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域污染情况调查:大部分水段水质无法使用

水域污染情况调查:大部分水段水质无法使用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的水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因此,水质有所改善,大部水域区段已达到三类水质,但下流水质较差。珠江水域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大部分水段水质已变成4类,不能使用。

水域污染情况调查:大部分水段水质无法使用

二、水域

1.水资源

我们的地球家园由四大洋五大洲组成,而海洋表面积占地球的71%,并将五大洲分割包围。初看起来,地球的水域面积是很广大的,据计算地球总水量达15亿km3,但99%的水是人类难以利用的,因为97%是海水为咸水;2%的水为两极的大冰山所成。即使余下1%的水为淡水,但人类也只能利用其中的一部分,如江河湖泊中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01%,降雨的水占0.01%,且大部降于海洋中,其余大部分在地层中。

世界资源研究报道,全世界34亿人口缺水,平均每人每天只有50L水,贫困地区还要少,充分说明水资源的匮乏。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亿m3,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占有的水量为2220m3,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据1995年统计,全国有300个城市缺水,而近10年,缺水情况更严重,有增无减。这显然与近30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需水量增加以及江河湖泊水质污染变劣有关。从自然地理看,我国降雨南方多、北方少,降雨不均匀,而今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旱涝灾害的反常气象时有加剧。

2.水污染

水污染主要指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中,使水和水域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水域污染是国际性的,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域河流污染区,海洋的白色塑料漂浮也相当严重。早在20世纪90年代,北太平洋有个“垃圾板块”出现,它位于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而今面积逐渐扩大,有343万km2,厚度可达30m。专家警告,这种垃圾板块给海洋生物造成的损害,将无法弥补。

因为这些塑料制品不能被生物降解,随时间推移,它们只能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块,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塑料“沙子”,将成为动物的食物。这些无法消化、难以排泄的塑料在鱼类和海鸟的胃里越积越多,最终导致它们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当然被害的还有许多其他海洋生物。

近10年来,我国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这是一项难以控制的巨大工程。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环境统计公报显示:2003年除农业污水排放外,全国污水排放总量达460亿t,比上年增长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约212亿t,比上年增长2.5%;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50亿t左右,比上年增长6.6%。目前的水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2003年,排放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达0.13亿t左右。

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大致可分为固体污染物、需氧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类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感官性污染物、热污染等。需氧污染物就是指耗氧有机物包括烃类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通常以COD、BOD表示。

80年代初,我国对5.3万km的内陆河段进行调查,水污染不能灌溉的约占23.3%,水质合乎饮用标准的仅占14%,这很快引起了国家环保部门的重视。

据20世纪末的报道,我国大小江河湖泊有80%被严重污染,大部分水域水质变劣,已不能直接饮用和灌溉。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它们的污染与治理自然格外重视。近几年来,国家对长江流域沿岸的数百家中小工厂污染严重而不能整治达标排放的已做出关闭处理。因此,水质有所改善,大部水域区段已达到三类水质,但下流水质较差。然而,黄河流域,水流量逐年减少,经常出现断流,而中下流地段据2004年检测,这期间每年污水排放量达40亿t,造成40%的河段水质为劣5类,失去了水体功能,一度使城乡供水十分困难,现经过整治,情况略有好转。淮河经20世纪末的治理,干流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但近年又出现反弹。珠江水域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大部分水段水质已变成4类,不能使用。

当前,水体富营养化是污染源的一种重要表现。估计在城市生活污水中,每人每天排放氮约50g,而含磷洗涤剂和含磷化合物亦有相当数量。农田大量施用N、P化肥,其利用率不到1/3,加之城乡养殖场的粪便和屠宰场的有机废物,经过不同渠道进入江河湖泊,对于数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来讲,每天都有数万吨的废水、污水排入各种水体,长年累月,也就成为天然水体营养富集的重要原因。

水体富营养化是以N、P元素为主要指标测定的,当水体总磷量超过20mg/L,总无机质超过300mg/L时,即认为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生物需氧量(BOD)是一种溶氧消耗效应的量化指标,它指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质时需要的氧气。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菌类、原生物动物大量繁殖,它们耗去水中的氧,使鱼类窒息或易感染病菌而死,又引起水体发臭。例如,云南昆明滇池是受城市生活污水富营养严重污染的典型例子,造成水浮莲和蓝绿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引起鱼类死亡的连锁反应。

