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水利事业的治水进程:历史性跨越

湖北水利事业的治水进程:历史性跨越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湖北水利事业的新纪元。50多年来,湖北省能够针对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实施相应的治水策略。这3年,可以说是湖北长江治水实现历史性跨越的3年。这3年,可以说是湖北水利人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的3年。

湖北水利事业的治水进程: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湖北水利事业的新纪元。50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年复一年地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筑堤防、修水库、建闸站、疏河渠,历经艰辛,成就辉煌。

50多年来,湖北省能够针对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实施相应的治水策略。其治水实践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加固堤防,关好“大门”,实现江湖分家。在连续几年对长江汉江堤防大力进行加高培厚的同时,修建了举世闻名的荆江分洪工程和汉江杜家台分洪工程。第二阶段为60年代。这个阶段主要是修建水库,蓄洪灌溉。在大力兴修小型水利工程的基础上,积极建设中型和必要的大型工程,实行大、中、小结合,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结合。兴建了丹江口水利枢纽等一大批骨干水利工程,为湖北水利建设大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第三阶段为7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兴修泵站,排涝降渍。全省水利建设的重点由丘陵山区转移到平原湖区。通过大力建设电力排灌泵站,初步解决了平原湖区的排涝问题,并为消灭钉螺、根治血吸虫病创造了条件。第四阶段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短暂“休养生息”后,提出了再鼓干劲、重振旗鼓,水利开始步入加强工程管理、讲求综合效益的轨道。第五阶段为90年代。在第五阶段,水利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后,湖北水利发展开始了新的里程,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整险配套,提升功能上。1998年大水以后,荆楚大地掀起了一股历史上少有的治水热潮,并保持连续3年大干的态势。这3年,可以说是湖北长江治水实现历史性跨越的3年。全省防洪工程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8多亿元,江汉干堤施工长度达1500千米,完成土方2.26立方米,3年完成的土方工程量相当常年20年完成的总和。武汉龙王庙、黄石城区堤防、荆江大堤等堤段,通过整险加固,昔日的险点成为一个个亮丽的景点。这3年,可以说是湖北水利人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的3年。经过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全省水利防洪工程建设已初步实现“五个转变”:在管理体制上,由行政领导大包大揽为主,到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为主的转变;在施工方式上,由人挑肩扛的“人海战术”为主到实行以机械施工为主的转变;在水利投入上,由群众投劳、集资为主,到实行国家投资、分级配套为主的转变;在质量管理上,由传统的检查方式为主,到实施工程监理、质量监控为主的转变;在工程技术上,由传统技术为主,到发挥传统技术优势与大力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相结合,并开发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转变。(www.xing528.com)

经过50年的不懈奋斗,湖北省基本形成防洪、排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跻身全国有数的水利大省行列,江河干堤长度、大型水库座数、大型排涝泵站装机容量均居全国首位,结束了“十年九淹、三年两旱”的多灾史。目前,全省已累计加筑江河堤防11899千米,其中长江干堤1557千米、汉江干堤727千米;修建水库5838座、总库容489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53座;兴建固定电力排灌泵站16035处、192万千瓦,其中单机630千瓦以上的大型泵站111处、58.06万千瓦;建成排灌涵闸3284座;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8.9万公顷,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7.2%;开发中小水电装机127.8万千瓦,年发电能力可达40亿千瓦时。与此同时,全省水利经济也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年产值已突破60亿元,水利行业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行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