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江合作:创新区域融合发展机制,促进两地协同发展

跨江合作:创新区域融合发展机制,促进两地协同发展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池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突破行政壁垒,不断深化与九江合作,建立健全两岸两地融合发展协调机制,打造两地交通一体、通信同城、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格局。建立了“2+2+2”跨江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湖北省与江西省、黄冈市与九江市、黄梅县与浔阳区三级分别签订了跨江跨区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形成了常态化跨江合作推进机制。

跨江合作:创新区域融合发展机制,促进两地协同发展

小池与江西九江隔江相望,共拥长江黄金水道50多公里,同属1小时经济圈。小池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突破行政壁垒,不断深化与九江合作,建立健全两岸两地融合发展协调机制,打造两地交通一体、通信同城、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一)创新对接机制。建立了“2+2+2”跨江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湖北省与江西省、黄冈市与九江市、黄梅县与浔阳区三级分别签订了跨江跨区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形成了常态化跨江合作推进机制。与九江在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上进行对接融合,将小池纳入九江发展规划,把九江市“T”型城市规划拓展为“十”字型,共同打造长江经济带跨省合作示范区。

(二)推进产业互补。推行配套发展,围绕九江石油化工汽车船舶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电器等产业集群,着力为九江产业发展提供配套、延伸链条;推行合作发展,利用土地、人文等资源优势,健全两地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企业精英联谊合作机制,推动园区共建和“一江两岸”共同市场建设,推动与九江共建飞地经济产业园;推行错位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休闲农业,发展优质农产品,将小池打造成九江的“菜篮子”,小池蔬菜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80%销往九江。

(三)强化基础配套。以九江一桥、二桥为主体,以能源、给排水、电力、通讯系统、防洪排涝、垃圾处理、交通运输码头为重点,共同组成以九江市区、小池滨江新区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全国首条跨省公交线路实现高效运行,推动实行九江二桥收费年卡制,有效减轻了两地交通成本,方便了群众出行。(www.xing528.com)

(四)推动服务共享。建立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旅游一体化发展机制。两地跨省医保结算在全国率先破冰,全面推进两地养老医疗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转移接续。建立区域旅游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形成庐山风景区—鄂东禅文化旅游区大旅游网,实现两地旅游线路对接、宣传同步、市场互通。

(联合调研组成员:施 伟 张 健 陈 红 申 逸 郭照斌)

(发表于《调研与研究》2017年第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