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能力的多元构成

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能力的多元构成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技术获取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技术需求知觉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Bakan & Yildiz的研究发现:创新通常指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开发和改进,但是,企业也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创新,如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管理模式以及新的组织架构等都可以体现创新的多样性。Calantone et al.的研究发现:企业之间建立的关系影响着隐性技术转移的范围,来自合作方企业的隐性技术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能力。

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能力的多元构成

以下围绕整合视角下的创新能力、研究假设与变量、调查问卷构建和变量可操作化处理,分别进行论述。

整合视角认为:创新能力在多个或全部维度发生的变化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从整合视角来看,企业创新能力对绩效的影响应该依据组织平台并置于“环境—对策—实施—获取”整个过程中加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析企业创新能力在多个或全部维度发生的变化对绩效的影响就可以较为全面地分析创新能力对绩效的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的多维性体现在企业通过组织平台实施以及管理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成为通过整合视角研究企业创新能力所依据的主要维度。在此基础上,参考Saunila & Ukko(2014),张军、许庆瑞(2014),Saunila et al.(2014)开发的调查量表,选取八个维度构成创新能力调查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环境变化识别能力、信息预判解读能力、创新决策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改进与再优化能力、外部技术获取能力、企业文化对创新的支撑能力、组织系统对创新的协同能力。以下通过对组成企业创新能力的八个主要方面与绩效的关系进行阐述,从而划定创新能力调查问卷中八个方面应该包含的主要子项及相关内容。

1)环境变化识别能力

环境变化识别能力是指对企业内外环境变异感知与识别能力,包括完成企业内外变化、信息、情报以及知识的监测、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的各种活动的能力。学者们(例如,Schatzel et al.,2005;Westphal & Rhee,1981)通过研究发现:技术获取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技术需求知觉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企业会采取各种手段感知和识别这些变化。例如,积极关注市场变化的企业,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营销团队密切注视市场变化,不断探索开拓新市场的可能性。技术型企业会利用内部资源或外部关系持续关注支撑企业营运的核心技术,不断了解其发展与变化。除此之外,企业还会关注行业中主要竞争者的动态,分析行业变化以及潜在的竞争行为,并且及时了解相关政策。

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需要企业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信息收集,识别出变化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环境变化识别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有着直接联系,它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收集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并正确感知对企业,特别包括对企业绩效可能产生的影响,成为企业采取措施求变或应变的起始。

2)信息预判解读能力

信息预判解读能力是指基于信息可能具备的现实或潜在商业价值,对本企业应用可能性及可实现性等进行理解与评估的能力。企业需要对所感知到的变异以及动态信息进行潜在含义解读或潜在价值分析,信息预判解读涉及企业内部各种交互性活动,包括个体层次与集体层次、管理部门之间的各种互动。针对感知到的动态或变异信息进行预判,对模糊不清的商业机会进行清晰化描述和认知,对潜在的不确定性或风险以及商业价值进行解读与评估,对企业商机开发的可能性及可实现性进行分析。包括创新在内的战略决策是建立在企业预期目标与现实能力之间合理匹配的基础之上的。正确与有效的信息预判解读能力与提高企业绩效有着直接联系。

3)创新决策能力

创新决策能力是指在各种互动产生共识的基础上选择企业未来创新行动或行动方向的能力。决策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同时直接关乎企业绩效。决策主要涉及弄清项目概念,确定目标、实施项目和实现目标的路径与方法。在企业早期阶段,许多创新决策是通过高层领导的直觉加以制定的。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新决策个人直觉色彩开始变淡,同时组织化色彩逐步加深。新思维、新概念以及新创意可能来自个体,但在确定产品概念、启动概念进入生产通道,甚至进入开发通道之前,企业会强调多来源、多角度、多方面的必要性,同时借助内外专业力量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4)技术研发能力

技术研发能力是指企业在掌握现有技术基础上,根据需求发现企业未经历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影响着企业市场收益以及竞争力,本质上是企业各种条件储备与多种资源积累的结果。技术研发能力指企业掌握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对策、方法或途径。前期大量研究发现:技术研发能力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关键技术人员储备以及技术积累有关,同时与研究开发机构建设、增强技术研究开发能力的计划或措施以及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有关。

