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部性理论及其在绿色矿业经济中的应用

外部性理论及其在绿色矿业经济中的应用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马歇尔在1890 年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外部性概念以来,特别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等问题出现并不断加剧的情形下,人们逐渐关注外部性理论,并试图用该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外部性理论是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理论基础之一。而矫正负外部性问题的办法主要有政府管制、税收、补贴等手段。因此,可以鼓励矿山把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降至达到生态环境自有承载力的水平,实现绿色矿业经济发展。

外部性理论及其在绿色矿业经济中的应用

马歇尔在1890 年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外部性概念以来,特别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等问题出现并不断加剧的情形下,人们逐渐关注外部性理论,并试图用该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外部性的存在导致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失灵。因此,外部性理论是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理论基础之一。萨缪尔森认为,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成本或收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发生了,该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此附带的成本或收益称为外部性。所谓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溢出效应,是指人们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而又未计入市场交易成本和价格之中的行为。矿产资源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等,均导致了生产的负外部性。对于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如果每一单位的废弃物排放所带来的社会成本确定,并且生产者被要求对其外部性付费,那么废弃物排放的均衡点在排污成本和社会外部性成本相等处,便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矫正外部性问题。仅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市场运行机制,能使交易双方的福利为最大,但不能达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假设生产者、购买者承担所有的成本,而消费者、销售者承担所有带来的收益,或者成本—收益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那么,在这种经济活动中,交易双方的个体福利和整个社会福利就能达到一致,由于没有任何非交易的一方受损而不会产生外部性问题。

该理论认为,资源之所以被过度利用,环境之所以遭到破坏,主要是因为资源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特性,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由社会来承担,结果是使用者所得收益大大高于其所付成本,最终造成对环境资源的滥用。解决此问题的办法便是把成本—收益完全内在化,也就是让使用者为自己的行为付费进而解决市场缺陷。而矫正负外部性问题的办法主要有政府管制、税收、补贴等手段。其中,政府管制类办法包括配额制度中的可转让排放许可证、确定排放标准以及法律行政强制手段等。如果政府想采用控制总量排放标准,但又想避免承担过高的减排成本,从经济效益的观点看,可以利用可转让排放许可证来达到上述目标。允许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创造了一种新的稀有资源——排污许可证。资源税或排放费等形式的庇古税是普遍应用的政策工具之一,主要用于矫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如果减排技术上很困难,企业宁肯缴排污费。补贴常被称为“反税收”工具,与税收的作用相反,起着正向激励的作用。因此,可以鼓励矿山把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降至达到生态环境自有承载力的水平,实现绿色矿业经济发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