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情况分析

杭州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情况分析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造业数字化是杭州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关键和重点,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统筹推动下,企业从观望到积极参与,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前,杭州拥有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70个。在2019年,杭州市组织实施完成制造业数字化攻关项目139个、数字化推广项目1093个、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10286个,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4.6%,其中西湖区基本实现工业企业“上云”全覆盖。

杭州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情况分析

在数字经济澎湃发展的杭州,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数字化是杭州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关键和重点,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统筹推动下,企业从观望到积极参与,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持续领跑全省各地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杭州坚持以两化深度融合为抓手,持续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杭州市的两化融合总体水平在全省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浙江省经信厅发布的《2019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杭州市两化融合指数达到105.7,如图4-1所示,是唯一一个指数超过100的城市;相比于2017年杭州市的两化融合指数94.8来看,实现了大幅提升。可见,这两年来,杭州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引领下,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企业积极参与,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提升非常快,特别是在应用效应领域,指数明显高于全省其他地市的水平,见表4-1。当前,杭州拥有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70个。

图4-1 2019年浙江省各设区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对比情况[9]

表4-1 2019年浙江省各设区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10]

续 表

(www.xing528.com)

(二)发展共识已形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铺开

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培育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杭州吹响制造业数字化的号角,在市、区两级政府举行的推动、宣传、推介、服务等活动的助推下,全社会已形成了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共识,在吉利集团、万向集团、西子集团、恒逸集团、中策橡胶老板电器春风动力、大胜达包装、兆丰机电等一批大企业的示范带领下,众多企业也纷纷加入转型的征程,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全面铺开。一方面,通过“地毯式”摸排改造家底,利用“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通过区(县、市)组织发动、企业网上填报、部分企业入户调查等方式,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约5500家)和用地3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约10000家)开展数字化水平普查及诊断,建立制造业数字化“一企一档”,初步摸清数字化改造家底;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个性化” 服务指导,通过分层、分级、分类开展方案推介、服务对接、专家问诊等活动,协调响应企业个性化需求。如,余杭区全面摸排智能制造服务商,成立首席信息官(CIO)俱乐部和服务商联盟,组织各类服务对接活动,持续帮助企业解决改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堵点。在2019年,杭州市组织实施完成制造业数字化攻关项目139个、数字化推广项目1093个、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10286个,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84.6%,其中西湖区基本实现工业企业“上云”全覆盖。

(三)工业互联网成主引擎,数字化工程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杭州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抓手,使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单点试验和局部推进转向全产业链、全要素、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支撑服务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杭州积极营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浓厚氛围,在2019年成功举办了中国(杭州)工业互联网大会和工信部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大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主引擎[11]。为构建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相关大型企业纷纷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如2017年,阿里ET工业大脑[12]在杭州市的中策橡胶和恒逸石化这两家企业进行了成功应用,正式开启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2018年,在省、市两级政府统筹协调下,阿里云、中控和之江实验室等三方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启动建设了“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当前,该平台已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和“2018年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supET获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也是唯一获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又如,吉利集团、万向集团、西子集团等一批制造业龙头企业也开始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传化智联打造的“传化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智能供应链服务的重要担当,可帮助相关企业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提升30%,降低综合成本20%以上。再如,老板电器打造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化业务中枢平台”等14个平台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占全省31%。至2019年末,杭州市实现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达到10286个。

杭州凭借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已形成了全领域、全环节、多层次、生态型的数字化工程服务体系,服务各类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制造业数字化标杆企业衍生发展信息工程服务,互联网巨头企业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传统软件企业抢滩工厂物联网市场,初步形成新的数字化工程服务体系。例如,恒逸、万向、海康、杭叉、传化等企业剥离信息化部门,积极开展同行业数字化工程服务。又如,网易围绕时尚消费产品,加快建设“消费+设计+供应+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再如,宇天科技、安恒信息、木链科技等传统软件企业在制造业特定环节,积极拓展数字化市场。另一方面,杭州需求“多方位”强化支撑能力。例如,2019年面向全国征集优秀数字化解决方案181项,全部推送杭州制造企业参考选择。又如,培育发展信息工程服务机构,发布杭州市第一批数字化工程服务机构56家,推荐省级数字化工程服务创建企业73家(至2019年末全省共有116家),当前杭州全市集聚各类数字化工程服务机构400多家,为全省输出70%以上的数字化改造服务能力,为全国提供70%的云计算能力。再如,打造supET“1+N”的生态合作体系,支持数字化工程服务机构与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协同创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同时,深化与中国信通院、省信息化促进会、省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北大杭研院等机构的专业合作,争取更多资源集聚杭州、服务杭州。

(四)智能制造发展态势良好,未来制造初具形态

当前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发展态势良好,正成为拉动工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例如,自2015年实施工厂物联网专项行动以来,项目平均投资额约400万元。又如,从2019年组织实施的139项数字化攻关项目来看,项目平均投资额为1800万元,822项数字化推广项目(含机器换人)计划总投资526.61亿元,项目平均投资额为6406万元,有力地拉动了工业投资增长,其中机器换人项目平均计划投资额为1.26亿元,工厂物联网项目平均计划投资额为601万元。

众多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全面渗透各个行业,推动传统行业实现跨界融合和倍增创新。而随着机器换人、企业上云、智能制造、数字化改造等一系列行动的有序推进,杭州正在对新时代的数字车间、无人车间等“未来制造”进行全面定义。例如,余杭区的老板电器以信息化、自动化为核心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在2016年建立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后,企业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产品一次优良率达到96%以上,每年节省人工成本3500万元左右。又如,萧山区的大胜达包装公司是建立了以全面智能化生产、全面可视化管理、全面数字化决策、全面智能化物流为核心的年产4.5亿平方米高科绿色环保包装制品的智能化工厂。通过数字化管理和决策,大胜达数字工厂的生产周期从2—7天减为2—7小时;与此同时,产品能耗下降约7%,生产能耗下降约18%以上,提质增效明显。再如,位于余杭区艺尚小镇的杭州意丰歌服饰有限公司,在部分试点门店的衣服里安装了芯片,可以通过试衣数据、转化率等数据寻找到爆款,判断出冷门款,然后依托自主研发的“数字工厂—服装零售全链路数据决策平台”,形成独特的以销定产的快反供应链经营模式,把追单决策从21天缩短至3天,实现了库存率下降30%,2011—2018年企业每年保持40%的业绩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