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丰富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丰富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内以及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丰富

目前,国内以及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本章在知网中将“特色小镇建设”当作关键词时,可以在知网中获得1944个相关资料,并且都涵盖在期刊中,这些资料基本上都在分析特色小城镇开展建设工作中的具体环境、发展策略、创新模式、当下状态、路径优化措施等内容。另外,把“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当成关键词时,能在知网上寻获的资料数量共计7个,主要是在研究特色小镇主导产业的多元融合方式、支撑产业上的问题。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相关特色小镇研究

19世纪初,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已经非常高,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城镇化发展模式出现了不同种类,并逐渐面向特色城镇化方向发展,也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

哈里斯(Harris)和乌尔姆(.Ulman,2006)通过共同研究,提出了有关城镇化发展的新见解。他们认为,城市布局基本上属于多核心模式,在城镇布局中需要展现出自身的核心特点,并按照功能进行分类,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获得最大收益把功能分区集中进行分布,而此类见解也在推崇面向“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向。纲纳·缪达尔(Myrdal,2007)通过研究,提出应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在该理论中需要关注经济和社会这两个可以相互影响的因素,而经济发展也需要运用社会资本,让资本和劳动力面向规模化发展,并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伯吉斯(2011)是美国的一位社会学家,他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人口类型以及地区类型,提出了有关城镇的“中心论”,并依据城市结构特征来研究各个城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展示出和城镇化特色有关的内容。

由于大家都在关注城镇化中涉及的“特色”问题,其体现出的作用也获得了人们的重视。特维达尔(Tveitdal,2004)在研究发展中国家城镇化问题后得出,城乡二元结构会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面向城市流动,可展示出城市具备的一定优势,也可以让大家了解到城市和农村地区相互之间的区别,而出现此现象的主要缘由在于,城市拥有自身“特色”,因而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城镇特色,让城乡获得更强的竞争实力。Fields(2005)通过分析提出,城市在经济互动中,城镇应该被看作是城市的一部分,而不同城镇需要对应的经济实体也各不相同,这些区别也将体现在各个经济实体相关之间,并形成竞争性,另外对于特色竞争优势来说,还会获得更多资本、人才、技术,并展现出“特色”带来的价值。

随着城镇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多数学者也都在研究如何将地区特色、旅游特色运用到小城镇建设中,并正在进一步研讨特色产业、特色旅游和城镇化发展相互之间的联系。罗伯特·马德拉戈(Robert Madrigal,1995)分析了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运用特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后提出,政府需要关注小城镇旅游发展问题,并为了促进其良好发展体现出社区加入相关工作的主动性同时还要重视社区的收益,而宏观层面上设定的旅游战略对于开展具体工作来说并不能带来更大价值。格雷厄姆·帕莱特(Graham Parlett,1995)等人共同对英国爱丁堡历史古镇旅游业开展实地调查工作以后提出,该地区旅游业发展对本地以及相关产业可以体现出乘数效应,而本地旅游业也有助于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并可以成为该地区的主要产业。约翰·阿卡纳(John Akana,2007)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研讨了旅游和国家社会经济相互之间具备的关联性,这将有助于经济发展状态不佳的农村得到更快发展,体现出城镇旅游带来的关键价值。

国外有关特色小镇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因为欧美国家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比较早,所以相关研究也随之展开。同时欧美国家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时间较长,特别是21世纪之后,小城镇建设给城市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历经长时间发展后,更加关注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工作。国外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非常广泛,既有针对概念和特征的研究,也有针对小镇“特色”的研究,还有针对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研究。国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并在其中获取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特色小镇理论研究体系,值得学习借鉴。

(2)主导产业研究

早期提出主导产业定位理论的是罗斯托。他在研究该理论的过程中认为,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通过某个产业来发展经济,并逐步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并以此方式不断提升经济的增长幅度,而起到带领作用的产业或者部门也被称为主导产业或者主导部门。另外,在该理论中,还把经济部门分成了不同类型,其中分别涵盖了衍生增值部门、辅助增值部门、主导增值部门。在主导部门内,应该体现出产业联动效应、提升增长率、运用比较先进的技术,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应对该部门进行优化改进。为此,主导部门应该展现出较高增长率、技术创新能力、良好辐射联动效应。

主导产业运作各个阶段,需要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此理论是亚当·斯密以及李嘉图共同分析以后提出的,其中涉及了两个成本理论,它们分别为“绝对成本理论”及“相对成本理论”。以赫克歇尔及俄林为典型代表提出的H-O理论,也是该理论在第二个时期得以发展的关键。而在第三个时期,则主要运用了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单一运用比较优势理论体现出的作用开始减弱,因而逐步出现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

在主导产业选择标准和评估上,筱原三代平作为一名日本的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筱原两基准”理论,并成了主导产业选择分析的依据,而“两基准”可以理解为,生产率上升基准及收入弹性基准。通过分析收入弹性基准可以发现,它的作用在于研究人均收入增长率和需求增长率之间的占比情况,而获得的占比数据可以显示出不同产业需求量和社会大众收入水平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当收入弹性基准高于1时,人均收入攀升,并有助于增加产业需求,并且产业需求的增加效果也会好于收入提升情况。收入弹性基准中的弹性数值攀升时,可说明产业需求会增加,相反状态时则会提升国内居民收入、减少产业需求。

