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雪球”商业模式分析与展望

雪球”商业模式分析与展望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相关媒体对“雪球”的报道、其创始人方三文相关讲话记录以及“雪球”站本身,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梳理。“雪球”目前已经拥有大量用户,形成规模优势和独特的社区气质。根据本文对“雪球”商业模式的总结,其目前商业变现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通道和产品。另外,“雪球”进军资管,成立自己的基金或资管公司也是一条道路,其对于商业模式的探索会一直进行下去。

雪球”商业模式分析与展望

根据相关媒体对“雪球”的报道、其创始人方三文相关讲话记录以及“雪球”站本身,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梳理。“雪球”的商业模式发展到今天,有受到探索过程中偶然因素的影响,但是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是其创始人方三文对媒体、对社交的价值判断,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的产物。总结起来看,“雪球”和传统媒体是不一样的,它以个性化的信息展示为特点,以社交为核心,针对如何变现目前衍生出交易系统和产品系统。如图3-3所示。

图3-3 “雪球”商业模式

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方三文认为,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的个性化是最关键的。在其看来,媒体实质就是雇用一群人生产内容,然后通过其控制的渠道发布出去。媒体的优势不是内容,而是渠道。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渠道优势已经大大弱化,雇用的员工所生产的内容也相对弱势,千篇一律的信息展示是不能满足个体对信息的差异化需求的。在投资领域也是一样,每个投资者的关注点不一样,对信息的需求也就不一样。在探索“雪球”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方三文认为投资者的出发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自己感兴趣的股票,第二是自己感兴趣的人或内容。因此在其眼里,信息个性化就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定制化的信息(公司新闻、公告、关于标的的分析与讨论)和定制化的交流对象(社交)。“雪球”是一个垂直金融社区网站,每个股票的代码是其标准化的标签,上市公司相关的新闻、公告和讨论分析就可以通过用户订阅或主动匹配两种方式,准确并实时地送达给用户。这样只有用户自己感兴趣的股票信息和关注用户的发言才能展示给自己,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雪球”允许用户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同样容许用户屏蔽他们讨厌的人,满足了用户对社交对象的定制化选择。整体而言,通过跟随匹配关系,“雪球”不光满足了用户关于内容的定制化需求,也满足了社交对象的定制化需求,这是传统财经网站所无法满足的。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的内容创作:“雪球”不同于一般媒体的地方是其没有内容团队,“雪球”上的信息和内容有两个来源:一是利用网络机器人来自动抓取公司公告、媒体新闻报道;二是UGC,即用户生产内容。一开始“雪球”是有自己的内容团队的,但是后来在运营的过程中发现,“雪球”创作的内容并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方三文认为,“受薪雇员生产的市场信息,不如投资者自行生产的信息有价值”。相比于第三方提供内容服务,用户生产内容有其“动机优势”——因为用户一般是投资者,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做投资,他们更专注,寻找高质量信息的动力越强,所提供的内容更靠谱。让用户生产内容,说出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够缩短信息的传播路径、减少信息失真、提高信息传播速度。于是“雪球”运营方拿掉内容团队,让用户充当员工,并设计了一套反垃圾系统。该系统基于机器学习,可以抓取市场上有价值的信息。由于用户数量越来越多,信息提供者也就越来越多,UGC模式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可以实现大幅度覆盖。“雪球”通过UGC实现了内容众包,解放了自身团队的同时,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大幅提高。由于大量用户持续参与内容生产中,信息的筛选和动态更新也随之而完成,减轻了运营方的负担,这是“雪球”的独特优势所在,也是UGC的价值所在。“雪球”目前已经拥有大量用户,形成规模优势和独特的社区气质。

商业变现:不论对于什么,商业化都是永恒的话题。如何进行商业变现是“雪球”也要面临的问题。媒体的商业模式是靠内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再以获得的注意力引入广告进行变现。方三文认为“雪球”不应走媒体的老路,不应去做传统展示广告。虽然“雪球”既靠内容吸引用户,更靠社区气质吸引用户。“雪球”和媒体不同的地方在于“雪球”要做场景化的变现,换言之用户讨论什么、关注什么,“雪球”就该变现什么,让商业变现在社交的场景化中自然地实现,让内容和产品结合,让交流和交易结合。目前“雪球”在探索商业变现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本文对“雪球”商业模式的总结,其目前商业变现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通道和产品。通道目前比较成熟,产品则需要继续深入探索。(www.xing528.com)

所谓通道模式,即做券商基金公司等机构的接口,做交易的通道和销售的通道。“雪球”积累了大量用户,虽然其有了流量,有了话语权,但是不做广告,只做通道。在大流量的基础上,“雪球”先后引入了券商、基金等第三方金融机构,其自身作为用户和金融机构的接口,充当通道的作用。不论是为券商导入交易的流量,还是卖基金,这些都算是“雪球”对商业化的初步探索。目前“雪球”已经引入了券商做交易,如平安证券、国金证券、国联证券;也联合天弘、博时、大成等基金公司发布“雪球”指数,开发相关指数基金等。

除了以上通道方式外,“雪球”也开始做资管,并开辟了产品市场,不过这个市场目前是以服务用户为导向的,“雪球”更多的只是充当平台的提供者与管理者,尚处于培育阶段。用户可以在这里发私募,提供价值分析报告。用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公司。“雪球”提供的这个平台为投资达人和小微型投资咨询公司提供了舞台。在这里,有能力的投资者可以发私募产品,有能力的分析人员可以出分析报告,报告可以免费,也可以付费。虽然目前主要以服务用户为主,未来一旦形成规模,也不排除收费的可能,就像淘宝对店家收取服务费一样。另外,“雪球”进军资管,成立自己的基金或资管公司也是一条道路,其对于商业模式的探索会一直进行下去。

总结来看,“雪球”模式可以称为社区金融,也可以称为互动金融,它以社交为核心,以用户生产内容和个性化的信息展示为特点,目前以通道与产品为主要变现方式,其中通道较为成熟,产品尚待进一步探索。更深一步来看,不论是通道,还是产品,其实都有“电商”的意味。“雪球”的商业实质就是垂直社交+垂直电商的结合体,只不过“垂直电商”这一块尚待进一步开发,并不完全成熟。社交为“雪球”的核心,如何保证社交环境的友好性,优化用户的社交体验,提高用户的黏性,是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内容和社交一样,也是“雪球”的生命线。尽管UGC模式下,“雪球”可以不需要内容团队,降低了成本,但是为了未来长久的发展,参考wind、东方财富等,“雪球”需要打造自己的数据团队,完善自己的数据服务,提高投资者的使用效用。此外,“雪球”的后台保障、网站及App的优化、使用的流畅性与便利性也是其留住用户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