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撬动消费的杠杆:红包效应

撬动消费的杠杆:红包效应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支付宝也推出了自己的抢红包活动“咻一咻”,全国用户在猴年春晚的抢红包活动中的点击量多达3245亿次。春节红包的火爆现象,已经引起了商界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在抢红包活动中,反而是男性比女性更在乎抢到的金额。微信红包在除夕当天的收发总量同比增长将近8倍,参与QQ红包除夕活动的用户中有75%以上是90后年轻用户,支付宝红包总用户的64%来自三四线城市。

撬动消费的杠杆:红包效应

关键词:抢红包;发红包

自从微信红包出现后,发红包与抢红包成了朋友圈里最时髦的娱乐活动。在朋友圈里发个小红包,让群里的朋友比比手气,得多得少都是随机的,数额不大,就图个乐趣。通过抢红包活动,网络社交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这个新功能的设计师大概没想到,抢红包不但很快成为遍及全民的新习惯,还对新媒体时代的消费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例如,有许多吃团圆饭的用户在春节期间,就与家人一起用手机抢红包。不少老年朋友也通过抢红包的游戏很快学会了移动支付的消费方式。

在羊年春节(2015年)期间(农历除夕到正月初五),全国微信用户共收发微信红包32.7亿个。而在猴年春节(2016年),仅除夕当天的微信红包收发量就达到了80.8亿个(参与的用户约有4.2亿人),到正月初五时累计总收发次数约为321亿个。

与此同时,支付宝也推出了自己的抢红包活动“咻一咻”,全国用户在猴年春晚的抢红包活动中的点击量多达3245亿次。四轮“咻一咻”累计发出了2.3亿个直发红包,这些红包经过朋友圈分流后,又被领走9000万个。

春节红包的火爆现象,已经引起了商界与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法与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涛指出:“从春节红包可以看到移动支付正从商业交易场景向社交场景拓展。此前用户的资金支付和转移多数是以商业场景为背景,比如在电商平台上的交易,现在从红包开始拓展到社交场景中,而社交环境下用户之间密切关系、资金往来情况、交流状况所构成的信用体系将是未来支付领域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商务平台发生了重大变革,抢红包将移动互联网交易直接扩展到了社交场景,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腾讯集团旗下的企鹅智酷对微信红包的生态环境做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通过分析全国一二三线城市中的17 538个调查样本,比较全面地揭示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红包生活”特点。

根据调查,一个普通用户的“红包生活”大体如下:

6点醒来还没正式起床时,先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昨天没抢完的红包可以“捡漏”。8点出门吃早点前查查有没有优惠券。10点想让朋友圈热闹一点,就扔个红包出去,说不定能钓出一大堆隐身的群友。12点叫外卖时用掉以前得到的电子优惠券。16点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红包,果断去碰碰手气。18点用优惠券预订晚餐。20点用手机逛网店,花掉积攒的优惠券。22点搜索各个网络平台,看看有没有获得优惠券的机会。用户几乎在每个时间段都能跟红包或优惠券扯上关系,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

在大家的印象中,女性对优惠、打折之类的信息比男性更感兴趣。但在抢红包活动中,反而是男性比女性更在乎抢到的金额。45.9%的女性用户觉得抢到少于1元的红包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而16.4%的男性用户认为只有抢到6元以上的红包才有价值。所以,企业发红包时要注意根据目标用户的性别差异设计不同的策略。

企鹅智酷的数据分析师还发现微信用户抢红包的原因并不在于赚外快,更多出于三种考虑:1.用红包来提高社交互动频率;2.别人都在玩,觉得自己不玩就落伍了;3.抢红包的随机性让结果充满了不可预测的神秘感,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有趣的是,最喜欢发红包的是三线城市的微信用户,而不是一二线发达城市的微信用户。发红包最频繁的群体是75后的青年,但会用微信的老年人往往比年轻人更喜欢发红包,而且数额相对较大。

在抢到的红包中,大约有78%的金额会被用户再以红包的形式发出去,22%的金额会被提现,主要用途是网购。也就是说,互联网红包的电商平均转化率约为12.2%。(www.xing528.com)

当然,也不是所有用户都喜欢抢红包,他们拒绝的理由通常有三个:1.讨厌那种以求转发为目的的红包;2.觉得红包金额太小,没兴趣;3.抢红包太费精力,把注意力变得更分散。

企鹅智酷还总结了一个互联网红包的“2×4法则”。

互联网红包主要分为货币类红包与优惠券类红包两大类。

货币类红包的作用有:1.用情感纽带带动社交互动;2.拒绝“求助式”积攒的社交骚扰;3.为简单用户与定制用户分布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4.在网络社交的基础上打通消费链条。

优惠券类红包的作用有:1.通过熟人社交来提升优惠券的流转率;2.打造社交圈的“优惠券资源池”;3.用更及时的场景提醒服务来提升用户的产品使用率;4.在提升电子商务转化率的同时,减少对用户的“打扰”。

微信红包的走红是从2014年开始的,但电子红包出现得其实更早,最初只是电商促销的辅助手段,谁知在2014年春节突然通过新媒体的社交链传播引爆出“红包大战”。进入2015年以后,互联网红包又融入了广告、金融、支付等功能,并逐渐与线下实体商店连接成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线下一体化商业模式)交易平台。我们在很多商店看到的扫描二维码支付就是互联网红包与实体商店结合的产物。

企鹅智酷宣称:到2016年1月,互联网红包在城市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9.5%。其中现金红包的渗透率是88.3%,优惠券红包的是21.7%。

进入2016年春节时,以微信、QQ、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红包发展形势喜人。微信红包在除夕当天的收发总量同比增长将近8倍,参与QQ红包除夕活动的用户中有75%以上是90后年轻用户,支付宝红包总用户的64%来自三四线城市。这些数据表明,互联网红包的用户规模不仅在高速扩张,而且已经延伸到了相对落后的三四线城市,覆盖了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

从根本上说,互联网红包有着与生俱来的社交基因。以娱乐与分享为特征的网络社交关系链,促使抢红包形成移动互联网用户共有的社交手段,进而成为一种春节新风俗,最终培养了人们的新消费习惯。新媒体时代的营销是一种立足于网络社交关系链的营销,应运而生的互联网红包注定要成为企业进行新媒体营销的重要工具。

就目前而言,89.5%的城市手机用户已经被互联网红包覆盖。由于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三四线中小城市的货币类红包增长速度从2016年初开始逐渐超过一二线城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企鹅智酷认为,互联网红包接下来会加强对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的渗透,老年用户群体将不断扩大,货币类红包向优惠券类红包转化,抢红包从节日活动变为日常活动,发红包的频次也将由高频向低频蔓延,红包传播将从社交圈向交易链扩展,红包盈利模式由普通微信支付向打造O2O平台转型。

其中最令人感慨的是,互联网红包具有其他产品所缺少的情感传递功能,这对长期排斥互联网的老年群体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促使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来与子女们加强联系。特别是对于子女在外打拼的老人来说,社交媒体与互联网红包成了一种表达情感寄托的重要手段。随着大量老年用户被互联网红包成功渗透,老年人与年轻一代因互联网造成的生活观念差异也会逐渐缩小,形成共同的消费习惯。这不仅有助于企业从全家成员一体化消费中捕捉商机,还有利于整个互联网经济生态圈的优化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