国外对主导产业的研究起步早,研究时间长,研究的视角广,研究比较深入,研究的重点在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以及主导产业评估等方面,侧重于理论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很多有用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主导产业研究理论体系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有关特色小镇的研究

在国内城镇化发展过程中,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城市化,然而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其发展收效不佳。改革开放后,城镇化工作开始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在政策、社会、经济等有利因素的促进下,逐步提高了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国内相关专家和学者也进一步对城镇化发展进行了研究,并拓展了研讨范畴

其中一些研究侧重特色小镇的分类和特征方面,例如,仇丽萍(2017)通过分析认为,特色小镇涉及的类型很多,分别为历史文化类型、时尚创意类型、城郊休闲类型、特色产业类型、新兴产业类型、交通区位类型、生态旅游类型、资源禀赋类型、髙端制造类型、金融创新类型,而这些类型的小镇也需要按照需求进行选用,并体现出其特色。周觅(2017)通过研究得出特色小镇应具备展现发展实力、建设观念、本质含义等特征,当阐述了有关非区非镇的含义以后,他还提倡集中运用建设资源,创建更好的生态环境,采用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紧凑布局的建设观念,逐步优化分配高端资源,运用信息互联网和高效交通网络等,促进特色小镇建设能够和自身依靠的大城市功能在优势上实现对接。(www.xing528.com)

还有一些研究侧重于特色小镇融资方面,重点研究特色小镇与PPP结合。例如,宋眉(2017)通过研究提出,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社会影响力以及区域效应,运用共享招商引资模式来开展相关招商工作。在投资融资方式上,应该把项目投资当成关键,采用城市投资以及旅游投资方式,积极促进不同投资平台之间合作发展,运用的框架模式为基金资金+PPP开发资金+城市投资+旅游投资。宋喜锋(2017)通过分析提出,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状态,其中也涉及了如何把开发性银行投资、PPP开发、基金、政府贴息、商业银行信贷等运用到农业、文娱以及景点的开发建设中,并确保社会公共福利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正常开展,而在外部资源中,还需要吸收更多大品牌和知识产权等。陈磊(2017)通过研究认为,特色小镇在运营的各个阶段,政府需要给予大力帮助,例如创建特色小镇相关产业项目,为精准扶贫、产业基金、PPP项目等投入更多资金并制定有利政策。

另外一些研究侧重于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例如,黄莹(2017)通过研究撰写了《江苏省首个“互联网小镇”——石塘人家的特色之道的探索》,站在准确治理、文化和旅游、产业经济、开发规划的视角,研究了该地区具备的特色,并十分关注小镇创新体系如何适应本地发展的问题,展现出小镇运行机制的网络化、平台化、主体的智库化以及多元化。李妍、马丽斌、刘婷婷、唐敏(2017)通过共同研究撰写了《绿色发展理念下PPP支持河北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创新对策》,在其内容中提到,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应该关注三个准则,它们分别为深化改革、按照市场运作、体现特色。另外,在开展实际工作中应该避免运用同样形式,按照产业以及市场运作情况,依据发展目标来开展相关工作,不能以违法违规方式进行圈地运动,需要体现出自身特色,不应该设定强制性建设标准。傅小敏(2017)通过分析发现,在建设特色小镇的休闲聚集区过程中,需要运用和消费有关的聚集效应维护当下消费群体,并不断拓展消费。另外,应该同时开展产业联动网络和居住区集群这两项建设工作,在开展产业联动网络的建设时应该关注中心小镇拥有的辐射性,并以此来促进特色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得到发展,逐步构建特色产业集群,为本地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在发展居住区集群时,还应该把农村以及小镇居民区逐步变为特色产业得以发展的居住地以及游客住宿区等。

一些研究侧重特色小镇建设策略方面。例如,罗珊(2017)经过分析认为,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应该将企业当成主体,把小镇当作核心,让政府提供更多有利政策,设定出休闲集中区、产业联动网、居住聚集群、社区配套网、核心产业园区等,而政府还应该准确地定位小镇、科学进行规划、开展项目服务审批工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等,并积极促进本地和相关企业共同得到发展。郁建兴、张蔚文、高翔、李学文、邹永华、吴宇哲(2017)等人通过共同研究认为,在选择特色小镇模式时,需要具备产业开发潜质、特色、发展条件,形成多个产业共同发展,并按照第三产业为重点,逐步改变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重视特色村镇的基础服务工作、产业培育工作、环境建设工作,逐步完善水电气暖、道路修建、环境整治等工作。

国内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比国外晚,主要因为国内特色小镇建设起步较晚,随着特色小镇建设的不断展开,国内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大部分业内专家都提出了自身重要见解,不断完善了特色小镇建设理论体系。目前,国内在特色小镇相关研究中主要研究特色小镇分类、特征、融资、产业发展和建设策略,并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本章可以借鉴其中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本章的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

