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社会组织的合作参与路径优化

国际社会组织的合作参与路径优化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社会组织大多数是在1990年以后进入中国,绝大部分总部设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组织很少或几乎没有。其筹集资金渠道更加广泛,主要是来自海外募捐、向海外其他国际NGO申请项目资金、接受海外政府援助、向国际多边组织申请项目资金、向国内社会募集等,多元化的筹集资金渠道是境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参与贫困治理的重要优势。(二)项目开发与运作国际社会组织参与到农村贫困治理中主要是通过项目制的方式。

国际社会组织的合作参与路径优化

国际社会组织大多数是在1990年以后进入中国,绝大部分总部设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组织很少或几乎没有。根据开展项目方式的不同分为运作型组织和倡导型组织,不同的组织类型,组织规模各不相同,运作型组织在组织规模上一般都是根据项目办公室多少来决定,而倡导型组织则人数较少。目前其身份大多数仍是模糊状态,一般不注册或者是变通注册。很多机构虽然无法注册但绝大部分仍然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这些办事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昆明上海、成都等城市,这几个地方也成为目前社会组织最活跃的地区。

根据资源的来源和去向,国际社会组织参与贫困治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国际社会组织资金以及资源的来源,第二部分是项目开发与运作。

(一)资源的募集与使用范围

国际社会组织的资金以及资源来源主要是依靠自主募集。其筹集资金渠道更加广泛,主要是来自海外募捐、向海外其他国际NGO申请项目资金、接受海外政府援助、向国际多边组织申请项目资金、向国内社会募集等,多元化的筹集资金渠道是境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参与贫困治理的重要优势。

国际社会组织一般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组织目标高度一致。当前,国际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保健、环境动物保护、扶贫与社区发展、本土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赈灾与重建等方面。国际社会组织由于其资源来源于国外基金会或者慈善捐助,筹资方式和组织文化理念差异对项目目标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来讲,国际社会组织对于受助对象有着比较清晰的界定,主要侧重于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以及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在内容上主要侧重于教育医疗以及生计发展,从根源上促进贫困人口能力的提升,目标定位十分清晰。

(二)项目开发与运作

国际社会组织参与到农村贫困治理中主要是通过项目制的方式。这种项目制与政府的自上而下推进的项目不同,其核心是强调参与,使与贫困村项目相关的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其中,主要是在项目开发、组织建设、项目运作、项目管理以及评估项目等方面。(www.xing528.com)

项目开发。在前期,项目都是由社会组织自主开发出来的,这种项目开发是在组织目标和项目社区发展意愿双向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依据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项目涵盖的对象进行筛选。一方面,发布招募项目合作方的信息,并进行公开项目申报,符合条件的组织填写项目申报书,由经过初步审核后报备总部,并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由社会组织项目部、农户和社区,以及政府部门的多方参与讨论进行选择和确立项目。一般而言,各国际社会组织都有自身的项目品牌和特色,每个组织的项目开发都体现了社会组织的组织文化和帮扶理念。在国际社会组织的项目开发之中,每个项目确立之前都必须由项目部亲自进入社区探访并收集翔实的资料,落实项目目标群体的切身需求,并带入组织的理念文化。

项目合作伙伴。对于国际社会组织而言,参与贫困社区治理的第一步是寻找项目伙伴和项目社区。项目伙伴的合作意向是社会组织参与农村贫困治理的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来讲,项目伙伴对国际社会组织组织项目的了解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十分重要。项目社区的选择一般是通过合作单位进一步了解,对符合国际社会组织条件的社区进行筛选和甄别。

项目组织建设。为配合项目实施的组织架构,国际社会组织主要在城市设立项目办事机构或者分办事处,在边远贫困地区设立项目点。在县乡一级包含县一级的项目管理委员会和乡镇一级的项目执行委员会。在县一级,一般都是由分管相关部门的副县长牵头,成员还包括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和当地的领导,并要求半年定期开会,讨论资源到位情况、项目参与情况和遇到的困难等。乡镇一级称为项目执行委员会,各村组的小组长和乡领导都是委员会成员,要求每个季度开会,相互学习,相互出主意。这种嵌套式的委员会结构对于项目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委员会涵盖了分管领导和相关政府部门,项目成为三者合作的一个节点,既在领导和部门的工作范围之内,也可以创新工作方式,取得一定的政绩。同时,委员会之中各成员都参加培训,并且参加其他区域办项目点参观交流活动。对于乡镇一级的执行委员会而言,村里的代表能够参加并议事,为自己村里争取项目和资源取得一些支持,培育社会资本

项目运作实施过程。项目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互助组,并形成互助组自身的3—5年的规划与愿景,并基于社区既有的资源,做一些短期的规划和力所能及的活动,一般通常规划目标包含养殖增收、社区和谐、社区多样化需求设计;第二阶段是强化互助组,改善并实现项目目标和互助组规划;第三阶段是影响和带动社区综合发展,形成项目社区、项目伙伴,在此合作关系中,国际社会组织依据本地的社会组织情况,选择社会组织在社区中开展项目,不论社会组织与项目伙伴即政府部门之间有没有直接联系,但是项目伙伴所在的政府部门对草根社会组织仍然有行政上的监管关系。一些社会组织在早期以物质投入和资金注入为主,在社区的合作对象多半都是村委会。在后期参与式扶贫的过程中,资金和项目一般会通过选择草根社会组织再去提供服务的形式,这种形式从原来“授之以鱼”逐步转变为“授之以渔”,同时可以推动草根社会组织的组织化发展。项目伙伴在具体项目实施中,实现了项目资源与社区资源的整合、社区发展理念与项目要求的转化、社区发展理念与项目模式的融合、项目理念和社区实践的经验提取四个方面的附加成果产出。

项目评估与产出。项目运作中注重参与、平等、尊重、互助等理念,因此在后期项目评估过程中,这些理念仍然是考评项目效果的重要指标。不仅注重受助人群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注重精神面貌的改善和进步。项目评估注重能力方面指标的考评,主要是为了防止短期脱贫之后的返贫现象,让社区群众能够积极参与社区发展项目的设计和执行,提高参与的能力和对发展项目的认识,培育贫困社区互助组和合作社的发展,运用自组织的操作方式强化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可持续性的项目设计和评估有利于社区在扶贫项目或者社会组织项目结束后,仍然能够自我维持运作和发展。并且,通过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项目,衔接社区居民的各种利益联系和情感联系,增强社会资本,融合社区关系,注重社区内部文化的提升,从生产、生活和生计三个方面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实现社区摆脱贫困、家庭和个人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