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真丝绸工艺:我与练染时光

创造真丝绸工艺:我与练染时光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制成功了真丝绸防缩防皱工艺,开发了丝绸轧绉、轧花、砂洗、低缩水、朦胧染色等新工艺。苏州绸缎练染厂1988年通过中国丝绸公司的评审成为丝绸行业第一批国家二级企业。1958年毕业之后,被分配到苏州绸缎练染厂。在技术改造中,我们也面临了许多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丝绸染整专用设备。上海丝绸练染企业有这种设备,丝绸质量比我们好,我们也想进口这个设备。我们翻新了练染车间的厂房,调整了水电气设施。

创造真丝绸工艺:我与练染时光

任 振

任 振

任振 原苏州绸缎练染一厂厂长,高级工程师

任振,1958年毕业于石家庄纺织工业学校印染专业,被分配到苏州绸缎练染厂,历任技术科副科长、副厂长、厂长。任职期间,于1979—1984年筹建年产练染绸3000万米的苏州绸缎练染一厂。1984年4月建成投产,当年生产绸缎2800多万米,1987年利润达到1502万元。研制成功了真丝绸防缩防皱工艺,开发了丝绸轧绉、轧花、砂洗、低缩水、朦胧染色等新工艺。研制了涤纶仿真丝系列产品,如仿乔其、仿双绉、仿顺纡、仿缎类、仿提花类等新产品。解决了绉类织物缩水率问题,双绉缩水率由原来8%左右降到3%以下,获江苏省金牛奖。苏州绸缎练染厂1988年通过中国丝绸公司的评审成为丝绸行业第一批国家二级企业。练染一厂曾获苏州市全面质量管理奖、苏州市税利大户称号、江苏省先进企业称号、出口创汇先进单位称号、技术进步先进企业称号、中国丝绸公司授予的真丝绸出口创汇二等奖等。1989年、1990年两次获得全国“佳丽丝”杯大奖,一个产品获创优金质奖,两个产品获银质奖,七个产品获部优,十四个产品获省优。1987年被评为苏州市劳动模范,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离休。2019年9月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我经历了丝绸染整从原来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发展到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大型企业的全过程

我今年(2015年)82岁了。我15岁就参军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因冻伤,在朝鲜治疗不及时落下残疾。这样一来,就不能再回到部队了,于是就转业到地方上去学习,后来我考上了石家庄纺织工业学校印染专业。1958年毕业之后,被分配到苏州绸缎练染厂。我在这个工厂工作了30多年,历任技术员、技术科副科长、副厂长和厂长等职。在这个厂里,我经历了丝绸染整从原来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发展到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大型企业的全过程。

我到这个工厂的时候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这个阶段,丝绸练染企业都是比较落后的,而且都是由以前的一些手工作坊经过公私合营合并起来的,所以生产方式、管理模式,都是作坊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技术改造。我所经历的首先就是对简单的手工生产进行改造。如原来练白绸使用的练槽,是用木头做的,在碱性溶液的长期浸泡下,木槽很容易腐烂,木纤维会掉下来,这样就导致清理起来很困难,也影响产品质量,所以我们的第一步改造就是把木质的变成不锈钢的,而后又以吊车代替了手工操作。

其次,当时真丝绸染色都是用圆形的缸,也就是那种陶瓷的缸。当时是用那种缸来染整丝绸的,染液在缸里加热以后,织物就用棒挑起来翻动,所以通俗的叫法就叫“一缸两棒”。后来我们就用绳状染色机代替了“一缸两棒”。在技术改造中,我们也面临了许多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丝绸染整专用设备。一是因为丝绸的纤维比较娇嫩,经不起张力拉伸;二是它批量小、品种多,不像棉布那样大批量,可以用联合设备。所以,丝绸染整只能用些小型的,能够适应丝绸纤维娇嫩、品种多、批量小的设备,而当时这种设备是没有的,这就给技术改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引进了这些设备之后,生产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真丝绸产品质量提高了