(2)有关主导产业的研究

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在开展主导产业研究工作时,多数都将罗斯托理论当作依据,并且获得了不同的研究结果,一些学者认为主导产业主要是为了展现出其联动辐射效应,而不是产业结构占据的比例,另有专家则提出,只有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占据的比例较高,才会有助于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一般来说,特色小镇拥有的规模不大,用地面积小,涉及的产业数量不多,因而产业结构内的主体应该面向构建产业链的发展。本章比较认可第二种见解,认为特色小镇应该将联动效应以及产业占比相互结合起来,运用产业服务以及产业应用来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关注主导产业选择问题,并研究了国内以及国外产业定位的相关实例,提出了有关三基准以及四基准等理论。在开展此类研究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分析了运作机制、产生环境、自身特点对主导产业变动规律以及构建环境带来的影响力。例如,刘克利经过研究湖南主导产业,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设定相关定位模型,而赵其国等人通过共同研究运用了密切值法模型、构造评价指标开展了相关研讨工作,进一步分析、评估了乡镇地区主导产业的定位方式。另外,谢奉军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设定模型,研究了政府产业定位在各个时期体现出的价值,并设定了前期时期、选择时期、调整时期、评价时期等。

由于国内关于主导产业的研究相比国外较晚,在研究中主要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但是近年来随着主导产业逐渐被重视,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在中国知网,以主导产业作为主题进行检索,从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有19821篇相关文献。这些研究将为本章开展特色小镇主导产业选择以及发展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有效依据。

(3)特色小镇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

特色小镇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和本章的研究比较接近,相关的研究不是很多,但其中有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值得学习借鉴。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特色产业的支撑,特色小镇的发展也是特色产业的选择、规划、培育、形成集群和产业品牌的过程。特色小镇的发展首先要进行特色产业的选择,特色产业选择工作是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首要工作。国内通过研究下发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其内容提及,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获得信息经济、实体经济、制造业、环保事业的支持,并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按照本地情况来确定主导产业,设定自身发展战略,促进产业、文化、旅游共同发展,通过产业发展来助力经济发展、提升社会大众生活品质。

特色小镇发展中要改善产业结构、确定主导产业。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因素,涉及地理位置、天气矿产等因素。而为了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考虑周边环境,提高资源使用率,让人类和自然都能和谐发展。特色小镇在发展中要提升自身竞争实力,需要运用独特的发展模式,不但需要关注经济收入问题,还需要重视主导产业的创建工作,并将其当作特色小镇发展战略中的关键点。为了展示出自身竞争优势,还需要关注本地的自身优势、潜力、辐射力,创建出自身产业品牌。而政府以及相关单位也需要了解到,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可构建出本地特色,以便大家进行识别,帮助本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成为一个特色小镇,应该关注自身独特性,形成其他地区不具备的产业独特性,运用本地资源优势、历史底蕴、风俗文化等创建自身产业品牌。

周子晟(2017)通过研究认为,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旅游以及特色产业来发展休闲区以及产业园区,并构建出产业、社区、居住综合发展的建设开发构架,而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关键点为设定出符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选择不能脱离小镇实际。一些特色小镇在主导产业选择过程中并不是依据小镇自身优势,而是盲目跟风,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例如现在很多小镇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兴建旅游设施,搞旅游开发。但是一些小镇并没有优质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并不合理,主导产业的选择脱离本地实际。

于新东(2015)提出特色小镇产业选择既是一个空间问题,也是一个时间问题。从产业落地、转移与替代的空间布局角度来看,特色小镇产业选择模式有三种类型:本土培育型、外来移植型、内外结合型。从产业兴起、发展与演化的时间序列角度来看,特色小镇产业选择模式有四种类型,即先天型、依赖型、后天型和淘汰型。他提出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要建立健全三大机制,即确保特色小镇产业选择科学且准确的保障机制,特色小镇产业选择行为理性化的约束机制和特色小镇产业选择与时俱进的创新机制[85]

王越、赵祉淇、于思扬(2017)提出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支撑,特色产业是小镇“特色”的集中体现。科学合理地选择主导产业,明晰发展思路与重点,对于特色小镇建设意义重大。他们以辽宁省特色旅游乡镇赵圈河镇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其产业发展基础,深入挖掘其发展潜力,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产业定位,并制定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建议。

陈晓蓁(2017)以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理论为依据,结合特色小镇的发展特点,对影响特色小镇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构造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并结合云栖小镇的具体事例,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应用,对云栖小镇的主导产业选择与后期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同时,分析了影响特色小镇主导产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现有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等,并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造指标体系,最终形成评价目标的线性组合式,进而得出主导产业。通过对云栖小镇实际情况的分析,对云栖小镇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后期发展提出建议[85]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关于特色小镇产业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色小镇产业选择模式、选择机制、评价指标等,并且结合具体案例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本章可以借鉴相关研究,进一步完善特色小镇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结合六鳌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