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借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特别是主产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化持续发展。“互联网+农业”成为三农重大战略布局之一。“互联网+农业”于电商而言,拓展了发展空间。“互联网+”利用市场需求和消费信息来引导生产、加工、流通,增强一二三产业的互联互通性,同时把“互联网+”的理念、技术引入到农业,推进了农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农村经济的升级版。

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目前全国各地在继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丰富融合内容、提升融合质量的同时,着重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农民就业创业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等方面聚焦发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不断涌现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培育融合主体作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基础作用大、引领示范好、服务能力强、利益联结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融合主体。目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主体已实现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从单纯生产到综合带动、从收益独占到利润共享的转变,展现出较强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进入到成长成型的蓬勃发展期。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主体超过30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2.7万家,已服务3600多万农户,托管面积2.32亿亩。

(二)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大幅增加

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各地区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领域,成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绿色品牌、推进“三品一标”建设的“催化剂”。特别是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特产馆、品牌店、专销区加快建设、持续扩张,推动了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落地。近年来,借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特别是主产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化持续发展。农业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农产品商标注册超过279.5万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超过3734件。

(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档升级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各地涌现出多类型多样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突出了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导向;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生产、加工、物流、仓储、营销链式发展;引导了更多的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推动了产城融合发展。特别是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形成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呈现出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和发展集聚化态势。各地相继打造出一批集自然、风情、历史人文等于一体的“可游、可养、可居、可业”的乡村景观综合体和田园实践馆,推出了休闲农业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和经典旅游线等地方知名品牌,配套水、电、路、气、网等设施和卫生、消防、安全等条件大幅改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18年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收入超过8000亿元,年接待游客30亿人次。

同时,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2018年1月,韩长赋在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座谈会上强调:要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支持和关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大力开展电商试点,推动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农业”成为三农重大战略布局之一。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依托“互联网+”发展各种专业化社会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农村电子商务势头勃发,迅速覆盖广大的县、乡、村,显现出较高的业态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 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可见互联网在促进农村发展上意义非凡。(www.xing528.com)

“互联网+农业”于电商而言,拓展了发展空间。各大电商看重“农产品网上卖”的巨大市场空间,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在农业领域大展拳脚。于农户、消费者而言,增进了互联互动。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与农户沟通,高质量农产品得到更快、更广的传播,用户安心又放心,农户省时又省力。对于农企而言,是重大发展机遇。互联网的开放、快速、传播特性,将倒逼着农企更注重质量、品牌、特色。当然,“互联网+农业”改变的,远不止这几方面。

“互联网+”利用市场需求和消费信息来引导生产、加工、流通,增强一二三产业的互联互通性,同时把“互联网+”的理念、技术引入到农业,推进了农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农村经济的升级版。

(四)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

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经营主体同农民形成了订单生产、股份合作、产销联动、利润返还等多种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了“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企业就业+农民养老金”“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多种收益分配形式。与原有的利益联结机制相比,利益联结关系出现了新的提升,农民同经营主体构建起了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跃升。一些贫困地区利益联结中的价值链分配重心,开始向上游农户倾斜,向极度贫困农民倾斜,探索出了“股权量化、按股分红、收益保底”和“扶贫资金变股金”的资产收益分配形式,社会资本在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中,最大限度让利给贫困户,实现了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稳定增收、扶贫脱贫的效果。江苏省698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200万户,95%以上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湖北省金秋农业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每亩800元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每年每亩3000元劳务工资返聘农民,流转土地在核算成本后红利五五分配,每年4000元以上,农民每年亩均保底收入达到7800元。

(五)农民增收与就业渠道日益多元化

通过模式创新、链条延伸、主体参与、要素激发、业态打造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民增收从相对狭窄的农业领域向更为宽广的二三产业领域持续拓展,从农业生产单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拓展,从农业内部向农业外部持续拓展,“获农金、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农民跨界增收、跨域获利的格局基本形成。据统计,2016年山东省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户户均增收2680元,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40%。新疆自治区昭苏县,通过实施特色马产业融合发展,农牧民人均马产业收入1920元,人均来自马产业增收对畜牧业增收贡献率达到36.4%,对农牧民人均新增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19.8%。不断拓展的农牧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网购电商、乡村养生养老等领域,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巨大平台和重要载体,大批赋闲农民、返乡人员、退伍转业军人甚至农村残疾人员等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实现了就业创业。2017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超过740万,其中返乡农民工占72.5%;全国从事休闲农业的人员达到900万,带动了700万户农民从中受益。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中82%以上创办的都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类项目,广泛涵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

(六)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明显

各部门和贫困地区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的资金投入、项目开发、人员培训、设施建设等扶持政策,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发展了一批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不但有效开发和利用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而且从根本上找到了产业扶贫、产业脱贫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改变了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环境条件,奠定了贫困地区产业兴旺的基础,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扩大了扶贫成果,提高了脱贫质量。截至2017年10月底,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帮助建设的2万个扶贫车间,带动了14.9万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截至2017年底,全国756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家级贫困县占比达66%,带动近3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电商实现增收。20家知名电商企业开通电商扶贫频道,为近300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销售农村产品提供流量支持、费用减免等优惠。湖南省依托“电商扶贫”,实现全省51个贫困县(市、区)6924个贫困村445万贫困人口长期、稳定、直接脱贫,全省120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中,51个贫困县的交易额占到40%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