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农业安全战略的不足之处

国家农业安全战略的不足之处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农业安全战略是个全局性和宏观性的问题,由于主客观原因,本研究仍有一些问题尚未涉及,在很多方面考虑尚不周全。[2]胡鞍钢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第82、88 页。[9]于江,魏崇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逻辑理路》,《求实》,2015年第4 期。

国家农业安全战略的不足之处

第一,理论研究深度有待提高,结构完整性有待完善。本研究虽然涉及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农业安全多个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广度,但是很多问题并没有深入研究,理论深度仍有待提高。同时,在整体的框架设计上,本书采用了比较稳妥和保守的方式,框架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有待于完善。

第二,研究视野有待拓展。国家农业安全战略是个全局性和宏观性的问题,由于主客观原因,本研究仍有一些问题尚未涉及,在很多方面考虑尚不周全。

[1]朱晓峰:《论我国的农业安全》,《经济学家》,2002 年第1 期。

[2]胡鞍钢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第82、88 页。

[3]赵周贤,孙存良:《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丛论》,杨海蛟,程竹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140 页。

[4]黄建钢:《概念辨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丛论》,杨海蛟,程竹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125 页。

[5]许耀桐:《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总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6 年版,第41 页。

[6]周余云,栾建章:《金砖在失色? “金砖国家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年版,第152-154 页。

[7]桑玉成,刘建军:《第四件大事——构建现代化的民主政治和完善的国家治理结构》,《新视野》,2012 年第6 期。

[8]许耀桐:《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总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6 年版,第8 页。

[9]于江,魏崇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逻辑理路》,《求实》,2015年第4 期。

[10]舒前毅:《大数据技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6 年第6 期。

[11]董立人:《“互联网+”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6 年第4 期。

[12]杨光斌:《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中国文明基体论的延续》,《行政科学论坛》,2015 年第4 期。

[13]孙粤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国家治理思维中的中国逻辑》,《长白学刊》,2016 年第4 期。

[14]许耀桐:《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论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 年第7 期。

[15]刘志昌:《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16 年第5 期。

[16]党从速:《从农业安全视角探索支农模式的创新思路》,《中国财政》,2014 年第1 期。

[17]顾益康,袁海平:《中国农业安全问题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10 年第4 期。

[18]肖凤琴:《中国农业安全问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19]程同顺,赫永超:《当前中国农业安全隐患及其战略选择》,《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3 期。

[20]周玉梅:《论农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纵横》,2005 年第2 期。

[21]杜萌,张媛:《浅析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法制与社会》,2012 年第4 期。

[22]张岩松:《从整体看待农业安全问题》,《小康财智》,2012 年第6 期。

[23]朱晓峰:《论我国的农业安全》,《经济学家》,2002 年第1期。

[24]肖凤琴:《中国农业安全问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25]崔卫杰:《开放形势下的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国际经济合作》,2015 年第1期。

[26]朱晓峰:《论我国的农业安全》,《经济学家》,2002 年第1 期。

[27]徐洁香,邢孝兵:《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探析》,《商业研究》,2005 年第17 期。

[28]周玉梅:《论农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纵横》,2005 年第2 期。

[29]顾益康,袁海平:《中国农业安全问题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10 年第4 期。

[30]程同顺,赫永超:《当前中国农业安全隐患及其战略选择》,《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3 期。

[31]A.J.雷纳,D.科尔曼:《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唐忠,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年版,第180 页。

[32]刘乐山:《中国“入世”后的农业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 期。

[33]曹秋菊:《开放贸易下中国农业安全问题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 年第3 期。

[34]董运来,谢作诗,刘志雄:《开放条件下中国农业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亚太经济》,2012 年第5 期。

[35]彼得·萨瑟兰:《WTO 的未来——阐释新千年中的体制性挑战》,刘敬东,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年版,第7 页。

[36]朱晓峰:《论我国的农业安全》,《经济学家》,2002 年第1 期。(www.xing528.com)

[37]马建平,孟燕红:《论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的农业安全与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 年第2 期。

[38]程同顺,赫永超:《当前中国农业安全隐患及其战略选择》,《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3 期。

[39]Shenggen Fan and Joanna Brzeska.“Feeding more people on an increasingly fragile planet:China's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 in a national and global context”,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4 (6).

[40]彭腾:《习近平大农业安全思想探析》,《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 年第1 期。

[41]赵其国:《现代生态农业与农业安全》,《生态环境》,2003 年第3 期。

[42]Qiu Guo-yu,Yin Jin and Shu Geng.“Impact of climate and land-use changes on water security for agriculture in northern China”,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2 (1).

[43]刘乐山:《中国“入世”后的农业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 期。

[44]朱晓峰:《论我国的农业安全》,《经济学家》,2002 年第1 期。

[45]马建平,孟燕红:《论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后的农业安全与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 年第2 期。

[46]Yuan Juanwen and Anke Niehof.“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and adoption in China:a case from Kaizuo Township,Guizhou Province”,The China Quarterly,2011 (6).

[47]曹秋菊:《开放贸易下中国农业安全问题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 年第3 期。

[48]叶平:《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中小企业管理科技》,2010 年第9 期。

[49]崔卫杰:《开放形势下的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国际经济合作》,2015 年第1 期。

[50]徐洁香,邢孝兵:《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探析》,《商业研究》,2005 年第17 期。

[51]周玉梅:《论农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纵横》,2005 年第2 期。

[52]倪洪兴:《开放条件下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10 年第8 期。

[53]叶平:《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年第9 期。

[54]A.J.雷纳,D.科尔曼:《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唐忠,等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年版,第245 页。

[55]薛盟:《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业安全影响的分析》,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56]程同顺,赫永超:《当前中国农业安全隐患及其战略选择》,《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3 期。

[57]Shenggen Fan and Joanna Brzeska.“Feeding more people on an increasingly fragile planet:China's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 in a national and global context”,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4 (6).

[58]崔卫杰:《开放形势下的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国际经济合作》,2015 年第1 期。

[59]朱宗军:《中国农业安全度评估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年。

[60]叶平:《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年第9 期。

[61]金赛美,曹秋菊:《开放经济下我国农业安全度测算与对策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 年第3 期。

[62]张锦华,徐庆编:《中国的粮食安全——以上海为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 页。

[63]聂凤英:《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研究》,农业科技出版社2006 年版,第3 页。

[64]张锦华,徐庆编:《中国的粮食安全——以上海为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 页。

[65]李政:《农超对接中农产品安全问题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3 年第2 期。

[66]张建新,沈浩明主编:《食品安全概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11 页。

[67]杨洪强:《无公害农业》,气象出版社2009 年版,第280 页。

[68]张元红,刘长全,国鲁来:《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评价与战略思考》,《中国农村观察》,2015 年第1 期。

[69]程同顺,赫永超:《当前中国农业安全隐患及其战略选择》,《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6 期。

[70]章家恩,骆世明:《生态安全是以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生活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生态学杂志》,2004 年第23 卷第6 期。

[71]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1 页。

[72]吴家庆,王毅:《中国与西方治理理论之比较》,《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 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