5)非技术性改造或再优化能力

非技术性改造或再优化能力是指企业依据内部积累对现有技术、模式或方法以及产品进行非技术性改造或提高的能力,主要指对企业现有的产品、管理模式、营销手段、实施流程以及组织架构的进一步优化。研发不等于创新,创新也不仅仅包括研发,企业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和非技术创新能力。欧盟创新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除了正式的研发活动之外还有很多非技术创新活动。Dosi(1988)认为,创新可以是寻找、发现、实验、开发、模仿或采用一种新产品、新生产工艺、新组织形式(25)。Bakan & Yildiz(2009)的研究发现:创新通常指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开发和改进,但是,企业也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创新,如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管理模式以及新的组织架构等都可以体现创新的多样性(26)。郑刚等(2014)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内部的非研发创新活动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创新绩效(27)。非技术性改造或再优化能力是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创新普遍采用的途径,成为构成企业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6)外部技术获取能力

外部技术获取能力是指围绕获取外部技术,建立联系外部的关系网络,获取企业外部的技术与专门知识,引入企业内部增强自身创新能力的一系列行为。Swink(2006)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外部联系与协调能力是获得创新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28)。Calantone et al.(2002)的研究发现:企业之间建立的关系影响着隐性技术转移的范围,来自合作方企业的隐性技术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能力(29)。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与供应商、客户、行业协会,甚至竞争者的联系可以使企业获得自身无法提供的知识、信息以及技术等资源(例如,Lawson & Samson,2001;Romijn & Albaladejo,2002)。外部技术获取能力影响企业绩效,成为许多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7)企业文化支撑能力

企业文化支撑能力主要指企业鼓励和支持创新,企业领导层积极推动创新的总体氛围。对企业而言,倡导与支持新发明新创造的管理能力十分重要(Bessant,2005)。Lampikoski & Emden(1996)通过研究发现:管理层采取措施鼓励员工参与项目开发有利于企业创新(30)。Dobni(2008)认为:企业管理层能够做到既鼓励员工进行新思路探索,同时又能够使其完成规定的本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31)。目前,领导力逐渐开始被视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管理技能,作为企业文化的倡导力与推动力,它不再是单纯给员工发出命令或指令,因而能够有效地指导员工把精力投入企业期望的方向以及目标之上。企业文化在激励员工、提振士气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风格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创新能力需要合作的氛围、开放的文化、正确的激励,要对员工给予不断的鼓励以及必要的奖赏(Skarzynski & Gibson,2008)。创造积极的企业创新文化支持企业创新活动在本质上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8)组织系统协同能力(www.xing528.com)

组织系统协同能力主要指新方法、新思路得到组织结构支持的程度以及新项目实施得到企业内部系统性协调的有效程度。Saunila(2014)研究发现:非集权管理机制与非正式组织结构均能够推动企业创新。灵活开放的组织系统有利于孕育和产生新思路与新方法,创新友好型组织架构可以有效改善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Dixit & Nanda,2011)。同样,奖励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创新,催生创新行为(Lawson & Samson,2001)。在开发与推广、创新实施、任务布置、工作安排过程中,两种能力十分重要。第一种指能够把创新价值、实施行为、企业内部环境(特指组织结构与实施过程)三者进行协调,并在上述三者之间获得一致的能力;第二种指能够通过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的能力。创新需要借助组织的系统性支持与协同机制才能把产生的新思维、新想法变为现实。新思路是否能够成功地转化为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依托的组织结构与实施系统。将新思路与组织结构有机对接并成功转化为创新就是创新能力,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绩效。

综上所述,研究假设可以建立在以下认知逻辑之上:一是企业创新能力成为影响企业发展乃至生存的决定性因素,企业采取措施增强创新能力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并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二是企业创新能力是产生绩效的前因(自变量),企业绩效为后果(因变量);三是企业创新能力越强,企业绩效就会越好。

企业创新能力的多维度特性体现在八个主要方面:环境变化识别能力、信息预判解读能力、创新决策能力、技术研发能力、非技术性改造或再优化能力、外部技术获取能力、企业文化对创新的支撑能力、组织系统对创新的协同能力。Neely(2005)把绩效宽泛地定义为量化生产的效益和效率的过程。运营绩效是决定财务绩效的条件因素,包括生产效率、市场份额以及产品质量等。财务绩效是运营绩效的结果,包括获利性、营业额、净利润。运营绩效和财务绩效均可视为创新能力产生的结果。Tidd(2001)在对创新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中,把企业绩效分为企业财务收益(营业额、净利润等)与企业市场表现(市场份额等)两个部分(32)。Saunila(2014)在企业创新能力与绩效的研究中把企业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净利润)和运营绩效(产品质量)。依照Saunila(2014)的研究,本书把企业绩效同样分为财务绩效和运营绩效两个部分。通过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以及每个变量包含的主要内容,确立研究的设计思路与整体框架,具体如图9-1所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两个主要研究假设。

