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探析

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探析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小组工作中的成长小组,就是以成员发展为目标的小组。(二)命题思路本考点每年必考,以单选题形式为主,考核方式为给出一个案例,让考生辨识该案例呈现了社会工作的哪个目标。从文化层面来看,“一个鸡蛋的暴走”体现了社会工作的()目标。社会工作通过开展多种服务,促进服务对象发挥被压抑的潜能,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

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探析

考点1-5 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考点讲解

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解救危难。危难是因社会或个人原因,个人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基本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致使其自身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以致生命遭遇危机的状态。面对危难,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求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支持受助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如从救护战场伤员到救援难民和极度困难者,从帮助极度贫困者到帮助因家庭关系破裂而精神崩溃者以及吸毒成瘾者。

(2)缓解困难。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有些是一般性的,而有些则相对严重。如社会工作者帮助青少年走出迷恋电子网络困境、帮助单亲家庭走出困境、帮助丧偶老人适应生活。

(3)激发潜能。增强服务对象的内在能力。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要激发案主被压抑、被忽视的能力,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并配以外部条件,帮助其走出困境。

(4)促进发展。实现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使个人和社会都能更好地发挥功能。比如小组工作中的成长小组,就是以成员发展为目标的小组。

2.社会层面的目标

(1)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既要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又要解决社会制度安排方面的问题。

(2)促进社会公正。公正包括机会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等内容。

3.文化层面的目标

(1)弘扬人道主义。

(2)促进社会团结。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每年必考,以单选题形式为主,考核方式为给出一个案例,让考生辨识该案例呈现了社会工作的哪个目标。第一,考生需要区分社会工作目标的三个层次:服务对象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因为考题常会询问“在××层面上,本项活动体现的社会工作目标是什么”。第二,考核最多的目标是解救危难、缓解困难、促进发展、促进社会公正。第三,对考生而言,较容易混淆的是解救危难和缓解困难,通常而言,涉及危害生命的就是解救危难,而非涉及危害生命的则是缓解困难。总体而言,本考点考核较多的是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三)历年真题

2012年第3题、第4题、第61题;2013年第4题;2014年第3题;2015年第2题;2016年第3题;2017年第1题;2018年第3题。

(四)模拟试题

1.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既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援助,也为其子女提供托管服务,还倡导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上述服务内容在服务对象层面上发挥的作用是(  )。

A.促进社会公正        B.解救危难

C.激发潜能          D.缓解困难

【答案解析】 D。本题中“提供就业援助、托管服务”属于缓解困难。故正确答案为D。这个考点考的是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上的目标。考生最容易搞错的就是“解救危难”和“缓解困难”之间的差别。

2.“一个鸡蛋的暴走”是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于2011年发起的公益徒步筹款活动,旨在为营养健康教育发展、安全保护、社会融合等四个儿童领域的民间公益项目筹款。参与者需要在12小时内走完50公里,并通过创意向熟人网络募集善款,完成自我挑战甚至突破既定筹款目标。“一个鸡蛋的暴走”希望带给公众身体力行的公益实践和丰富快乐的公益体验,让公益不再遥远,未必苦情,也不止于捐款。五年来,“一个鸡蛋的暴走”从开始的61人参与发展到1 859人身体力行;从7万余元捐赠到2 252万余元的爱心汇集;从为山区孩子募集一个鸡蛋,到儿童领域的四个方向,再到资助20个省101家民间公益机构、157个项目、帮助27万孩子;从直接资助到“捐赠人参与式”的项目评审,从定向捐赠到领域资助,从新项目拓展到既有项目持续聚焦并形成模式化资助……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通过持续寻找联劝分享会、联劝开放日等更多方式,让捐赠人以更多元的形式参与到暴走行动中来,从而搭建捐赠人与公益机构沟通的平台。从文化层面来看,“一个鸡蛋的暴走”体现了社会工作的(  )目标。

A.弘扬人道主义        B.解救危难

C.激发潜能          D.缓解困难

【答案解析】 A。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人格平等,互相尊重。社会工作竭诚为困难群体服务的行动和精神,可以通过向社会倡导互助、助人精神,促进人们互相关爱、相互扶助,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本题中,BCD都属于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只有A才是文化层面的目标。

考点1-6 功能的含义与类型

(一)考点讲解

1.功能。功能是指在一个系统中某个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即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影响。

2.正功能和负功能。正功能是指系统的某一部分、某一现象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负功能是指它所发挥的负面的、消极的作用。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通常考核正功能和负功能的概念。通常而言,带来积极影响的即为正功能,带来消极影响的即为负功能。本考点的难度较低,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曾考核过,但初级尚未考过。

