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行业的动因

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行业的动因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的特征,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必须进行必要的机制设计,使民间资本获得适当的投资回报。换言之,从民间资本的视角看,其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动机。据国家建设部城建司透露,“十二五”期间,全国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元。

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行业的动因

民间资本是具有相对明晰产权的私人资本,民间资本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的特征,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必须进行必要的机制设计,使民间资本获得适当的投资回报。换言之,从民间资本的视角看,其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动机。

从政府的视角看,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动因比较复杂,根据萨瓦斯的研究,可以将众多因素分为五类:现实压力经济、意识形态、商业和平均主义。其中,减轻政府财政部门压力和减少公共部门规模是基础设施民营化的最直接动力,在他1992年对美国官员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试图消减机构内部开支是民营化的最重要原因(同意者占比高达90%),其次是外部财政压力,占比53%,然后才是私营部门要求、政治气候和州、联邦要求。

表2-5 地方政府热衷民营化的理由[3](www.xing528.com)

削减内部开支和外部财政压力也是中国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能源设施类、交通设施类、通讯设施类、环保设施类等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公路密集度较低,主要铁路运输干线运力紧张,水利等设施开发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据国家建设部城建司透露,“十二五”期间,全国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元。尽管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带动国有单位投资向基础设施项目倾斜,但积极的财政政策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迅速扩张的形势下,国家预算内投资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的满足率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据报道,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项而言,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投资只有1.4万亿元—2.1万亿元,还有约4.9万亿元—5.6万亿元则需通过贷款、利用外资、社会投资等方式筹集解决。

引入民间资本或者民营化是弥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不仅可以降低财政的支出和负债,而且可以使一部分国有资本从竞争性基础设施领域企业中退出,释放部分财政收入,以用于偿还到期的公债等。城市基础设施企业公司化的有效运作,还会不断增加税收来源,有利于国家减轻财政投资于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负担,令财政将更多的精力、财力投入到社会性公共服务领域,如加大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机制等,不断满足公众对公共消费品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