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层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引领力量:脱贫攻坚

基层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引领力量:脱贫攻坚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基层作风转变的引领力量。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充实到基层治理体系当中,通过发展党员、完善制度、配强队伍,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干部领导作风也有了明显改观。

基层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引领力量:脱贫攻坚

郭玮 贺达水 方华 刘一宁

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受到广泛关注,一些贫困地区的干部作风问题,也因此成为舆论焦点。对此,一方面要勇于正视问题,加大监督惩处力度,不断改进扶贫领域作风;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优良作风是帮扶工作的主流,暴露出来的作风问题很多并非源于脱贫攻坚,而是一段时期以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扶贫工作中的反映。近期,我们赴河南省淅川县调研,与县乡基层干部座谈,与中央单位、省、市、县各级选派驻村的十多位第一书记进行一对一交流,并实地走访了贫困村贫困户。从调研情况看,由于力度大、工作实、要求高、监督严,在脱贫攻坚中,贫困地区基层干部作风得到锤炼、不断转变。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基层作风转变的引领力量。

第一,脱贫攻坚促进了干部思想作风转变,强化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突出表现在基层扶贫干部把帮助贫困老百姓办实事作为自觉行动。目前贫困地区普遍建立了领导干部与贫困村直接联系机制,县乡干部经常到结对贫困村察实情、解难事。有的县领导跑遍了全县100多个贫困村,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一位村干部讲:现在县里领导干部“步子往下走”,隔三岔五就要到我们这种穷山村。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淅川全县选派4850名公职人员作为联系帮扶责任人,占全县机关干部的90%以上;抽调557名干部组成185支扶贫工作队。这些帮扶干部奋斗在扶贫第一线,“五加二”和“白加黑”是工作常态。有的第一书记家在县城,但1个月也回不了一趟,工作吃紧时连续数月都在村里。调研中,很多干部讲,当初到贫困村帮扶是服从组织安排,因为后备干部不驻村不能提拔,但干上一段时间,贫困村成了“自留地”,干部自觉自愿地投入时间精力帮扶,看着贫困村一天天改变面貌,成就感很足。从不情愿下乡驻村,到无须扬鞭自奋蹄,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作风得到了提升。

第二,脱贫攻坚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转变,显著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过去一段时期,一些干部认为农村群众关心的事情大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关注,遇到问题绕着走,或者搞形式主义应付了之,把主要精力放在项目投资、开发建设等所谓的“大事”上。现在,精准扶贫提出了新要求,干部结合贫困群众实际情况,因户因人实施帮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淅川县组织开展“五个一”真情关爱活动,扶贫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谈一次心、吃一顿饭,帮助贫困户规划一个项目、解决一个难题、打扫一次庭院,把“小事”当“大事”“要事”来办,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满意指数。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大事”也和群众“小事”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像淅川县在谋划产业发展上,把带动群众脱贫效果明显的林果业作为重点,注重短中长相结合,确保群众参与、群众贡献、群众获益。对帮扶干部而言,贫困群众从“距离遥远”到“近在眼前”,从抽象群体到一个个有血肉有想法的个体,他们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听群众期盼、解群众疾苦,工作作风脱“虚”向“实”。一位“80后”驻村干部说,以前村子里的贫困户是不敢见干部的,遇到干部会紧张,现在他们哪怕是房屋漏雨、婆媳吵架的问题,都会来找驻村干部。有的贫困户感慨地说:“帮扶干部比自己亲儿子还要好。”村民家里炸了油条,先端给扶贫干部。听到帮扶干部要回城,抱着土特产跑过来就往后备箱里塞,拦都拦不住。干部用心用情用力帮扶,换来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干部群众“鱼水情”又回来了,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变。

第三,脱贫攻坚促进了干部学风转变,增强了服务基层群众的才干。“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懂农业农村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必修课”。近年来,一些年轻干部通过公开招考等渠道,为县乡村干部队伍充实了新生力量,这些干部知识结构新、文化程度高,但也存在不擅长基层工作、不熟悉农业农村的“短板”。脱贫攻坚为基层干部提供了学习锻炼的平台,通过向实践学习、拜群众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用汗水练就过硬本领,有效地改进了学风。淅川县多次召开第一书记座谈会,县领导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驻村干部交流怎样做好基层工作、怎样服务好群众,以培训促学习。一位驻村干部说,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对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帮助很大,以前在机关上班,每天都是按照规定动作来,不逾矩就不会犯错。而驻村以后,全村老小脱贫的期盼如“泰山压顶”,作出决策既要周全,考虑方方面面的人和事,又要接地气,用群众思维去想、用群众语言去讲,这样才能让老百姓信服。这是很大的挑战,也极大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基层年轻干部通过一线帮扶实践洗礼,逐渐认识了农业、熟悉了农村、了解了农民,树立了良好学风。(www.xing528.com)

第四,脱贫攻坚促进了干部领导作风转变,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村官也是官,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过去一些贫困乡村存在村干部独断专行的官僚主义作风,或者是基层组织不管事、不惹事,长期软弱涣散,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充实到基层治理体系当中,通过发展党员、完善制度、配强队伍,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干部领导作风也有了明显改观。淅川县有个村地处深山、封闭落后,过去村“两委”软弱涣散,只有一两名党员干部常年在村。国家有关部门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注重以党建促脱贫,着力改进领导作风,既充分发扬民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又强化集体领导,坚持分工负责,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发挥。该村根据村情实际,探索建立“党干群联席会议”制度,大事小事坐在一起公开商议,改变过去党员干部群众各想各、各干各的散乱状态。同时积极发展新党员,吸收“90后”和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8名党员编入扶贫工作组,将村支委成员派往脱贫产业和项目上担任党小组组长,对项目业绩负责、对管理团队负责,促进党组织建设向扶贫项目、产业链有效延伸。通过党员带头、发动群众,仅仅四个月时间,该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增收了200多万元,党组织权威全面确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信任,过去的“上访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已有20多名外出务工贫困群众自愿返乡就业创业。脱贫攻坚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踏踏实实、无怨无悔、无私奉献,促进带动村干部领导作风转变,基层组织成为贫困村脱贫发展的主心骨。

第五,脱贫攻坚促进了干部生活作风转变,增进了清正廉洁的公仆本色。干部生活作风问题关乎党的形象。与城市相比,贫困村工作生活条件很差,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格要求自己和其他村干部,乡村版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了有效克服。淅川一个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到任后,村“两委”在村头开的小饭馆设宴欢迎,并解释说这是该村的惯例。这位第一书记当场谢绝,并就此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发现小饭馆主要是干部签单、公款买单,群众对此怨言很大。第一书记立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宣布,村干部无论公私一律不允许到小饭店吃请,上级单位下来检查调研时,只能安排到群众家吃派饭并按标准缴纳饭钱,请全体村民予以监督。这个规定执行不到三个月,村子里这家唯一的小饭店就关门了,群众们拍手称快、衷心拥护。通过脱贫攻坚,广大基层干部克服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生活作风明显改进,巩固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形象。

脱贫攻坚是一场消灭绝对贫困前无古人的伟大战役,也是转变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的重大战役。作风硬则帮扶工作硬,作风实则脱贫成效实。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打赢作风攻坚战。建议结合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工作安排,全面展示精准帮扶工作中广大基层干部的优良作风,注重挖掘代表人物、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彰显脱贫攻坚对加强作风建设的特殊意义,正面引导扶贫领域改进作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