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春佛手茶:区域品牌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

永春佛手茶:区域品牌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永春佛手茶的品种种质较为稳定,几百年没有出现变异,病虫害较少。永春佛手茶区别于其他乌龙茶种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奇特的药用功效。大部分经营永春佛手茶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来带动永春佛手茶这一区域品牌的发展。在内销方面,永春佛手茶主要以批发为主,门店直营较少,中高端佛手茶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一带。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里,永春佛手茶还没有官方网站来强化品牌形象。

永春佛手茶:区域品牌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

5.1.1 优势

(1)独特的药用与保健价值

据记载,佛手茶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乌龙茶种,因其与佛手柑嫁接后的风味独特而闻名,香气似香橼果沁人心脾,茶味醇厚秉性纯正。外形比铁观音优美,内质香气浓郁。永春佛手茶的品种种质较为稳定,几百年没有出现变异,病虫害较少。永春佛手茶区别于其他乌龙茶种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奇特的药用功效。据福建省中医学院研究表明,佛手茶所含的黄酮素成分极高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秋季的时候达到最高,使得佛手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以及养胃抗衰老、软化血管等药用保健功效。在永春,佛手茶是治疗胃肠炎的有效单方,福建中医学院的吴符火以及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郭素华等专门对永春佛手茶的药用功效进行了实验论证,实验结果表明佛手茶含单宁21%,茶素2.4%,黄酮类1.2%,为所有乌龙茶中含量最高,其中单宁和黄酮类成分是佛手茶治疗胃肠炎的物质基础,对乙酸性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锌含量57靏/g,是在众多乌龙茶样品中含量较高的品种,而锌具有公所周知的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成年人的健康、延缓衰老的显著功效[332]

(2)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茶是极为清净质朴的饮品,饮茶参禅自古有之,品茶是参禅的前奏,参禅是品茶的目的。禅需入静,茶可致静;禅贵在悟,茶可增悟;茶实现了人与草木间最原始的交流,茶和禅都为人类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找到了一条捷径。福建是佛教文化十分繁荣的地方,而福建省泉州市又是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并于2013年被评于“东南亚文化之都”,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唐朝的时期就有“泉南佛国”的盛誉,是有名的宗教博物馆。茶与禅的有机契合,缔造了辉煌灿烂的福建禅茶文化,而佛手茶,顾名思义与佛结缘,在历史上佛手茶也跟佛教息息相关。因此,结合佛手茶的文化背景,永春佛手茶被誉为“中国第一禅茶”。

(3)优越的地理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孕育出优异品质茶叶,而永春佛手茶就是出自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永春县。永春县位于福建东南部,县域面积146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有15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8%,生态环境良好。永春县素有闽南“金三角”之一的美誉,毗邻铁观音的盛产基地——安溪县,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为19.5摄氏度。由于高山上的漫射光多,种植出来的茶叶叶片浑厚,又因为紫外线比较少,所以茶叶光合反应的内含物质比较丰富,是形成好茶的香气和味道的重要条件。永春县的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到1680毫米。永春县山地土壤的有机物质含量十分丰富,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佛手茶的生长,也适宜种植无公害天然茶叶,在该县种植出来的佛手茶味道和外形独一无二,因此,永春县成为我国最大的佛手茶生产及出口基地。

5.1.2 劣势

(1)缺乏龙头企业,销售渠道不健全

2010年,永春县仅有魁斗莉芳茶厂被评为2009—2010年度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规模有限。大部分经营永春佛手茶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来带动永春佛手茶这一区域品牌的发展。通过调研走访得知,早期永春佛手茶的销售模式主要是将低品质茶低价外销给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作为茶原料进行再生产,贴着“乌龙茶”的大类标签销售,利润不高。在内销方面,永春佛手茶主要以批发为主,门店直营较少,中高端佛手茶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一带。福建本就是产茶大省,茶叶品种繁多,特别是与永春相毗邻的安溪所产的铁观音发展势头迅猛,知名度和美誉度远远超过永春佛手茶,所以永春佛手茶在内销上价格和销量一直都不占优势。

(2)品牌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

作为区域品牌,政府应起主导作用,但是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永春县专门负责佛手茶品牌推广的只有农业局及其下属科技站的3位工作人员,各个乡镇的镇属领导各自为营,他们许多人对茶叶的生产、制作、品鉴都很在行,但是对于茶叶营销缺乏前沿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缺乏一个专业团队来对市场推广进行整体规划和营销。而永春当地许多茶企的营销观念和手段都较为落后,还没有脱离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分销渠道没有精耕,永春佛手茶的销售也主要依靠批发,专业的代理商较少。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里,永春佛手茶还没有官方网站来强化品牌形象。

