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仁福:从勇敢创业到企业百万收入

石仁福:从勇敢创业到企业百万收入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大胆”名叫石仁福,今年52岁,现任金州区唐家村党总支书记、大连市金益有限公司总经理。初二,老石去大连走访对村上工作做出贡献的有关单位。老石根据这个村地处大连市郊,来往车辆、人员频繁的优势,积极与吉林经济技术协作开发公司、吉林省大安县生产资料公司联营木材加工,开发木材综合利用,并成立了吉大木材股份有限公司,为北方的木材在辽南经营开设了销售窗口。“石大胆”的创业精神,深受乡亲们的称赞!

石仁福:从勇敢创业到企业百万收入

“石大胆”名叫石仁福,今年52岁,现任金州区唐家村党总支书记、大连市金益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家村人多地少,全村3000多人,只有1000亩土地,原本是一个人均收人不足100元的穷山村。自石仁福1984年担任了村领导、1986年又担任金益公司总经理之后,他勇于开拓、大胆创业,促使全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后发展工业和商业网点20多个,吸收职工1400多人。目前,公司已形成为园艺、食品、服装塑料、制药、化工、纸箱、机械、商店、宾馆、储蓄等“贸工农”一体的企业集团。1988年被农业部、经贸部批准为产品出口基地企业,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科威特韩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大连市创出口汇额最高的一个村。石仁福创业功绩显赫,先后获得党和国家给予的诸多荣誉:区特等劳动模范、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大连市最佳企业家、辽宁省优秀企业家、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大连市优秀党总支书记等。唐家村也于1988年获得大连市市级文明村,1987年获得辽宁省文明村称号。

为了办好企业,老石操碎了心。他在中央文件精神的鼓舞下,认定发展村办工业有奔头。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8个生产队改为3个园艺场,分类分组承包,消化劳动力300人,余下的900多劳动力开办工业和第三产业,3~5年内把唐家村建成工业村。

老石的秉性是实干。他每天起得最早,人们都还没上班,他已经到各厂点转了一圈,然后回村布置一天的工作,张罗接待外出谈生意的人。真是早上一睁眼,忙到晚上九十点。有时夜里回到家,家里也还有人等着谈工作。就拿1988年春节来说吧,家家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可他呢,大年三十,先是在村里开回乡过春节的大学生座谈会,向他们介绍家乡的大好形势;午夜,又在村闭路电视上讲话,向村民们恭贺新年;初一一大早,就带领党总支成员走访村里“三老”人员和烈军属户,向他们拜年,完后,又下到各厂点慰问节日里坚持生产一线的工人。下午开始与村办制药厂和外单位洽谈生意。初二,老石去大连走访对村上工作做出贡献的有关单位。初三,乘车去北京购置生产急需的机器。时间就是金钱,为了争时间、抢效益,他豁出去了。有时一天跑四五家,不分昼夜。群众说,咱书记是24小时全天候“营业”。有时,老石累得不行了,就找个旮旯倒一会儿。

老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老石带领大家共同努力,全村发生了巨变,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自1986年以来,建设各种式样二层小楼13000平方米,51户农民住上楼房,村路铺上了柏油公路。过去风天泥沙起、雨天道路滑的状况再也不见了。1984年建设了电视转播站,设立了电视塔、地面卫星接收站,购置了摄像机和发射机。同时不断发展全村社会福利事业,建立了浴室、卫生所,家家安上了自来水,实行了养老金保险,还建立了幼儿园。为了适应对外开放、搞活经济的需要,去年投资50万元建起一座村民委员会和金益总公司的办公楼。村子的这个变化,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辽宁省领导到这个村检查工作后,十分赞扬老石的创业精神。

老石办工业的特点有三招:

头一招是“奔大靠优”。主要是同大企业联合,依靠大企业的信誉,采取借梯登高的办法,解决人才、技术困难,发展自己的村办企业。1984年初办起了服装厂,当时厂里只有30多名工人,都是自带缝纫机入厂的,主要是为乡村工业企业加工工作服,经济效益低。1985年国家决定在辽东半岛建立“贸工农”型经济结构以后,老石认为村办工业小打小闹不行,要按新的产业结构找出路,就是说应当按照出口贸易的需要来发展商品生产,要让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于是,他决心同大企业搞联合,发展骨干企业。经过多方联系和多次洽谈,与大连呢绒服装厂达成了联合协议。这个大厂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产品质量优良,外贸渠道畅通,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与这样好的大厂联合,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个村办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及无活干等难题。(www.xing528.com)

第二招是出口创汇。老石看到,“贸工农”型产业结构关键是“贸”字,抓好这个字,才能不断扩大商品生产,尤其扩大出口产品生产。他们村原有一个小塑料厂,主要是利用几台自己制作的土机器,对外加工一些简单的塑料票证,质量低劣、收入微薄。1984年初,老石经过多次洽谈,与中国包装进出口总公司达成协议,双方搞合资经营,建立金益有限总公司。1987年,这个厂生产的各种塑料袋软包装制品及注塑衣架、衣挂等产品,85%以上直接或间接出口,形成出口创汇一条龙,1989年出口创汇额476.8万元,实现利润114万元。

第三招是向外伸展。老石根据这个村地处大连市郊,来往车辆、人员频繁的优势,积极与吉林经济技术协作开发公司、吉林省大安县生产资料公司联营木材加工,开发木材综合利用,并成立了吉大木材股份有限公司,为北方的木材在辽南经营开设了销售窗口。同时,还在石河镇北面公路旁与金州区石油公司联营建立了加油站,为本地与南北来往的车辆服务,仅去年一年销售收入达20多万元。

老石的经营是触角能伸则伸,不断扩大经营门路和服务领域。他充分利用村办企业和附属设备,在村内建了一座50吨的冷库,上了雪糕产品。利用工业锅炉余热办起了一座300平方米的浴池,为本村和过往旅客服务;还在村附近建立了同中国银行联营的储蓄所。另一方面,走出村庄,在大连经济开发区五彩城商业街,开办了商业网点;还在金州金石滩旅游区中建了五栋宾馆;为了加强信息工作,还在北京和大连设立信息组,建立窗口、搜集信息。去年,村第三产业总收入1373万元,占全村总收人的29.7%。

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占领思想阵地,老石还投资20万元建立起一个能容纳500多人的村文化活动中心,经常开展文娱活动,受到群众欢迎。

“石大胆”的创业精神,深受乡亲们的称赞!山乡在变,村里人的精神面貌在变,唐家村的发展前景将更美好!

刊于《经济工作通讯》1991年第1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