我在工厂工作期间,有几项记忆较深的工作。当时我们在研究一个树脂整理项目,这个项目是由纺织部下达的,由江浙沪三地区组成一个工作组,由上海牵头并在上海进行实验。这个生产工艺要求织物浸轧树脂后在无接触的环境下进行干燥,但我们当时没有这个设备,后来我就选择了毛纺用的链条式针板烘干机,将原来的粗针改成适合丝绸的细针,这样一来就解决了烘干的问题。轧在织物上的树脂初缩体还要求在150℃的条件下烘焙,才能在织物上聚合成树脂,这就提出了要有烘焙设备的问题。后来上海和苏州联合设计出了一台高温烘焙机,采用电热,通过电热管加热,用热风来进行烘焙。试制成功后,就把这套设备放在我们厂里。当时有一个出口古巴平纹呢的任务,就交给了我们工厂生产。外贸部门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其一是织物要硬挺,其二是要有一定的防水性,等等。我们就用这套设备,根据外贸部门的要求生产了200万米经树脂整理的平纹呢,按时完成了出口任务。

另一个任务是当时工厂里要提高丝绸产品的质量,扩大再生产。于是上级考虑批给我们厂一笔外汇进口一些关键设备,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我身上。要进行设备的选型,外汇也要计划着使用。当时在提高真丝绸质量方面我们缺少的关键设备是改善丝绸手感和外观的呢毯整理机,也叫毛毯整理机。上海丝绸练染企业有这种设备,丝绸质量比我们好,我们也想进口这个设备。在选型的时候,经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选了一台英国的小型联合机,它前面是小布夹短程拉幅,中间是橡胶毯预缩,后面是毛毯整理。选用了这台联合机之后,真丝绸的外观、手感等质量就有了较大的改善。

还有一件大事是扩大再生产。当时合成纤维已在棉、毛等产品中应用,尚未进入丝绸行业。我厂为了准备合纤绸的生产条件,就必须添置必要的设备。我们的计划是引进一台拉幅定型机,既能用于合纤绸的定型又能用于其他织物的拉幅。在综合考量了许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我们选择了一台日本平野的拉幅定型机。因为它是小布夹和细针板,热源是蒸汽加电热,既适合丝绸类织物加工的要求,又不需要解决热源问题,价格也适中。同时我们还引进了一台高温高压卷染机及其配套的打小样试验机。引进这些设备之后,生产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真丝绸产品质量提高了,同时我们也具备了生产化纤绸的能力。

厂丝绸、服装产品陈列厅

(中)与意大利厂家商谈丝绸染整设备事宜,1986年,意大利

与此相对应的是必须对老厂进行改造,以便适应新设备的安装。我们翻新了练染车间的厂房,调整了水电气设施。因为我们工厂原来使用的是城市的自来水,而这不能满足我们印染行业用水的要求,第一是压力不稳定,第二是水质硬度和含氯量较高,这对染色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我们后来就开始用深井水加一部分自来水,并且自己设计了一套软水装备,把生产用水的硬度降低到0.5德度以下,就是把水中的大部分钙镁离子经过活性炭的交换去除掉。我们称这种水为软水。软水只能用在生产工艺上,是不能饮用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变配电设施的增容和锅炉的更新。老厂经过改造,生产条件改善了,品种增多了,产品质量也提高了,我们工厂就成了一个中型丝绸染整企业。(www.xing528.com)

(右一)江苏省丝绸会议代表参观厂生产设备,1990年,苏州

精心设计,建设新厂

我们的工厂原来是在居民区内的,也就是在现在北寺塔的边上,在苏州丝绸博物馆的旁边,所以发展起来很不方便。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发展丝绸染整工业,苏州市要求苏州绸缎练染厂再建一个绸缎练染厂,这个厂后定名为苏州绸缎练染一厂。厂址选在苏州老城区南门外,厂领导决定由我来总体负责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是在一片稻田里建起一个工厂,并且将其投入生产,使其产生经济效益,相当于一切都从零开始。虽然困难很多,但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承担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应努力完成任务,精心设计,建设新厂。

