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陆羽:来历考证与推测成果

陆羽:来历考证与推测成果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羽涉足诗文、书法、茶学,旁及地理、方志。陆羽的名字和来历,这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据自传所说,陆羽是三岁时被父母遗弃,为龙盖寺禅师智积和尚收养。赵璘比陆羽晚出数年。第六爻爻辞是“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有学者认为以“字辈”命名盛行于两宋以后,据此而否定关于陆羽与李季兰“青梅竹马”的说法。陆羽出生的时代正处开元盛世,尚

陆羽:来历考证与推测成果

第二节 陆羽来历的考证与推测

陆羽(733—804),字鸿渐。唐代复州竟陵郡人,湖州(今浙江湖州市)乃其第二故乡

唐复州辖今湖北沔阳、天门、监利等县。竟陵就是全国著名的棉乡——湖北天门市。竟陵县是秦朝设置的,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3)改名为景陵县;清雍正四年(1726)为避康熙陵墓名讳,据县城西北天门山而易名为天门县;1987年撤县设市。天门地处汉江下游北岸,境内河渠纵横,盛产稻米、鱼虾、莲藕,唐代时就是富甲一方的鱼米之乡,“处处路旁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唐代诗人皮日休有“竟陵烟月似吴天”的佳句

陆羽涉足诗文、书法、茶学,旁及地理方志。一生主要致力于茶学研究,研究茶叶科技和文化,改革茶艺,创制茶具,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茶学的奠基人之一。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艺,有山林之志,喜云游,喜隐居,是大唐著名隐者旅行家。喜与朋友游处,有“天下士子半与之为友”之说,足见交友面之宽。其中与女诗人李季兰,诗僧皎然,大唐重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等人感情甚笃,传为千古佳话。著作虽多,但传世的仅《茶经》和诗歌数首、散文几篇而已。陆羽虽有“茶神”之誉,但关于他的资料却正史无载,原因大概如明人李维桢《茶经·序》中所云:“……而以拟‘经’之故为世诟病。鸿渐品茶,小技,与六经相提而论,人安得无异议!”

陆羽的名字和来历,这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1.《陆文学自传》(《文苑英华》卷七百九十三)云:“陆子,名羽,字鸿渐。”“始三岁,茕露,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

——据自传所说,陆羽是三岁时被父母遗弃,为龙盖寺禅师智积和尚收养。陆羽聪慧,智商很高,三岁的孩子虽道不出“宗枋之籍”(周愿《三感说》),大概自己姓啥会记得的。

2.唐人赵璘《因话录》云:“太子陆文学鸿渐,名羽,其先不知何许人。竟陵龙盖寺僧姓陆,于堤上得一初生儿,收育之,遂以陆为氏。”

——这又是一说:陆羽是弃婴而不是孤儿,他是跟着恩人智积和尚姓的,智积和尚姓陆他便姓陆。赵璘比陆羽晚出数年。在该书卷三《商部下》云:太子陆文学鸿渐“……与余外祖户曹府君(外族柳氏,外祖洪府户曹,讳淡,字中庸,别有传)交契深至。外祖有《笺事状》,陆君所撰。”“户曹府君”即柳淡。因此,他的说法亦不能轻易否定。

3.宋人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隐逸》卷一百九十六云:“唐,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晨起,闻湖畔群雁喧集,以翼覆一婴儿,收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姓氏,名而字之。”

——这还是一说:陆羽是神异的弃婴,他的姓氏名字源于占卜,且系自己所为。《新唐书·隐逸》的记载最详细,同时也赋予陆羽的降生以传奇色彩。这一卦卜得十分有意思!《彖传》说:“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此卦以鸿雁为喻,“鸿渐于干”,干即水边;“鸿渐于磐”,磐即水边大石;“鸿渐于陆”,陆即陆地;“鸿渐于木”,木即树枝;“鸿渐于陵”,陵即高丘;“鸿渐于逵”,逵即天空。第六爻爻辞是“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湖堤弃儿有三只大雁以翼遮覆,且群雁噪集。雁为鸿鸟,这就应了“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那句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另有一解,是说“鸿雁落在陆地上,其羽毛可用来作舞具”,昭示这孩子一生会有一段优伶生涯也未可知。

对以上三说综合分析,有几点结论:

其一,陆羽小名为“疾”。古人取小名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大讲究是否典雅。如上古后稷小名叫“弃”,西周周公之子小名叫“禽”,春秋孔子之子小名叫“鲤”,春秋时魏公子小名叫“虮虱”,汉代大文人司马相如小名叫“犬子”。古人取小名多有贬损。大概如《陆文学自传》所说“有仲宣、孟阳之貌陋”,鉴于面貌上的缺陷,那个龙盖寺的智积和尚对弃儿陆羽便以“疾”称之。

其二,字“鸿渐”、名“羽”。按古人的命名习惯,小孩出生不久就要取正式的“名”,长大以后方才取“字”。如清代王应奎所言:“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字”且不论,十八九岁了方得其名,不是太晚了么?一个大小伙子仍唤其不雅的小名,这有悖常情。按《新唐书·隐逸》的说法,陆羽的“名”和“字”是一次获得的,且是“既长,以易自筮”。陆羽懂易学,但那是负书火门山之后的事,占卜得字和名,这在唐代不乏先例,是可信的,但估计此非陆羽“以易自筮”。(www.xing528.com)

