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七、西部(成都)科学城

七、西部(成都)科学城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部(成都)科学城项目首先基于成都自身的资源。西部(成都)科学城总规划面积361.6平方千米,由“一核四区”构成,形成“核心驱动、协同承载、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西部(成都)科学城规划提出建设支撑数字共生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以数字共生城市赋能城市全景创新发展两项策略。

七、西部(成都)科学城

西部(成都)科学城项目首先基于成都自身的资源。成都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交通便利,农业发达,同时也是西部战区机关驻地、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这里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保持着快节奏的经济发展和慢节奏的城市生活,是不少人心目中宜居宜商宜业的国际性大都会。成都的开放包容、多元化、现代化、人文性等特点对全国各地的人才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成渝地区有着深刻的创新基因,这里聚集了121所高校、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29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7个众创空间,成都更是成功孕育出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以及18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拿成都与世界知名的科学城比较会发现,成都在许多方面都接近现代科学城,但是成都却还没有一座以科技创新作为驱动核心的集约化高新技术产业科学城。成渝地区在西部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区域航向标,成都和重庆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会深刻地影响到西部地区。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局面越来越明朗,未来的经济一定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未来的城市也将为科技创新而改变,为科技创新而服务,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发展。因此,成都已经初步具备科学城的基本要素,并且有着城市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

2020年年初,中央正式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战略定位之一,同时明确支持成渝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2020年6月3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向大会征求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的人才行动计划》也随之发布。西部(成都)科学城项目正式启动,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城,力争成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天府实验室,新增2个以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2个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以上国家级创新中心,100个以上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城,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这座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的中国西部科学城将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西部(成都)科学城总规划面积361.6平方千米,由“一核四区”构成,形成“核心驱动、协同承载、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一核”指的是成都科学城,规划面积99.4平方千米,位于成都市主城区正南方,距成都市中心城区约25千米,距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分别约20千米、30千米,是推动成都“双核共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极核。该科学城的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驱动动力源、全国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全国一流的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地、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生态典范区。环兴隆湖布局建设科学研究及应用转化、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创意设计、军民融合、中德合作等六大产业组团,重点发展基础科研、互联网大数据、生物科技、高端制造、现代金融、创意设计、研发服务等高端产业。“四区”即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新经济活力区规划面积88.9平方千米,定位为新经济企业和创新型团队汇集区,重点围绕5G通信人工智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区块链等新经济新产业,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面积69.8平方千米,定位为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创业要素汇集区,重点围绕生物技术药物、高性能医疗器械、精准医疗、智慧健康等领域,建设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等平台,打造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规划面积60.4平方千米,定位为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重点围绕智能制造、航空航天、6G、网络信息等领域,建设国际合作教育园区,打造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规划面积43.1平方千米,定位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要素汇集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等领域,集聚华为成都研究院、京东方创新中心、IC设计产业总部基地、“芯火”双创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新硅谷

西部(成都)科学城规划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坚持以“人城产”理念重构城市发展方式,提出构建先进要素富集的创新生态圈、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构建公园城市国际化生活社区三项策略,通过促进优质创新创业要素资源加快向科学城集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营造有利于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和鼓励集体智力应用的创意氛围吸引高精尖人才和项目。面对人才争夺战,成都提出了12项举措,其中,特别明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流动,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青年人才实施社会保险、工作年限同城认定,以人才的高效流动、协同发展带动区域共兴;明确鼓励人才向成都东部新区集聚,围绕城市“东进”和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建设,推出落户安居、生活补贴、职称评定等定制化举措,引导人才集聚东部新区,加速推动“未来之城”成型成势。(www.xing528.com)

西部(成都)科学城规划提出建设支撑数字共生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以数字共生城市赋能城市全景创新发展两项策略。西部(成都)科学城将建设支撑数字共生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工业互联网、城市物联网、数据处理运算基础设施,部署科学城主体框架和仿真系统;加快推动中国电信西部大数据中心云锦天府IDC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地,形成全国一流的存算一体服务能力。同时,打造成都5G智慧城等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全面提升“城市大脑”统筹能力,打造智慧企业、智慧园区、智慧城市。

西部(成都)科学城将率先开展重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创新要素优化配置、科研事业单位和科研人员自主权放宽、科研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实施四项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