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权谋斗争中的官场深浅:李林甫、牛仙客与卢绚

权谋斗争中的官场深浅:李林甫、牛仙客与卢绚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林甫无奈,只好对他由意奉迎,以待时机整治他。张九龄为严挺之辩解,这引起了玄宗不满。与此同时,李林甫为中书令,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二十五年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弹劾牛仙客不学无术,被流放到级州。卢绚体貌优美,精神抖擞,雄姿英发,玄宗以目送之,赞不绝口,流露出了要委以重任的意思。宰相李适之与李林甫不和,李林甫想尽办法诬害他。

权谋斗争中的官场深浅:李林甫、牛仙客与卢绚

一、不学无术奸佞谄媚

李林甫(?~751),小名哥奴,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父亲李思海曾为扬府参军,舅父是楚国公姜皎。李林甫从小游手好闲,斗鸡走狗,是个纨绔子弟,但深受舅父喜爱,并当了千牛直长的小官。

开元初年,升为太子中九。当时,担任侍中的源乾暇是李林甫的姻亲。李林甫便向他讨官,要求做司门郎中,源乾暇平素就看不上他,说:“郎官应当有才望的担任,哥奴哪是做郎的材料?”不久升为谕德,这是规功太子官,不久又升迁为国子司业。开元十四年(726)李林甫做了御史中丞,以后又当过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当时,玄宗宠信武惠妃,其儿子寿王李瑁和盛王李球也特受宠信,而太子李瑛却渐渐疏远。李林甫认为此时机有利可图,就向武惠妃献媚,表示愿意保护寿王,为他争取帝位,武惠妃十分感激,暗中处处帮助李林甫,李林甫还和侍中裴光廷的夫人(武三思的女儿)私相往来,巴结她。

开元二十一年(733)裴光庭去世,这位武三思的女儿,就请求宦官高力士推荐李林甫当侍中,但当时玄宗已决定用韩休。高力士把此消息泄露给武氏,李林甫趁机向韩休献殷勤。后来,韩休任宰相后,在玄宗面前推荐李林甫说他有宰相的才能。不久,李林甫当了黄门侍郎。开元二十三年(735)五月,李林甫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赐银青少禄大夫,登上相位,同时为相的有侍中裴耀卿和中书令张九龄

起初,唐玄宗欲以李林甫为相,曾咨询过张九龄,张九龄回答说:“宰相的位子关系到国家安危,陛下用李林甫为相,恐将来危及国家安危。”玄宗不听张九龄的意见。李林甫虽怀恨在心,但张九龄是诗人,以其文学华为玄宗所倚重。

李林甫无奈,只好对他由意奉迎,以待时机整治他。李林甫为了实现政治上的野心,继续与宦官、妃嫔往来,他每次在奏请玄宗事之前,都要通过妃嫔,先摸清玄宗的旨意,所以每次奏疏,都能称玄宗的心。开元二十年(732)十月,玄宗想提前从东都洛阳返回长安,召集宰相商议。裴耀卿、张九龄建议说:“农夫的秋收未完,望陛下以农事为重,到冬天才可返回长安。”

李林甫早摸到了玄宗的意图,待裴耀卿、张九龄离开后,留下来对玄宗说:“长安、洛阳是陛下的东西二宫,车驾往来,何必要等待时令?即使妨碍农民秋收,陛下可以单独赦免车驾路过地区的租赋就行了。我请皇上诏示百官,即日动身西还。”玄宗听后大喜,第二天便浩浩荡荡起驾西行。张九龄为人正直,遇事不论巨细皆为争之,渐渐不为玄宗所喜欢。

开元二十四年(736)十月,玄宗以湖方节度使牛仙客勤于工作,并有政绩,欲以其为尚书,张九龄以为不可,他说:“封赏大臣要等待有名臣大功,牛仙客是个边境小史,不能担此重任。”李林甫趁机上奏说:“牛仙客任官勤恳,是难得的相才,张九龄是一介书生,不识大体。天子用人,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的?”第二天,牛仙客便受爵陇西县公,食封三百户。而张九龄固执如初。玄宗十分不高兴,说:“事皆由卿耶广从此。”李林甫在玄宗面前,日夜说九龄的坏话,玄宗逐渐疏远张九龄。

这一年十一月,武惠妃哭泣着对玄宗说:“太子暗中勾结党羽,将害妾母子,并且有害陛下之心。”玄宗大怒,欲度太子。张九龄苦谏,并说:“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玄宗十分不满。李林甫开初不说话,退下来对玄宗说:“这是天子家里的私事,外人何必参与呢?”不久,李林甫推荐萧灵为户部侍郎。萧灵平素不好学,曾将“伏腊”读为“伏猎”。中书侍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因此萧灵被出为岐州刺史。对此李林甫大为不满,十分怀恨张九龄和严挺之。残害张、严的机会终于被李林甫找到了。

严挺之的前妻改嫁于蔚州刺史王元谈,王元谈犯贪污罪下狱,严挺之为之说情,也受到牵连而获罪。张九龄为严挺之辩解,这引起了玄宗不满。李林甫立即上书,弹劾裴耀卿、张九龄为同党。于是玄宗免去了张、裴的相权,授予他们尚书左、右丞。与此同时,李林甫为中书令,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二十五年(737)监察御史周子谅上书弹劾牛仙客不学无术,被流放到级州。李林甫趁势诬陷周子谅为张、严同党,是张所推举的人,于是,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李林甫当了中书今后,唐玄宗采纳了李林甫的意见,杀死了他的三个儿子。天下人为他们鸣不平。(www.xing528.com)