其三,陆羽另有一名曰“季疵”,《陆文学自传》不曾提及,只见于《新唐书·隐逸》,这个名字说明陆羽有可能是弃婴,智积上人“收畜之”。据野史记载,智积上人此后又将陆羽交给李家抚养,李家有女名季兰,于是据小名“疾”赐名“季疵”,“疵”者“疾”也。我们不知欧阳修和宋祁的资料源于何处,但“季疵”一名可能是存在的。按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陆羽因操“末业”入不了正史,沦落为歌舞伎行的李季兰更不登大雅,因其所累,陆羽寄居李家的这段经历不再提及,“季疵”这名昙花一现,可能连陆羽本人也不大在意,可能是因为这名字与一段失败的婚姻联系在一起。有学者认为以“字辈”命名盛行于两宋以后,据此而否定关于陆羽与李季兰“青梅竹马”的说法。二人是否“青梅竹马”姑且不论,应当指出的是:我国以字辈命名的文化现象起源很早,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士族子弟就竞相以字辈命名(王大良《姓氏探源与取名艺术》)。唐代亦有此风,如颜真卿、颜杲卿,阎立德、阎立本,张昌宗、张昌期等人就是适例。

其四,姓的来历有三种可能:

一是跟着智积和尚姓陆,此说见于赵璘《因话录》;

二是占卜得之,此说见于《新唐书·隐逸》;

三是本来就姓陆。

第一种说法根据不足;第二种说法太巧了,一句十个字的卦词姓、名、字皆包含其中,酌奇而失真;第三种说法有成立的可能性。我倾向最后一种说法。

我们要注意《陆文学自传》和《茶经》透露的历史信息:《陆文学自传》是从三岁时写起的,文曰“始三岁,茕露,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也就是说他被父母遗弃时已三岁。《陆文学自传》云“不知何许人也”起提顿作用,并非传主对自己的出处一无所知,三岁的孤儿大半不会忘记自己的姓氏。陆羽出生的时代正处开元盛世,尚无难民潮,只要不是流民所弃,弃婴的来历也是可以访求的。

陆羽亲著的《茶经》三次提及“陆纳”:在《茶经·六之饮》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一段,列举的历代著名茶人中有“远祖纳”。《茶经·七之事》中两处提及:一处称“陆吴兴纳”,强调他的籍贯是吴兴人;一处援引晋《中兴书》,讲了一个陆纳以饮茶为素业的故事,符合陆羽“精行俭德”的茶道思想。陆纳(320?—395),字祖言,吴郡吴人(今江苏苏州),东晋时任尚书令,拜卫将军。陆羽在《茶经》中明确地称“陆纳”为其“远祖”,虽然中唐时期门阀观念和谱牒制度仍很强烈,但按陆羽的个性不会有攀权结贵之意,也不会故意抬出宗族名人以自矜。因此说,陆羽本姓陆的可能性极大,与卦辞无关。

与陆羽有过交往且年龄相差无几的周愿在其《三感说》中称“代谓羽之出处,无宗枋之籍,始自赤子,洎乎冠岁,为竟陵苾刍之所生活”,意思是说陆羽不知自己的父母,也不知有关自己家族的记载,由婴孩到二十啷当年纪一直在寺院里生活。“宗枋”即家族的宗庙,无“宗枋之籍”指没有关于家族血脉渊源和郡望的记载,即家族谱牒。周愿的意思是说,世人一般认为陆羽出身穷家小户,微末到找不见关于宗族的详细记载。“赤子”解作婴儿或幼儿,三岁为积公收养,与周愿的说法不矛盾。

陆羽乡人、研究陆羽的资深专家欧阳勋先生也认为:东晋的吴兴太守陆纳和隋代的陆法言是陆羽的远祖,此说不无根据。

至于《新唐书·隐逸》中“不知所生,或言有僧晨起,闻湖畔群雁喧集,以翼覆一婴儿”那段话,就值得推敲了。《新唐书》著作人欧阳修、宋祁(998—1061)是北宋人,两个世纪后为陆羽写传难免多附会之说。

真实的历史不拒绝丰富的想象,大凡传奇人物总要附会一些富传奇色彩的传闻,以表明天降非常之人必然伴随非常之事发生。如司马迁《史记》记载:帝喾之妃姜嫄践巨人足迹怀孕,孩子怀过了时间久不生产,因此,孩子呱呱坠地后姜嫄视为怪物降世,不吉利,便将孩子扔到小巷子里,马牛经过皆避而不踏;于是又把孩子扔到树林子里,又恰逢林子中来人很多,他们发现了孩子,出自怜悯,便将孩子移到安全的地方;姜嫄发现孩子未死,便狠心地将孩子扔在水渠冰面之上,要把他冻死,但却有飞鸟以翼覆之。姜嫄便以为这是神,收回抚养,取名为“弃”。弃后来当了帝尧的农师,成为名垂青史的圣人。另有一例:禅宗南派祖师南岳怀让出生时不但满室芬芳,而且全身发出白光,这道白光远远射入京城,竟被掌管天象的太史看到了,当即兴奋地进宫禀告高宗皇帝说:“一个不染世荣、国之法器的伟大僧人出生了!”那是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四月八日的事,那一天是佛诞日。禅宗六祖慧能(638—713)也有过当孤儿的经历。《新唐书》言“群雁喧集,以翼覆一婴儿”正是为了说明陆羽与历史上那些杰出人物一样有着不平凡的出生经历。但生活中这类的事几无发生的可能。大和尚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收畜于寺院抚养也不大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