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土流失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

水土流失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将生态修复视为社会生产过程的一部分纳入到国民经济的建设体系之中。通过破坏后的景观遗存和修复后的景观现状对比分析,集中展示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水保农业、节水农业和生技农业技术,及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成果。人文生态修复产业主要围绕观光度假、乡村旅游、健康服务和人文关怀4大主导性产业体系构建。其关键在培育针对门头沟区特点的自然生态修复技术交易市场,和孵化整合各相关自然生态修复技术及产品、服务供应行业。

水土流失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全国113 108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134.9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238.3万公顷,植被破坏严重[4]。2015年,国务院批复《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继续推进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等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地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5]。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刻不容缓,我国不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2015年,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7.4万平方千米;其中,综合治理面积5.4万平方千米,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万平方千米,实施坡改梯400万亩,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300多条[6]

总之,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7],生态修复将成为一个新兴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域。与生态修复相关的投资引致的一系列经济效应,将孕育新的朝阳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下的经济增长、就业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要将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相结合,与资源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相结合,要赋予生态修复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而不是简单的自然生态条件的改善和恢复,要把民生、生态产业、绿色经济、新农村建设等与生态修复协同起来。要将生态修复视为社会生产过程的一部分纳入到国民经济的建设体系之中。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态修复,在法律法规、公众参与、生态修复的相关政策、政府监管、规范和管理办法等多方面创新体制机制,生态修复规划、年度计划等都必须依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相关文件。调动企业、地方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生态修复的积极性,实现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态修复,通过入股、联营、承包经营和流转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修复,解决修复资金短缺难题[8]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必须设计综合性项目来改变居民对原有生存路径的依赖,并且使他们的生计得以持续保障。生态修复必须明确地将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融为一体。与此同时,在大规模环境修复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人们对于环保政策的态度也在平稳进步[9]

案例:北京门头沟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基地生态修复的产业化模式(www.xing528.com)

门头沟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建设便是由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的一项专门针对我国生态修复产业化建设的系统工程。该工程在一期主要完成各种生态修复技术的示范及应用研究基础上,在二期着重开展了生态修复技术的集成及产业化支撑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生态修复产业的系统结构设计由“自然生态修复示范产业、人文生态修复主导产业和经济生态修复引导产业”三大部分组成,三大产业系统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在各类型自然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引导以生态修复技术交易和生态建设咨询为主的经济生态修复产业,最终依托本身固有的生态资源和在已修复好的景观上发展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的人文生态修复主导产业。其产业发展基本模式为:政府配套服务、企业主动修复、共同开拓市场。而产业孵化中心与生态修复示范区(带)的互补作用是推动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自然生态修复示范产业主要围绕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农田生态保育示范和湿地生态建设示范3大体系构建。矿山生态修复示范以煤矿开采区和采石场废弃地的修复示范为主,农田生态保育示范以山区缓坡和煤矸石山的修复示范为主,湿地生态建设示范以永定河河道景观生态修复示范为主。通过破坏后的景观遗存和修复后的景观现状对比分析,集中展示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水保农业、节水农业和生技农业技术,及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成果。

人文生态修复产业主要围绕观光度假、乡村旅游健康服务和人文关怀4大主导性产业体系构建。发展旅游业是整个门头沟区实现产业转型后借以稳定区域经济总量的主要途径,但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的观光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更应该发挥门头沟特有的自然景观、纯朴民风和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及历史文化遗迹的优势,去满足北京城市人口亲近自然、回归田园心灵洗礼、身体保健等方面的需求。

经济生态修复产业主要围绕产品物流、市场交易、技术培训和建设咨询4大引导性产业体系构建。其关键在培育针对门头沟区特点的自然生态修复技术交易市场,和孵化整合各相关自然生态修复技术及产品、服务供应行业。生态产品的物流主要以王平镇精品农业产品、各类型生态修复技术产品的展销为主,通过构建产品虚拟信息平台将其以网络的形式集中展示;生态市场的交易主要以不同生态修复技术成果的转让和硬技术的软组装,通过统一的市场交易平台打包进行开发与销售,最终实现生态修复的经济产出;生态技术的培训主要针对全国乃至世界生态修复行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与学术交流;生态建设的咨询则是辅助于生态市场交易,而满足各类型客户对修复所需产品的选择与决策

(资料来源:石垚、王如松、黄锦楼、石鑫,《生态修复产业化模式研究——以北京门头沟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基地为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