公司能在iPod上获得成功的原因。在手机上,也是类似的情形。手机制造商们已经解决了硬件问题,但他们无法做好软件。通常的仿造者会努力模仿硬件,这会让他们耗费一些时间。但是我们的软件比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软件都至少先进5年。这一点他们很难超越。”

——乔布斯

曾几何时,“中国式山寨机”一度横行神州大地,利用智能手机爆发式的增长速度“揩油”,但很快又湮没于滚滚洪流,究其原因,缺乏核心竞争力使然。

小米M1凭借1.5GHz处理器、800万像素摄像头、4.0英寸高清大屏以及1999元的超低价位风靡国内,创造了330万台的惊人预订量,究其原因,是核心竞争力差异化使然。

从抄袭模仿到自主研发,国产手机走过了富有戏剧性的一段路程,借助于Android系统国产手机获得了和国际一线品牌叫板的机会,令不少国产品牌大量“收复失地”,但国产手机复兴的同时也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困境,差异化势在必行

2011年,国产智能手机经历了百花齐放的一幕:以酷派、华为、中兴等技术派为代表,与运营商紧密合作,成为市场亮点。华为与中国电信珠联璧合推出C8650,火爆热销;中兴与中国联通联袂推出V880,成为WCDMA千元智能手机王国的佼佼者;中国联通则与酷派、联想等厂家合作,打造“新定义千元智能手机”;联想、小米等则走上了移动互联网道路……

国产品牌相当懂得差异化运作,比如魅族M9、小米以及OPPO X903手机增添对文件夹和截屏功能的支持,其他如加入主题功能并提供海量在线主题下载以及加强电池续航方面就是不错的差异化“微创新”,有效针对中国用户的具体消费需求和审美取向,对洋品牌都是差异化的超越,毕竟国产厂商更加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到目前为止,国产品牌的差异化大多停留在低端市场,在运营商的推动下,虽然推出了许多性价比超高的机型,但仍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们不妨来看看苹果的做法。

极富美感的设计、专注的态度、强大的市场营销力、满足用户的隐性需求等等构成了苹果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苹果牢牢占据产业链上游并成为高端品牌的资本之一。

苹果,一个曾经濒临绝境的公司,经过“乔氏”脱胎换骨之后,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苹果凭什么?世人感叹于乔布斯在二次回归苹果之后,有了一种敏锐的感觉和能力,他能把冷冰冰的技术转化为极富情感色彩的东西,而这正是普通消费者所渴望的,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手段,他又让产品成了粉丝心中的尤物。

拿来主义”是苹果的拿手好戏,当苹果成为一个集音乐电影科技于一体的跨界王国时,它就已经赢了。把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硬件投置于新的数字世界之中,并整合美学元素,之后采用高度聚合的产品战略、严格的过程控制、突破式的创新和持续的市场营销,苹果的视野更加开阔,跳出产品做产品,这种差异化令竞争者大跌眼镜。

如前文所讲,乔布斯擅长做减法——削减苹果的产品线,把正在开发的15种产品缩减到4种,同时裁掉不必要的人员,然后迅速剥离低端产品,摈弃市场份额,全面转向高端市场和高利润率。

这就是苹果式的专注。

《乔布斯自传》中写道:“苹果公司在1997年非常危急的时刻请回了乔布斯。当时乔布斯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当时正在研发的各类项目砍掉大半,只保留几项业务。他的原则就是:Focus

“这么多年来,苹果看似电脑mp3、手机、平板电脑等等都生产,似乎很杂,但每个领域只有一款产品。这就是1997年乔布斯带给苹果走向成功的黄金法则。苹果有过痛苦,必定不会重蹈覆辙。它的企业基因,就是Ive这位苹果首席设计师所说,‘It's very easy to be different, but very difficult to be better’(与众不同很容易,精益求精却很难)。专注,而非一味创新。”