(三)历年真题

该考点自2012年后未命题考过。

(四)模拟试题

王强的父母都在部队担任干部,特别强调纪律与规范,因此,王强父母对王强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都严加管束,使王强产生了逆反心理。某日,王强拿着期末考卷回家父亲看到其成绩名列班级第十位,没有达到其预期,便狠狠地打了王强一顿,告诉他:“不好好学习是没有人会看得起你的。”王强忍受不了父母的管教,趁着夜晚父母入睡后离家出走了。王强父母的这种管教属于(  )。

A.正功能   B.负功能   C.显功能   D.隐功能(www.xing528.com)

【答案解析】 B。所谓负功能是指它所发挥的负面的、消极的作用。本案例中王强的父母本期望严加管教却令孩子叛逆离家,故属于负功能。

考点1-7 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考点讲解

1.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社会工作通过对生活上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帮助,来恢复和促进困难群体和需要帮助群体的正常生活。

(2)恢复弱化的功能。服务对象某些方面功能衰退了,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比如某些残疾人因为身有残疾,越来越脱离正常的社会生活;又如一些困难群体也因为家境不佳而不愿参与社区公共生活。

(3)促进人的发展。社会工作通过开展多种服务,促进服务对象发挥被压抑的潜能,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如在某些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被排斥在城市的正常教育之外,社会工作者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又如社会工作者为老人服务,帮助他们摒弃消极的心态,树立积极老龄化的信念,以达到老有所为的目的。

(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社会工作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中”,认为人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的,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社会工作就是要促成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能应对来自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服务对象提供更多的支持。

2.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社会工作通过对困难人群提供实际的帮助,来促进社会稳定。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与一般行政管理有所不同:行政管理倾向于运用行政力量,即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统和权利解决问题,维持社会稳定是其直接目标;社会工作则通过服务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

(2)建构社会资本。广义的社会资本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存在的,人们基于信任、情感、共同体意识而形成的相互信赖和支持的关系及人际网络。

(3)促进社会和谐

(4)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的最主要标准是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每年必考,常以单选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考生掌握两大层次的八个功能即可轻松作答。常见的考核重点有两个:第一,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根据案例内容判断其属于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或社会的哪项功能;或者给出某项特定功能,要求考生在选项中选出与该功能相符的案例。其中,“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和“恢复弱化的功能”,主要指对于服务对象的补救,即从弱势到常态;而“促进人的发展”主要指服务对象超越了常态的水平。“建构社会资本”主要侧重于社会网络的建立。第二,考核社会工作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人在环境中”,这个要点常以概念型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询问考生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考生需要掌握:人与环境相互依存,人的问题来自个体和环境的互动,故社会工作者既要改变个体,也要改变环境。

(三)历年真题

2012年第7题;2013年第5题;2014年第4题、第6题;2015年第3题;2016年第4题;2017年第4题;2018年第4题。

(四)模拟试题

1.社会工作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中”,以下对于人在环境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的,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B.人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的,人与社会环境应当互相分离、保持界限

C.社会工作就是要促成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

D.社会工作既应当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能应对来自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又应当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服务对象提供更多支持

【答案解析】 B。社会工作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中”,认为人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社会工作就是要促成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能应对来自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服务对象提供更多的支持。本题中B的错误很明显。

2.由于突发火灾老王一家的房子被烧了,一时间老王不知所措,连个住处都没有了。街道社会工作者小李前去为老王提供服务,连夜为老王安排了临时住宿点,为其家人解决困难。这体现了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  )功能。

A.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B.恢复弱化的功能

C.促进人的发展        D.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答案解析】 A。本题中,老王及家人遭遇火灾无住处,社会工作者协助安排,这属于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3.社会工作者小王在总结上一年度的工作时,列出了自己承担的几项主要工作,其中属于社会工作中发挥维持社会秩序功能的活动是(  )。

A.举办社区运动会      B.建立居民科普宣传小组

C.组织社区巡逻       D.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

【答案解析】 C。良好的社会秩序是通过社会各方面关系协调、稳定的状态来体现的,这是人们极力追求的。良好的社会秩序来自国泰民安,社会工作在一般意义上来说是具体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活动。本题中组织社区巡逻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关联性最大。

4.张某最近从原单位辞职,应聘到A公司。A公司工作节奏很快,张某感到压力很大,向企业社会工作者老齐求助。老齐了解情况后,教授张某缓解压力的技巧并跟公司领导沟通,建议采取措施促进新进员工的融入。老齐的做法体现了社会工作(  )的功能。

A.维护服务对象权利     B.促进人与环境相适应

C.促进社会公平        D.维持社会稳定

【答案解析】 B。在本题中,案主张某感到工作压力很大,社工老齐教他缓解压力的技巧,并建议公司领导采取措施促进新员工的融入,这是典型的促进人与环境相适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