当时市政府给我们的建厂条件是:生产能力为年产练染绸3000万米,总投资1000万元,土地54亩,只准造两幢房子。我们就依照这些条件,经过调研,参观了一些国内工厂的建设,包括棉的、毛的和丝绸的,设计出了一个总体的方案。这个厂的生产工艺路线是比较先进的。先进与否的关键在于生产流程的长短,如果流程长,生产起来就会很麻烦。于是我们设计了比较短的路线,整个生产过程呈一个“U”字形。

另外,根据只准造两幢房子的要求,就要把生产用房所有的功能都组合到一个房子里面,包括楼房、锯齿形的厂房和一些小型的辅助用房,全部都要组合在里面。我们就将辅助生产用的楼房设计在外围,将锯齿形厂房隐在里面;生产管理办公和职工生活用房等也组合在一起设计成一幢楼。这样不仅压缩了土地使用面积,工厂的整体外观看起来也比较简洁、美观、大方。

我们从1979年开始筹建,一直到1984年建成投产。因为中间遭遇了一次资金链断裂,停了一段时间,所以才会花费长达数年的时间。1984年4月,新厂正式投产,到当年年底我们一共生产了2800多万米的练染绸缎,已经达到了设计规模。到了1987年,生产利润就达到了1502万元。由于我厂生产设备比较先进,生产工艺比较流畅,产品质量比较好,企业管理比较全面,职工生活设施比较齐全,职工整体素质较好,厂区又整洁、美观、大方,因此被苏州市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单位。对外开放后,我们先后接待了包括外国国家元首和其他官员等在内的许多贵宾,向外宾们展示、宣传了苏州丝绸,扩大了我国丝绸的对外影响。20世纪80年代,我还接待了一次美国合众国际社、时代周刊社、苏联消息报社等媒体组成的记者采访团,回答了他们提出的关于“厂长负责制”和“国营企业对女职工的保护制度”等问题。

对内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技术改造,研制新工艺新产品;对外发展外向型经济

上水平求发展。在生产稳定、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情况下,我们对内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技术改造,研制新工艺新产品;对外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技术改造方面较多地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可以说从前道工序到后道工序都有进口设备。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了生产装备水平,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产品品种。

在丝绸精练方面,我们引进了平幅精练机,为真丝绸精练摆脱手工操作创造了条件。在丝绸染色方面引进了大卷装染色机、星形架染色机等。在后整理方面,我们引进了真丝绸预缩整理机、拉幅机、轧花、折绉、砂洗等设备,在后整理上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在成品检验方面,我们引进了经向检验机,使原来全部手工检验的绸缎部分改为机械检验及包装一体化。经过技术改造,我们厂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外同行业20世纪80年代的先进水平,并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在科研和新品开发方面,我们厂完成了“防缩绉类真丝绸产品开发”“真丝绸高温高压精练工艺的研究”等项目。在新品开发方面,有真丝绸轧绉、砂洗、低缩水率和朦胧染色等新品,研制了涤纶仿真丝系列产品,如仿乔其、仿双绉、仿缎类、仿提花等产品。真丝绸绉类的缩水率达到3%以下,获江苏省“金牛奖”;涤纶仿真丝产品获全国“佳丽丝”杯大奖。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我们厂在深圳和珠海开办了中外合资的印染厂及制衣厂。1988年,我们厂通过中国丝绸公司评审团的评审,成为丝绸行业第一批国家二级企业。练染一厂曾获苏州市全面质量管理奖、苏州市税利大户称号、江苏省先进企业称号、出口创汇先进单位称号、技术进步先进企业称号、中国丝绸公司授予的真丝绸出口创汇二等奖等。

我的职业生涯主要从事的是丝绸染整技术工作。在苏州绸缎练染厂及练染一厂的生产、技术改造和企业发展中做了些工作。在练染一厂的建设中,我设计了全部生产工艺,设计了工厂总体布局,编制了扩大初步设计书。根据苏州市企业调整规划要求,我主持并起草了将苏州化肥厂改造成绸缎练染厂的改造方案并编制了初步设计(该厂后为苏州绸缎练染二厂)。1987年,我被评为苏州市劳动模范,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离休。

我已离开丝绸工作20多年了,但我依然关注着丝绸事业的发展。

采访时间:2015年7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