(3)种植面积较小,产业发展规模小

永春县毗邻铁观音的盛产地安溪县,在种植地域上有着和铁观音一样的优势,因此,永春县除佛手茶之外,还主要出产铁观音茶和水仙茶。永春县的茶园总面积约为14万亩,但是铁观音和其他茶叶品种的种植面积占了总面积的2/3。尽管佛手茶是永春县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是近几年来的种植面积都在4.2万亩左右,仅占茶园总面积的1/3左右,总产量都基本保持在3500—4000吨左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市场上的许多茶叶品牌纷纷以打造品牌茶为目标以迎合激烈的市场竞争,某些品牌茶也被大力炒作成天价,特别是安溪铁观音的身价更是一路猛涨,因此永春县的一些茶商和茶农为获得更大的利益竞相主推身价较高的铁观音,有些茶农甚至砍掉佛手茶树用以种植铁观音,剩下为数不多的佛手茶树也疏于管理,所产的佛手茶质量不高。有的茶农在制作过程中甚至将佛手茶拼配做成铁观音,导致市场上正宗的佛手茶越来越少,消费者对佛手茶的认知也越来越模糊。尽管永春县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茶农垦荒种植佛手茶,但是由于永春佛手茶的市场利润相对较低,茶农的积极性不高,这么多年来不仅种植面积一直没有增加,无法形成规模,产量也受到了限制,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茶农废弃茶园的现象,整个佛手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堪忧。(www.xing528.com)

5.1.3 机会

(1)永春县政府加强重视

永春县政府一直致力于茶产业的发展,将茶产业列为永春县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并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茶产业,计划在未来几年大力实施“16166” 工程,即引进1个大企业集团,培育壮大6家精深加工企业,建设1个专业市场,培育6个知名品牌,建设60片百亩高标准示范基地等,为永春县茶产业的发展制定详细的规划。

(2)永春旅游业带动茶产业的发展

现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城市居民更青睐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而永春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游、观光游、农家乐等旅游主题线路近几年越来越红火。永春县除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提供给广大游客观光、农家乐之外,文化游将是永春县今后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说到永春文化,不得不提的是永春县的香文化。2014年7月22日,“中国香都”实至名归落户永春,千年香道名动天下,意蕴九州,为永春县古老的香产业的发展带来重要契机,也为永春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璀璨生机。目前被授予“中国香都永春达埔”的达埔县有3万人制香、296家制香企业。2013年永春香产业总值达到27.5亿元,使得传承千年的香产业重焕生机。此外,永春县当地还有深厚的武术文化,永春白鹤拳就发源于此,永春当地创建永春白鹤拳博物馆、研究会、培训班,厦门还成立永春白鹤拳电影摄制组。因此,可以挖掘永春香文化、武术文化与茶文化的深韵内涵,助推永春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永春县已在盛产佛手茶的玉斗镇规划一千亩的空地,用以打造生态茶文化旅游基地,计划将该旅游基地纳入永春县旅游路线,通过与旅游业的联姻带动永春茶产业的发展。

(3)消费者茶叶需求多元化,为永春佛手茶争夺细分市场带来机遇

近几年,饮茶群体在不断扩大,而消费者对市场上竞争激烈的各类茶叶品牌及茶叶的了解也日渐增多,相比早几年,消费者对茶叶消费渐渐趋向理性,茶叶市场的消费逐渐走向多元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主导着茶叶市场的发展。2013年以来,整个茶叶市场上的高端礼品茶受到较大冲击,因此质优价廉的平价茶就主导着市场。过去几年,普洱茶大红袍、清香型铁观音等茶品类轮番炒作走红,面对如今艰难的市场局面,单一茶类异军突起的现象将较难再现。为满足这种多层次发展的新格局,茶叶生产企业要增强品牌推广和品牌保护意识,同时要大力发展广受市场青睐的有机生态茶,开发功能性保健茶。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保健茶是在保持传统茶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加入决明子金银花玫瑰花等保健中药材,从而满足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品牌附加值。而永春佛手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药用保健功效,可以以此深入挖掘保健茶的市场。

5.1.4 威胁

(1)竞争对手来势凶猛

永春县毗邻安溪县,在种植地理上具有与铁观音相同的优势,但是目前市场上安溪铁观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远远超过永春佛手茶,是佛手茶最直接、最强势的竞争对手。此外,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水仙、广东的凤凰单枞以及台湾冻顶乌龙、台湾高山茶等乌龙茶近几年发展迅速,也是永春佛手茶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因此,永春佛手茶的市场推广应该考虑如何进行避强定位选择细分市场。

(2)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不断地提高

近几年,市场上的许多茶叶品牌出现过诸如农药含量超标、有害微生物污染等品牌危机事件,因此相关部门对于茶叶的生产标准要求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提高了茶叶的进口标准。茶叶质量安全标准的提高,增加了茶农的种植成本,也增加了相关茶企的生产成本,所以若永春佛手茶没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化、标准化等要求,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市场竞争力就会大大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