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物流与EDI技术的应用

国际物流与EDI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个较好的建立方法是和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以及时掌握有关各个港口机场和联运铁路、站场的实际状况,为供应或者销售物流决策提供支持。国际物流是最早发展电子数据交换的领域。以EDI为基础的国际物流将会对物流的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当国际物流服务于一国的货物进口时,即可称为进口物流;而当国际物流服务于一国的货物出口时,则可称为出口物流。

国际物流与EDI技术的应用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跨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活动(GB/T 18354—2006)”。与其他类型的物流活动相比,国际物流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国际物流是相对国内物流而言的,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

国际物流及其特点

(一)国际物流的特点

国际物流为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服务,要求各国之间的物流系统相互衔接。与国内物流系统相比,国际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1.物流环境存在差异

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的物流适用的法律不同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不同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的下降;不同国家的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等环境因素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的限制。

物流环境的差异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的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这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2.物流系统范围广

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就已经很复杂了,国际物流再在这个复杂系统上增加不同国家的因素,不仅是地域的广阔和空间的广阔,而且所涉及的内外因素更多,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难度和复杂性增大,风险增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国际物流一旦融入了现代化系统技术,其效果会比以前更加显著。例如,中欧专列开通之后,国际物流的速度比传统海运得到成倍的提高,效果显著增加。

3.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尤其是国际联运非常重要的手段。一是管理困难,二是投资巨大,三是世界物流信息的发展水平不一,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使得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更加困难。

当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个较好的建立方法是和各国海关的公共信息系统联机,以及时掌握有关各个港口机场和联运铁路、站场的实际状况,为供应或者销售物流决策提供支持。国际物流是最早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I)的领域。以EDI为基础的国际物流将会对物流的国际化产生重大影响。

4.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高

要使国际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就无法得到提高。目前,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设施的统一标准,如托盘使用1 000毫米×1 200毫米标准,集装箱统一规格及条码技术等,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物流费用,降低了转运难度。而不向这一标准靠拢的国家,必然在转运换车等许多方面要多耗费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了其国际竞争力。

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标准化,而且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欧洲各国之间的交流比其与亚洲、非洲等地的交流更加简单、更加有效。

5.风险高

国际物流环境复杂必然会导致风险高。国际物流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指由于国际物流活动所经过的国家(或地区)的政局动荡(如罢工、战争等)可能会造成货物受损或灭失;经济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主要指从事国际物流活动必然会引发资金流动,从而产生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自然风险则主要指在国际物流过程中,可能因自然因素(如台风潮汐暴雨地震等)引起运送延迟及货物破损等风险。

国际物流的分类

(二)国际物流的分类

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国际物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根据货物在国与国间的流向分类(www.xing528.com)

可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当国际物流服务于一国的货物进口时,即可称为进口物流;而当国际物流服务于一国的货物出口时,则可称为出口物流。由于各国在物流进出口政策,特别是海关管理制度上的差异,进口物流与出口物流相比,既有交叉的业务环节,也存在不同的业务环节,需要区别对待。

2.根据货物流动关税区域分类

可以分为不同国家间的物流和不同经济区域间的物流。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比如欧盟国家属于同一关税区,其成员国之间物流运作与其他国家或经济区域间的物流运作在方式和环节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3.根据跨国运送货物的特征分类

可以分为国际军火物流、国际商品物流、国际邮品物流、捐助或救助物资物流、国际展品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等。

(三)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的经济贸易活动互动频繁,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从而使国际物流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

1.系统更加集成化

国际物流的集成化,是将整个物流系统打造成一个高效、通畅、可控制的流通体系,以此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达到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以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国际物流的这种集成化趋势,是一个国家为适应国际竞争正在形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是一个国家流通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当前,国际物流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加快物流企业整合。物流园区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物流企业整合,特别是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横联纵合”式的并购,或形成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加速该国物流业深度地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2.管理更加网络化

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资源整合优化物流过程是当今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本质特征,物流标准化的推行,使国际物流可以实现跨国界、跨区域的信息共享,物流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加强了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连接。现代国际物流就是这样在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共同支撑下,借助于储运和运输等系统的参与、借助于各种物流设施的帮助,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使国际物流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3.标准更加统一化

国际物流的标准化是以国际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各系统内分领域的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标准;最后研究国际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问题,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标准的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该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相互衔接问题,努力使该国物流在发展的初期,其标准就力求与国际物流的标准体系相一致。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以后不仅会加大与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关税和运费本来就比较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国际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工作量,将使整个外贸物流成本增加。因此,国际物流的标准化问题不能不引起更多的重视。

4.配送更加精细化

国际物流为了达到零阻力、无时差的协同,需要做到与合作伙伴间业务流程的紧密集成,加强预测、规划和供应,共同分享业务数据、联合进行管理执行以及完成绩效评估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物流作业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由于现代经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相当一些企业除了自己生产一部分主要部件外,大部分部件需要外购。国际的加工贸易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国际物流企业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分工布局应运而生。为了适应各制造厂商的生产需求,以及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国际物流的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也随之产生。

5.园区更加便利化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许多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仓库的建设,一些国际物流园区也因此应运而生。这些园区一般选择靠近大型港口和机场兴建,依托重要港口和机场,形成处理国际贸易的物流中心,并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要求,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国际物流园区的便利化发展,不仅有赖于物流企业本身的努力,而且必须有政府的支持。而如何围绕机场、港口建立保税区保税仓库,提供“点到点”服务、“一站式”服务,则是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

6.运输更加现代化

要适应当今国际竞争快节奏的特点,仓储和运输都要求现代化,要求通过实现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手段来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国际物流运输的最主要方式是海运,有一部分是空运,但它还会渗透在其国内的其他一部分运输,因此,国际物流要求建立起海路、空运、铁路、公路的“立体化”运输体系,来实现快速便捷的“一条龙”服务。为了提高物流的便捷化,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开发新的运输和装卸机械,大力改进运输方式,比如应用现代化物流手段和方式,发展集装箱运输、托盘技术,等等。总之,融合了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现代化手段的国际物流,对世界经济运行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