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区域经济

一、区域经济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要素流动性因素限制,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总之,区域经济是反映了该地区的性质和特点,具有地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来说,它们的市场不仅限于当地需求,而且还包括整个国家及全世界的需求。

一、区域经济

(一)区域经济的概念

区域经济是一个包含了经济发展状况的地理概念,是由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产综合体。它不仅考察了生产力发展以及生产力分布的特点与模式,而且涉及区域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如投资过程、就业、粮食、社会生活质量、经济之间的关联、经济的运行机制、农业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形式等。

区域经济是社会分工协作背景下的产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区域内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生产能力等客观先决条件以及区域内的产业结构、社会生活条件、经济管理制度是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合理利用好区域内自然资源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对于区域竞争力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区域经济的特征

区域经济具有完整性、相关性、相对独立和空间异质性等特征。

第一,区域经济的存在依赖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人类的经济活动。特定地理条件下的不同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空间选择性,资源禀赋因区域差异而不同。

第二,不同的生产要素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活动,同时生产要素流动性的不完全造成了经济活动的差异。土地,水,矿产能源分布等自然因素不均衡,流动性不足。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社会因素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但受地域障碍,政策体系,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和流动性的影响大大降低。生产要素流动性因素限制,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第三,市场规则的作用和政府的政策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规则的作用使得有限的经济资源能够分配到具有自然资源优势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资源的优势将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不同的区域经济。同时,政府倾斜的政策,如沿海港口的倾向政策,增强了特定地区的经济活力,吸引了周边地区生产要素和经济实体的聚集,形成了区域经济。总之,区域经济是反映了该地区的性质和特点,具有地域特色的国民经济。

(三)区域经济的发展(www.xing528.com)

1.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在研究不平衡发展之前,首先要界定平衡与平衡发展。平衡是指产业结构状态中的某一点,是从静态角度上的检验;平衡发展是指一个事件周期,一种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的探索。平衡是平衡发展的起点,也是平衡发展的终点,从平衡状态开始,经过平衡发展,结果必然是平衡的终点。

通常有两种意义的平衡:第一个是指该地区产业结构和产品需求结构之间的一致性和平衡性。其中一致性是指结构上生产和产品之间的对应性;平衡性指的是数量上的生产和产品在供需之间的平衡。第二个平衡指的是该地区行业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协调性。

平衡对应的概念是区域内产业的平衡发展,根据所需的生产比例建立一个具有完整和独立的工业结构的经济制度体系。其目的是使产业发展达到在增长率和结构上的平衡。就增长率而言,产业的快速、缓慢和潜在增长率之间的差别是合理的。在产业结构方面,相关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需要协调,这意味着产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相互转化能力,具有和谐互补的关系。

2.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

与平衡的意义相对的是非平衡,非平衡的意义包含三层:一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客观条件不同,发展事物的相互转换,例如工业发展进程中,强大的传统工业和新兴弱小的产业之间比例的变化;第二,社会发展各部分发展速度的不平等,例如,经济领域不同部门的发展速度永远不会相同;第三,客观事物各部分矛盾的存在和不断变化。与非平衡的概念相对应,也可以定义非平衡发展的概念,产业的非平衡发展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非平衡发展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考察方式,产业结构是一个区域非平衡发展的静态检验,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则是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动态检验。非平衡不一定是发展的起点,但它一定是结束时的状态。

非平衡发展的结果如下:第一,打破了该区域所有产业增长率之间的平衡。对非平衡的追求将导致一些行业的高增长,一些行业的增长缓慢,甚至一些行业的负增长。其次,产业增长率有巨大差异。未来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变化,资源配置逐步萎缩,甚至被淘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产业占据经济发展支配地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性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必追求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也不必追求产业结构和供求关系的平衡性。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来说,它们的市场不仅限于当地需求,而且还包括整个国家及全世界的需求。而对于本地的需求来说,也不需要仅依靠本地的供应。而应当是立足于更高更大的范围内,注重区域间的合作。第四,区域产业结构失衡是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无论是股权调整和增量投资,还是各行业发展速度的变化,根本原因就是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效率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就是要出现产业结构的非均衡发展状态,而不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普遍的,存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和各个阶段。平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相对的和暂时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和持久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个体因素的发展、不同的起源或基础、历史、机会和条件、不同的功能和人为的影响,都可能导致不平衡的发展。这些不平衡无处不在,相互影响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等成为一种基本形式。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不断调整过程中,通过建立新的平衡的制度改变失衡状态,这样就破坏了旧的制度或制度的相对平衡状态。随着新制度的发展,又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到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新的平衡又被打破,如此进行下去,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就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不断向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