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综合探讨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综合探讨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是由英国国际投资领域经济学家邓宁在题为《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方法探索》的论文中提出,该理论全面考虑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因其综合性、概括性和应用性之强,而有对外直接投资“通论”之称。弗农认为,开发新产品的本国企业在经历产品引进期、成熟期、标准化期的过程中,将会把生产基地从国内扩大到海外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综合探讨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OLI Paradigm)是由英国国际投资领域经济学家邓宁(Dunning)在题为《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方法探索》的论文中提出,该理论全面考虑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因其综合性、概括性和应用性之强,而有对外直接投资“通论”之称。邓宁提出,跨国公司直接在国外投资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邓宁对跨国公司这一复杂现象的研究被证明是强有力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成为IB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潮之一(Dunning et al.,2008)。具体来说,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在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时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何时、哪里、何种进入方式,主要决定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是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邓宁认为,跨国公司在国外投资的第一个条件是所有权优势。跨国公司具有所有权优势,在特定市场上会比其他国家的公司产生更高的利润。这里的所有权优势是指主要因为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带来的优势。这个想法源于跨国公司理论之父海默(Hymer)的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该理论试图解释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直接投资行为,他否定了“国际投资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差异”的传统观点,认为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行为的前提是跨国公司在成本和在海外市场的营销方面比本地公司具有垄断优势。同时还指出,如果出口和许可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优势和利润,跨国公司将把其海外业务转移到本地生产。随着资源基础理论的兴起,所有权优势被视为企业特有的资源/能力优势,具体表现为企业对技术或市场知识等战略资产的所有权,以及在国家交易中控制和协调的高级管理能力(与单个竞争对手相比),并把构成所有权优势的要素视为一种“网络公共产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跨国公司之间转移。而这一假设在之后的研究中则被挑战,因为并非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都可以跨国转移。

二是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邓宁认为,跨国公司在国外投资第二个条件是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特定国家/地区的特色,是指跨国公司结合本公司的所有优势和海外要素投入进行本土化生产的有利状态。另外,在海外的要素投入是指提供给所有东道国企业的要素投入,包括原材料、天然资源、低成本劳动力以及优待制度等。

这种区位优势来自雷蒙德·弗农(Vernon)产品周期理论所提出的区位视角(Vernon,1966)。弗农认为,开发新产品的本国企业在经历产品引进期、成熟期、标准化期的过程中,将会把生产基地从国内扩大到海外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在产品引进期,产品规格、产品生产所需的投入、产品的市场规模尚未确定。以美国企业为例,如果该阶段中引入目标市场,企业需要与当地的相关者(例如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保持紧密沟通,因此该新产品的主要市场和生产基地都会放在美国。另外,在成熟期,由于考虑到产品的规格和生产工艺等的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进,产品的大量生产变得相对容易,也可以从美国向其他发达国家市场出口产品。而且,跨国公司为了避开其他发达国家的进口限制和确保销售市场,在其他发达国家继出口之后,进行当地生产。在此之后的标准化期,产品的规格和生产流程将完全标准化,因此产品价格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在这个阶段,可以提供低工资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就具有比较优势。如上所述,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基地的区位所具有的优势是不同的。(www.xing528.com)

从IB理论上讲,区位优势在概念上类似于比较优势。区位优势由在该国边界内经营的企业可获得的专属于该国家的投入(例如材料、劳动力、自然资源)的比较成本来表示,或者由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成本来代表,其中可能包括运输成本关税非关税壁垒。构成区位优势的因素是特定国家/地区且受区位限制的,在国际上是不可转移的。

三是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邓宁认为,跨国公司在国外投资第三个条件是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意味着公司更愿意在内部利用其所有权优势,而不是通过许可或任何其他合作模式,以最小化与公司间专有知识和技术转让相关的交易成本。换言之,与将企业的所有优势出售或租赁给其他企业相比,在本公司内部利用更有利。这种想法来源于以Buckley,Cason为代表的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分析了在市场不完全性和市场失败的前提下,跨国公司所具有的优势在什么样的海外业务形态中是有效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等虽然能给跨国公司带来优势,但进行市场交易并非易事。因此,将很难进行市场交易的资产转移到海外市场时,与将其出售给其他公司相比,在本公司内部进行利用的情况下,交易费用会更低。

另外,邓宁还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概括为四种类型。一是市场寻求型(Market-seeking),其动机为拓展海外市场;二是资源寻求型(Resourceseeking),目的为从东道国获取自然资源、人力、土地或资本;三是效率寻求型(Efficiency-seeking),其目的在于从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规模经济,最终降低运营成本;四是战略资产寻求型(Strategic asset-seeking),其目的是为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知识、管理经验和高效的组织能力。这一分类也成为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经典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