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划经济条件下老挝工业化的特点

计划经济条件下老挝工业化的特点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沿袭苏联式计划经济思想,老挝的初始工业化过程具有强烈的国家主义倾向和政治色彩。其次,由于老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其工业化是以大力发展农业合作化为主,工业化发展因完全受政府操控而步履蹒跚。由于当时的主客观原因,老挝的工业化是在缺乏国际交流的条件下进行的。闭门造车式的工业化建设使得老挝不能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技术、人才和资金资源,也不可能参与国际分工,因而延缓了工业化的进程。

计划经济条件下老挝工业化的特点

首先,沿袭苏联计划经济思想,老挝的初始工业化过程具有强烈的国家主义倾向和政治色彩。实现工业化作为一种代表全民族利益的国家意志、行为和战略,由国家发动并主导。这种基于国家意志的赶超战略,过于强调追求工业化的高速度。表现为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把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强调到了不适当的地位与高度,靠高投入、高消耗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忽视了效益和产业的协调。

其次,由于老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其工业化是以大力发展农业合作化为主,工业化发展因完全受政府操控而步履蹒跚。1975年老挝建国初期,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没有任何现代工业,基本上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国,国库亏空,粮食不能自给。革命党不顾及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的实情,急于建设社会主义,迫切在全国范围开展社会主义改造运动。1979年“全国第一次农业合作化会议”的召开将农业合作化推向高潮。执政党的“极左”思想,加上国家和人民还处于战后恢复的特殊时期,使得农业合作化受到农民的大力抵制,最终以失败告终。(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国家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全民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国家财政实行统收统支,国家完全控制企业的投入产出,工业化的方向、进度、产业重点等完全由国家决定,投资责任也由政府承担。技术进步、企业家才能和需求拉动等要素对工业化的作用完全受限。这一时期,老挝人民革命党采取的限制、利用和改造的商业政策严重挫伤了私人业主的积极性,造成商店破产,商人弃商务农或出逃,市场萧条,商品短缺。并且,此时的工业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环境中进行。由于当时的主客观原因,老挝的工业化是在缺乏国际交流的条件下进行的。闭门造车式的工业化建设使得老挝不能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技术、人才和资金资源,也不可能参与国际分工,因而延缓了工业化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