大理少卿徐蟒妄言上奏:“大理寺监狱杀气较盛,鸟雀不敢栖息。现在刑部处理死囚,每年总共才五十八人,而乌鹊在狱中做窝,无人犯法,刑法搁置。”群臣纷纷上表称贺。于是,玄宗将功绩归于宰辅,下诏赐李林甫为晋国公,牛仙客为幽国公。

开元二十六年(738),李林甫兼领陇右节度使和河西节度使。从此,李林甫独柄枢衡,涉足武备,总管满朝文武选事,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地位。

李林甫为人阴险狡猾,诛杀残忍,脸上喜怒无常,对上一味奉承,对不合他意的人,则设计害之,决不心慈手软。所以,当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刀。”天宝元年(742)三月,兵部侍郎卢绚垂鞭按辔,从勤政殿下经过。卢绚体貌优美,精神抖擞,雄姿英发,玄宗以目送之,赞不绝口,流露出了要委以重任的意思。唐玄宗的神情、心思,李林甫揣摩得一清二楚,他生怕重用卢绚会危及自己的权势。便立即召来卢绚的儿子,对他说:“尊府素望,皇帝要派他去交州。广州任职,如果不想去,可以说自己老了,恐怕身体吃不消。”卢绚怕任命到广州这样的边远地区,急忙上书玄宗,诉说自己年老不堪重任。

结果,卢绚被罢去兵部侍郎之职,出为华州刺史。后又授太子员外詹事。卢绚就这样被李林甫排挤出了朝廷。维州刺史严挺之,曾为尚书左丞,精于选举,因得罪李林甫被贬外任。天宝元年(742)玄宗问李林甫:“严挺之何在?此人亦堪进用。”李林甫马上叫来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对他说:“皇上要重用你哥哥了,你得设法让你哥哥进京与皇帝见面。”严损之感激李林甫的好意,马上找来一纸,写了请求让哥哥入京就医的文字,给了李林甫。李林甫拿着去见玄宗,说:“挺之年高,近患风寒,须授闲散之官,便于在京城就医。”玄宗听后,叹息再三,感到非常遗憾。天宝六年(748)四月,授严挺之太子詹子,在东都洛阳养病。宰相李适之与李林甫不和,李林甫想尽办法诬害他。一次,李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主上未知之也。”过了几天,李适之把此事奏上。玄宗征求李林甫的意见,李林甫说:“臣早已知道,只是由于华山是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不适合开采,故不敢言。”玄宗十分崇信道教,听了李林甫的话,就越加喜欢、信任,而讨厌起李适之来了。

继而李林甫又诬告适之结为朋党,其它被株连而被贬将达数十人,后又逼适之自杀身亡。李林甫对玄宗竭力阿谀奉承,唐玄宗对他十分宠信,政事无论巨细,都要和他商量。天宝三年(744),唐玄宗对高力士说:“现在天下无事,百姓安居乐业,我想把政事全部交给李林甫处理,你以为怎样?”高力士回答说:“天子大权不可让他人掌握,李林甫权势咄咄逼人,一旦他大权在握,朝臣之中还有谁敢议论政事!”玄宗听后很不高兴,高力士急忙叩头谢罪,说自己是一时头脑发晕发热,口出胡言,罪该万死。

高力士是皇上极宠信的宦官,他尚且如此害怕,其他人再也不敢发表意见了。李林甫为了掩蔽玄宗耳目,竭力堵塞言路,他召集众谏官,向他们宣布说:“当今皇上圣明,作为臣下应当只是顺从他的旨意,不必要去议论朝政。诸位没有看到立在那里的仗马,它的食料相当于三品官的俸禄,但它必须终日不叫,一旦嘶叫,就会被撵走,杀死,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李林甫不学无术,他尤其忌恨那些有才能的文人。

天宝六年(747),唐玄宗下诏广求天下有识之士,凡是有一技之长的都要到京城长安参加选拔。李林甫生怕士人对诏时有人会斥责自己,当即向玄宗建议说:“士人都是草茅之人,不知道禁忌规矩,徒以狂言扰路圣德,请把这事全交到尚书省长官那里试问,”于是玄宗下令让御史中丞统一监督试问,结果没有一个符合要求的人。

李林甫因此上书向唐玄宗庆贺,认为朝野没有遗留人才,对于讨好自己,而又平庸无能的人,李林甫尽心提携,竭力培植成自己的爪牙。左相陈希烈,政绩平平,光会讲点老庄玄学,李林甫看到玄宗喜欢这一套,加上陈希烈柔弱易于控制,就奏请唐玄宗让陈希烈做了尚书左丞相。从此,政事全由李林甫决断,陈希烈只是唯唯诺诺,是地地道道的李林甫的应声虫。

唐朝的惯例,宰相每天午后六刻退朝回府,李林甫奏请玄宗批准,每天提前退朝回家,这样许多国家事务就在家里处理,然后再由陈希烈部署,玄宗不理朝政时,朝官们都到李林甫家中听候指示,右相陈希烈虽然坐在府中,但却没有一个人去看望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