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凯恩斯经济学: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理论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来解释经济周期,他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也就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在凯恩斯理论中,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两个因素的对比关系所决定。从凯恩斯的那个时代到现在,流动偏好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际上这几处都与富人和穷人的财富差别有关,这一差别的存在,也正是凯恩斯理论的缺陷所在。

凯恩斯经济学: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理论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这几百年里,经济发展一直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困扰。但是,经济学一直没能很好地解释经济周期发生的原因,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伴随者,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有时被其他因素加强,有时被其他因素削弱,基本问题的根源没找到。只解决干扰因素,不能最终解决问题,经济周期还是会发生。

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来解释经济周期,他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也就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他还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动偏好、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三大基本因素以及货币数量。

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它决定了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利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在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越强,利率就越高,而高利率将阻碍投资。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决定消费需求。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往往赶不上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于是会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时,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一般来说,随着投资的增加,必然呈现出“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

在凯恩斯理论中,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两个因素的对比关系所决定。由于人们投资与否的前提条件是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时,若利率能同比下降,才能保证投资不减,因此,利率就成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这样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存在流动偏好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投资需求不足。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私人存款增加和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突然崩溃。(www.xing528.com)

凯恩斯发现的有效需求问题是宏观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利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这些都是当时他看到的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

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把精力花在市场开拓上,相对而言,花在供应链上的精力要少很多,这说明市场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不足,这也说明了凯恩斯的正确。然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仍然是经济的现象,不足以解决经济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真要解决经济存在的问题,就还需要透过这些现象,看到经济更深层次的本质规律。

凯恩斯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实际上只发生在富人一边,并没有发生在穷人一边,并非社会普遍现象。他错误地把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归于边际成本递增和预期收益下降,仅把利率看成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从凯恩斯的那个时代到现在,流动偏好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凯恩斯主义的学者们,更是错误地认为储蓄等于投资,把力气都花在了人为扩大需求和制造流动性泡沫上了。关于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存在的原因,他解释不够彻底,由此导致了他的建议只能起到缓解经济衰退的作用,还导致了经济学界最近几十年无休无止的争议。实际上这几处都与富人和穷人的财富差别有关,这一差别的存在,也正是凯恩斯理论的缺陷所在。

市场经济若能持续发展就能造福人类,但现实是每当市场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必定会出现衰退与萧条,这是必须被承认的事实。若能找到经济衰退的原因就有可能克服经济周期。凯恩斯在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三条规律正是宏观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之所在,但缺乏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或是分析存在问题,再或是现在经济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