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发展困境:地区发展不协同与资源错位配置的现实

经济发展困境:地区发展不协同与资源错位配置的现实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尺度上,经济发展困境体现为深圳与汕尾的巨大经济社会发展落差。即便是经济发展水平中游的江门,汕尾市经济总量也不足其五分之一。2015年后,区域不平衡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深圳与汕尾的地区生产总值仍差距20~30倍。其中,深圳产业资本面临用地饱和的经济发展困境。产业用地的近饱和和高成本征收,是制约深圳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相较之下,汕尾经济发展困境是缺乏强力产业资本,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经济发展困境:地区发展不协同与资源错位配置的现实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中国境内的首个特别合作区,于2011年2月设立,起初由汕尾与深圳市政府共建,后转为深圳市全面主导,于2018年12月16日正式揭牌。合作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境内,面积达468.3 km2。合作区是汕尾市连接珠三角的“西边门户”,也是汕尾境内距离深圳距离最近的区域。广东省委、省政府针对合作区先后下发了《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等法规,持续推进合作区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依托跨区域的产业合作项目,需要同时破解城市与区域尺度的经济发展困境。

区域尺度上,经济发展困境体现为深圳与汕尾的巨大经济社会发展落差。数据显示:2000—2010年,深圳与汕尾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呈扩大态势,差距最大时达到近87倍(2005年深圳市生产总值为4950.91亿元,汕尾市56.95亿元)。即便是经济发展水平中游的江门,汕尾市经济总量也不足其五分之一。2015年后,区域不平衡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深圳与汕尾的地区生产总值仍差距20~30倍。城市尺度上,经济发展困境体现为发展要素的配置错位。其中,深圳产业资本面临用地饱和的经济发展困境。2006—2011年,深圳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739 km2增长至840 km2,全市86%的规划建设用地已开发。估测2011—2020年,深圳年度可增工业用地面积仅约1.5 km2[28]。产业用地的近饱和和高成本征收,是制约深圳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相较之下,汕尾经济发展困境是缺乏强力产业资本,导致经济增长乏力。2007—2010年,汕尾工业企业数量常年在全省地市中倒数第二,工业总产值始终全省倒数五名,产业发展的规模与质量严重落后。(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