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弘扬改革创新时代精神,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弘扬改革创新时代精神,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弘扬改革创新时代精神,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4.3.1 弘扬时代精神

我们所强调的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联系,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时代精神的内涵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为实践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创新,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为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础,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努力在关键生产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增强科技的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强大竞争力。(www.xing528.com)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够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长效机制,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的社会,才能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与机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弘扬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使我们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社会的创造活力就会被扼杀,生机就会被窒息。当今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在不断推向前进,迫切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制度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重要保障,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提高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激励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弘扬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创新的基础在于人才。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努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通过良好的竞争机制来选拔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关心人才,推动我国优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把人才强国的战略落实到实处。创新的希望在青年。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当代大学生要立足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要养成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实际,从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提炼研究题目,在深入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思想解放,敢于冲破落后的、陈腐的观念,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素质,思维比较敏捷,最具创新潜力,是国家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军。大学生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前列,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