3.江河

我国江河纵横交错,广布各省市地区,大小有数千条之多。其中,长江、黄河是主要的,此外,如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渭河、沅江、湘江、嘉陵江、淮河、汉水、海河、运河、钱塘江、黄浦江、闽江、赣江、珠江都是大家所熟识的大江大河。江河奔流不息,是生命的象征,它既能航运,又能灌溉,更有无数的动植物资源,供人类掠取。江河湖泊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类文明。这里仅对两条母亲河的情况作些介绍。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约6300km,横穿中国中部,从青海发源,途径藏、滇、川、鄂、湘、赣、皖、苏、沪等省市,沿途汇集了700多条大小河川,在上海注入东海,面积达180余万km2,长江的干流几乎滋润着神州大地的半壁江山。

治理长江要从源头开始,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的水源地之一。据专家勘测,长江水量的25%、黄河49%和澜沧江的15%都来自该地区。2000年8月19日,国家林业局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通天河桥畔,举行了“三江自然保护区”揭碑仪式。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而称呼,保护区面积为31.8万km2,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好三江自然保护区对保护高原湖泊湿地、原始森林、珍稀野生动植物、草甸草原及整个三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2001年开始,水利部提出实施有望从根本上遏制长江水质恶化的“5531工程”,加快干流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攀枝花五大城市的污水治理;抓好黄浦江、汉江、湘江、嘉陵江、沱江五条支流以及太湖、巢湖、滇池三大湖的治理力度;到2010年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各地区所有工业企业均应按国家规定要求,实现生产废水达标排放。然而,据2006年12月有关报道,长江中上游水质较好而下游水质变劣,长江口海域,富营养化严重,大量污染物入海,这仍与以上五大支流排污不达标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有关。(www.xing528.com)

治理长江水域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它的水利资源,首先要突出开发长江水能发电的战略地位。据专家估算,全流域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25762.76万kWh,年发电量11951.42亿kW,其中,三峡水库发电是主要的,以尽快实现西南、华中、华东三大区电能合理化。治理长江还要疏通河道航运及灌溉,并使上游水质由目前2~3类之间达到2类清洁标准,成为可饮用水。北京缺水人所共知,因此,中央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要从汉江引水,经河南、河北、天津到北京,让北京1000多万市民喝上洁净的长江水,其意义非常重大。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横穿华北平原,经过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至山东注入渤海,行程5464km,流域面积达75万多km2。黄河,这条自古以来被称为中华民族摇篮的母亲河,它养育了我们,但也带给人们无穷忧患。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黄河治理开发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因水源紧,水质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仍很艰巨。

黄河治理的关键在于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据了解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山西、陕西两省,由于土质疏松、贫瘠,气候干燥而植被难以生长,每遇暴雨,大量的洪流把黄土高原切割得支离破碎,水土严重流失的沟壑区约43km2。由此,黄河下游平均含沙量为35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t;巨量的泥沙使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不断抬高,水利工程效益降低,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条件低下,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况。

2001年3月国家全面制定和推出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这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联合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原有水土保持项目基础上,通过调整和充实提出来的。它包括重点支流治理项目、治沟骨干工程项目、示范区建设项目和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等。实施工程5年为一期,是一个长远实施规划,为使黄河流域生态面貌根本好转而努力。在生态环境改变中,应要贯彻生产家园致富计划,把田园式的退耕还林还草的村庄建设起来;植草之始,就不能放牧,植树不能种速生的杨树而改种当地耐旱的沙棘、柠条、胡杨之类的树种,同时,还要解决百姓的烧料、畜牧饲料问题,这都是稳定生态农业的重要结构组成。

黄河治理不只是重视水土流失问题,同样,对目前黄河水质变劣也要引起注意。经2004年环保检查表明,黄河有40%的河段水质污染严重,成为劣4类和劣5类,其污水排放量达40亿t,丧失了水体功能,使城乡供水十分困难。后经对沿岸工厂排污严加管制才有所好转。据2006年2月国家环保局对黄河流域127家石化厂家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放污水检查,但情况仍不乐观。然而,我国工厂污水排放自2007年开始,国家环保局出台了更大的达标排放法规与监督措施,情况已有改观。