H1:企业创新能力越强,企业财务绩效越好。

H2:企业创新能力越强,企业运营绩效越好。

图9-1 研究设计与主要假设

资料来源:本文整理

在前述研究框架基础上,本书把因变量设定为企业绩效,分为财务绩效与运营绩效两个部分。自变量设定为影响企业绩效的各项指标,分别来自环境变化识别能力、信息预判解读能力、创新决策能力、技术研发能力、非技术性改造或再优化能力、外部技术获取能力、企业文化支持能力、组织系统亲和力八个部分。筛选能够代表自变量与因变量核心属性的主要指标并通过变量可操作化处理,构成调查问卷的各个子项。

在目前有关创新能力与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中,一般通过两种方法获得绩效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一是主观评测法;二是客观评测法。主观评测法是被调查者对所调查的事实进行人为的主观性评价。客观评测法是被调查者遵循客观原则对所调查的事实提供反映实际情况的原始数据。主观评测法获得的数据为主观评测数据(Subjective Data);客观评测法获得的数据为客观评测数据(Objective Data)。文献中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在绩效研究领域反映绩效的客观评测数据与反映绩效的主观评测数据两者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Bueno,2010),因此在绩效研究中无论采用主观评测还是采用客观评测,这两种数据调查方法所获得的数据都具有效性(Saunila,2014)。本次研究采用主观评测法收集企业绩效方面的数据,力图通过微观角度探析企业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在实际调研中,对企业绩效进行的数据调查采用五分法量表,对企业绩效研究涉及的每一个变量进行评测。取值范围在1~5之间,1代表“极差”,5代表“极佳”,3作为一般,代表“不好也不坏”。

1)因变量可操作化处理

企业绩效由两个指标组成,即财务绩效与运营绩效,分别使用净利润以及产品(服务)质量作为替代变量。在调查问卷中请接受调查的企业高管主观评价以往2~3年里企业净利润情况,同时评价今后1~2年内企业净利润情况,答案可以在1、2、3、4、5几个选项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选择(1=极差;2=差;3=不好也不坏(一般);4=佳;5=极佳)。运营绩效可以在调查问卷中采用同样的方法加以处理,最终可以获得企业绩效方面的第一手数据。

2)自变量可操作化处理

分析模型所包括的八个部分的创新能力如图9-1所示。在调查问卷中请接受调查的企业高管对这八个部分创新能力分别进行主观评测,以获得企业创新能力评测的一手数据。例如,“企业管理层提倡并参与新方法与新项目开发”是创新能力“企业文化支撑能力”中的一个指标,在调查问卷中请接受调查的企业高管评价以往2~3年里企业管理层提倡并参与新方法与新项目开发的认同程度,答案可以在1、2、3、4、5几个选项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选择(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同意也不反对;4.同意;5.完全同意)。“企业能够自主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新服务)”是创新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的一个指标,在调查问卷中请接受调查的企业高管评价以往2~3年里对“企业能够自主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新服务)”的认同程度,答案可以在1、2、3、4、5几个选项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选择(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不同意也不反对;4.同意;5.完全同意)。

通过上述所有变量的可操作化处理,可以形成调查问卷用以收集企业创新能力(自变量)以及企业绩效(因变量)的一手数据。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自变量使用前一期值(以往2~3年),因变量使用后一期值(今后1~2年),这主要是为了减少变量之间的内生性影响。

在前期论述及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初步筛选出代表企业创新能力及企业绩效的变量43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查问卷初稿,交由来自高校熟知该领域的管理学教授及四个对象行业的企业高管组成的12人小组进行讨论,明确了能够代表变量核心属性的36个子项,理顺了表达方式,经多次修改后形成调查问卷的第二稿。在此基础上,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座谈交流,征求高管意见,对调查问卷的表达形式再次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形成调查问卷的第三稿。选取对象企业在2015年初进行了预调查,经初步测算,信度与效度均达到较好的水平,同时对调查问卷内容与形式做了进一步微调,形成调查问卷的最终稿。主要变量与内容如表9-1所示。

表9-1 企业创新能力与绩效

资料来源:本文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