如果某个市场或者领域苹果感知不能占主导地位,它决不介入,不肆意扩张,专守自己的核心优势。(www.xing528.com)

如果说国内商家想从苹果身上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的话,那么“专注”二字就颇值得研究。

苹果申请注册的专利很多,但做出的产品却很少,显然,它并没有把它的专利打造成一款又一款产品,从而与其他拥有丰富产品序列的厂商“火并”,它把大量的专利资源只分享给那几款产品而已,它会去打专利官司来维护“尊严”。

苹果并不急着扩张势力范围,它总是紧紧围绕自身业务范围,只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跨界而不越界,从而打造出一个独立的体系,在这里面,它用充足的精力去增加用户黏性。

我们看到乔布斯说要改变世界,结果却只注重自己现有产品,即便的革命性创新只不过是对现有产品的拓展和对用户体验的改善。

乔布斯还喜欢做“表面功夫”,如果要问原因,很简单,因为消费者喜欢。如果把苹果十几年前上市的iMac半透明的、圆润的蓝色机身脱去的话,那么它与普遍产品并无太大的区别,但它却迅速成为一种时尚象征,在之后3年内达到了500万台的销量。

苹果还是个借力借势的高手,通过与渠道商的合作,苹果名利双收。让美国领先的技术消费性电子产品、技术产品和计算机服务的零售商和经销商CompUSA担任苹果在美国全国的专卖商,大树底下好乘凉,Mac机因此而销量大增,苹果的品牌知名度也因此而得到提升。

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才有资本去整合更多的优质资源。

随着市场竞争能力日益激烈,智能手机必将进入寡头时代,因而,从长远来看,“力争上游”是一个必然要走的步骤,如何像苹果这样占据金字塔顶层,攫取巨额利润率,才是国产手机未来战争的重点。

业界普遍认为,三五年之后,手机市场将只剩下不到5家寡头。那么,这也意味着,在下一轮行业洗牌中,那些不具备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厂商将会被边缘化,而游走在破产的边缘,企业生存空间将会变得更加狭窄。

今时的繁华更多的只是借助于市场爆发期所产生的“浮力”,上升期所释放出的市场机会点被广泛利用,也进一步加速成熟期的到来,而一旦进入成熟期和稳定期,一些竞争力差或者缺乏核心优势的企业将会成为首轮被淘汰的对象。如果只专注于赚取眼前利益,而不加强内功的修炼,同样会重演当年覆灭的悲剧。

中兴通讯副总裁王勇说:“国产手机如果要在未来立足,必须要拥有核心竞争力,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点,一是硬件,二是软件,三是内容,只有这三者俱备才能取得成功。”

硬件是国产手机的短板,在短期内更难以和苹果这样的国际品牌相抗衡。在软件上,由于大多加入了Android系统,组建自己的生态链更是无从谈起,只能通过“微创新”来获得加分机会,但还不至于借此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而在内容上,我们也仍然需要做很多功课。

或许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长项,并不必做到“大而全”,然后学习苹果的战略,用自己的核心优势去整合外部优质资源。

乔布斯说:“iPod为什么存在,苹果公司为什么能在这个行业里获得成功?日本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虽然是卓越的硬件制造商,但他们直到最近才得以开发出所必需的好软件。看看iPod你就会明白,它是一款漂亮的硬件,也是一款便易操作的软件产品。”

“而日本消费类电子产品公司无法实现这种飞跃,创造出那样的软件。这就是苹果公司能在iPod上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在手机上,也是类似的情形。手机制造商们已经解决了硬件问题,但他们无法做好软件。通常的仿造者会努力模仿硬件,这会让他们耗费一些时间。但是我们的软件比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软件都至少先进5年。这一点他们很难超越。”

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达到一定的境界,差异化是一种必然,乔布斯说:“重要的不是你能实现什么,而是你怎么实现。”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功能越丰富越好,也不是创新越震撼越好,而是把他们潜在需求的体验细节做到位。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差异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