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亚和东亚的石化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中亚和东亚的石化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与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在石油天然气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的资源互补性。目前,中国在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设立了众多大型中资石油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在内的重大石油国有企业。这些重大的中资石油企业是中亚五国与东亚蒙古国国家能源开采与贸易的主力。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以来,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与中国能源合作持续推进。

中亚和东亚的石化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近年来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23%,能源消费净增长34%。[11]中国2016年平均每日消费石油77万桶,是石油与天然气最大需求增量来源国。[12]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地区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中亚油气储量仅次于中东、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亚国家探明石油储量超过113亿吨,约占全球石油探明总储量的2.5%;中亚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超过23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同期全球天然气探明总储量的10.6%,而中亚地区的原油产量70%出口到世界各地。(转引自胡健、焦兵等,2016)蒙古国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也十分可观,是世界能源及矿产资源出口的主要国家。中国与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在石油天然气产品方面具有较强的资源互补性。目前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与各国正在探索建立能源俱乐部。习近平2013年在比什凯克上合组织成员国会议中提出“成立能源俱乐部,建立稳定供求关系,确保能源安全”的主张。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亚国家、蒙古国的能源合作将开创全新的局面。

目前,中国在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设立了众多大型中资石油企业,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石油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下称中石化公司)在内的重大石油国有企业。这些重大的中资石油企业是中亚五国与东亚蒙古国国家能源开采与贸易的主力。

我们根据商务部近几年发布的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对外投资国别指南进行统计,目前在中亚五国及蒙古国设立的中资石油企业主要有中国石油集团旗下的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土库曼斯坦分公司、中石油中塔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土库曼斯坦)有限公司、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庆塔木察格有限公司、中石油阿姆河天然气勘探开发(北京)有限公司土库曼分公司、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土库曼斯坦分公司。此外还包括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土库曼斯坦分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办事处、中国石化集团国际服务公司、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土库曼斯坦分公司、中油国际(PK)有限责任公司、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中大中国石油公司、华油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拓石油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驻土库曼斯坦办事处、大庆石油国际工程公司蒙古公司等。这些重大的中资石油企业是中亚五国与东亚蒙古国家能源开采与贸易的主力军。

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以来,中亚五国、东亚蒙古国与中国能源合作持续推进。自2014—2016年,中亚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东亚蒙古国向中国出口石油类产品贸易额在全年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他们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石油类产品出口中国贸易比重,具体情况如图1-4所示。

(www.xing528.com)

图1-4:2014-2016年中亚五国、蒙古国向中国出口石油类产品占全年贸易额比重表[13]

中亚五国及东亚蒙古国对国际石化人才有着较大需求。其中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对石油工程类人才需求量较大,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相对较弱。其中,土库曼斯坦的石油人才需求量最大,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而哈萨克斯坦也急需石油工程专业人才。蒙古国对国际石油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较可观,但近年来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需求量有所下滑。

目前,中国高校面向中亚国家与蒙古国地区留学生开设石油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院校并不多,大部分集中在石油高等院校,如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这些石油院校招收的外国学生以本科学历生居多,硕博阶段的石油人才培养十分薄弱。中亚国家与蒙古国地区修读石油工程及相关专业人数较少,但近年呈现出上升趋势。中亚五国与蒙古国国家留学生主要分布在新疆兰州、西安、内蒙古国、北京、上海等地。“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在中亚地区的中资石油企业根据企业战略发展要求,已开始尝试与中国高等院校联合培训中亚本土石油人才。

总体而言,中国高校面向“一带一路”石油联盟国家培养的本土化石油人才稀缺。而且,目前已开设石油工程类专业的中国高校国别化石油工程师培养观念十分淡薄,未能紧跟“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步伐,人才培养理念相对滞后。无论是在培养目标设置,还是在课程方案设计、教材、师资、实践基地规划方面尚未能满足“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现实需求。因此,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进一步深化的新形势下,探索国别化、国际化的石油工程师培养模式对于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