4.湖泊

湖泊是陆地水圈重要组成部分,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湖泊面积大为缩小并且污染严重,到了非整治不可。据国家林业局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平均每年消亡20个天然湖泊,在东、中部地区,因围垦及污染减少天然湖泊近1000个,缩小面积相当于五大淡水湖面积之和。例如,湖北省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在50年代初期,湖北省中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湖泊有332个,面积7640km2,有效调蓄容积为115.4亿m3,到20世纪80年代,全省5000亩以上的湖泊仅有125个,总面积2500km2,不足当时的1/3。号称“八百里洞庭湖”的大湖,如今却萎缩为“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的惨景。鄱阳湖由于造田和淤积,湖面也缩小了1/5。

img198

图12-5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天鹅

青海湖面积达4583km2,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为黑颈鹤、大天鹅等水禽鸟类的理想栖息地,如图12-5所示。如今青海湖面临着湖水水位下降、湖区草场严重退化、流动沙丘面积扩大、湖水面积大大缩小,这对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危害。新疆原有大小河流570条,数百条注入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穿过盆地中的沙漠,哺育出绿洲、森林与草地。现只剩下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及和田河能注入塔里木河,而且流量大为减少。在短短的20~30年间,罗布泊、艾丁湖、台特玛湖、玛纳斯湖等相继消失了……新疆湖泊的衰亡有其客观条件,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即不合理的农垦,造成水土流失,气候变干,荒漠化现象日趋严重。

“北方河干,南方河污”。据20世纪末水利部报告,太湖流域省界河流的污染已相当严重,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面积达75%。洞庭湖、达赉湖、洪泽湖、兴凯湖、南四湖博斯腾湖白洋淀、洱海、镜泊湖洪湖10个大型淡水湖泊中,洱海、兴凯湖、博斯腾湖和洪湖水质良好,均达到Ⅲ类标准;洞庭湖、博斯腾湖和洪湖水质为Ⅳ类;而白洋淀、达赉湖和南四湖均为劣Ⅴ类水质。在城市内湖中,北京昆明湖为Ⅲ类水质,杭州西湖前些年为Ⅳ类水质,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济南大明湖和滇池均劣Ⅴ类水质,经过几年整治,水质普遍有所好转,例如,太湖、西湖水质已达到国家规定Ⅲ类标准。

5.湿地

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很广,从寒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湿地的分布。什么是湿地?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沼泽的定义是地表多年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其生长着沼生植物,其下有泥炭的堆积或土壤有明显的潜育层。沼泽与湿地通常联用,都是多水条件下形成的,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但沼泽与湿地相比,有相似之处,但其类型、分布均比湿地范围小。

我国湿地总面积在6594万hm2,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hm2,包括沼泽约1197万hm2,天然湖泊约910万hm2,潮间带滩涂约217万hm2,浅海水域270万hm2;人工湿地约4000万hm2,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hm2,稻田约3800万hm2。湖泊与湿地的主要区别在于湿地主体部分生长着水生植物而湖泊只有局部长有水生植物。到2003年,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达1600多万hm2。其中,江西鄱阳湖、洞庭湖,海南东寨港,青海湖的鸟岛,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国有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主要类型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湿地。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防止土壤侵蚀,降解污染等功能。湿地还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中国湿地植被约101种,生物种类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有淡水鱼类770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借湿地系统提供特殊环境产孵繁殖。中国湿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57处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全世界鹊类有15种,中国有9种;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如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占世界总数的95%以上。

近几十年来,我国湿地面积迅速减少,湿地功能不断下降。据估计全国有40%的重要湿地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2002年10月国家林业局在南京举办国际湿地学术讨论会,透露了我国湿地消减的惊人数据。主要原因来自20世纪中期,围湖、围海造田和农垦开发,导致全国湖泊、湿地面积减少了130万hm2。近几年来,我国建立了湿地自然保护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以配合《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2001),有效地保护了中国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