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挝工业化的挑战与制约

老挝工业化的挑战与制约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老挝有着丰富的水能、矿藏与森林资源,加上老挝政府正在采取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使得老挝工业化发展具有良好前景。但是,由于生产力落后,科技水平低,老挝的工业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导致老挝的科技落后,高素质的劳动力短缺,使得工业化进程中各种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都无法实施,工业生产效率难以靠科技力量提高。

老挝工业化的挑战与制约

鉴于老挝有着丰富的水能、矿藏与森林资源,加上老挝政府正在采取经济改革与开放政策,使得老挝工业化发展具有良好前景。但是,由于生产力落后,科技水平低,老挝的工业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没有海港的老挝,港口的装卸只能依靠泰国和越南的海港,受对方国家的限制,港口装卸量有限。公路和铁路网正处于兴建与改造中,致使交通运输成本偏高,资源开发利用受限。例如农产品的运输成本远远高于生产成本。矿业开发不仅缺少交通运输,偏远些的矿区还缺水、缺电、缺少通信联络。企业要想进行矿业开发,要先修路、自备发电机、饮水、联通通信网络,致使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投资产出效益偏低。

其次,产业链残缺。老挝资源丰富,但分布较散。转轨型的经济体制,使市场无法发挥正常功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投资项目既要申请上游的原材料,又要寻求下游的加工企业,甚至是销售市场。老挝作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尽管国际社会给予其很多优惠政策,但因产业链的残缺,对政策的利用却极为有限。例如欧盟给予原产于老挝的纺织品关税配额,但因产量有限,总是用不完。相反,中国的纺织品产能过剩,考虑转移部分产能应该是可行的。根据欧盟的原产地规定,必须使用老挝当地的棉花,其棉花产量有限且纤维短。中国要想投资纺织业,必须从种植棉花开始,然后是棉纺加工,绝不会是单个的一个加工企业。这种产业链式的投资,从组织到实施都颇具困难,加之老挝缺乏配套的服务支持体系。外国企业在老挝执行项目投资举步维艰,大到机器设备、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原材料,小到螺丝钉都需自备。产业链的残缺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工期与效率,制约外企的投资环境。(www.xing528.com)

再次,资金紧缺。老挝“五五”期间,财政总收入为150.1万亿吉普,占GDP的13.6%;总支出228.3万亿吉普,占GDP的21.3%;赤字高达7.82万亿吉普,占年均GDP的7.4%。虽然政府49.7%的总支出用于投资,但却只能满足投资所需资金的1/3,其余资金全部要靠外援和贷款[3]国内企业的投资能力相当有限,银行系统和国家财政还缺乏鼓励资本流通的机制和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只是依赖储蓄和债券。由于储蓄水平低,债券发行量亦有限。形式单一的信贷发放数量有限,长期信贷供应几乎空白。资金的重大缺口,导致基建、采矿、水电项目不能尽快运作,延缓了工业化进程。

最后,科技落后。“五五”期间老挝经济保持快速发展,GDP平均增长率约为6.24%,高出“四五”期间GDP平均增长率0.3个百分点。但在科技发展方面,整体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只有部分水电站、一些木材加工厂、食品厂、饮料厂、服装厂等采用了先进工艺。因国家财政收支短缺,教育投资很少,致使人口的识字率是东南亚各国中最低的。知识水平有限,资金匮乏,高科技产业长期依靠政府引进外资,国内还未建立完善的科研体系。这些因素导致老挝的科技落后,高素质的劳动力短缺,使得工业化进程中各种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都无法实施,工业生产效率难以靠科技力量提高。其中电子通信行业(ICT)的状况最为明显,该行业的五家运营商中只有两家完全属国有,市场份额却仅占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