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物流发展:需求变动促进产业升级与效率提升

我国物流发展:需求变动促进产业升级与效率提升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物流事业起步较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求变动不仅带动经济增长,而且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进而引导物流的发展。因此,交易费用的降低直接关系到经济运行的效率和物流业的发展。实践表明,降低交易费用和寻找费用,促进交易效率,提高交易中的“透明度”,显示可信的市场信息,是物流发展的基石。

我国物流发展:需求变动促进产业升级与效率提升

我国的物流事业起步较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的物流发展大致经历了 4 个时期。

(1)初期发展时期(1949—1965),这一时期,初步建立了我国的物资流通网络。

(2)停滞阶段(1966—1977),这一时期,我国的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3)较快发展阶段(1978—1990),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运输、仓储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兴建了大量的物流设施,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开始建设自动化仓库,引进了国外“物流”的新概念。

(4)高速发展阶段(1991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建设 ,物流建设向标准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物流科学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一门新科学,是一门综合的横断系统科学,糅合了现代管理技术、经济学、运筹学、计算机和通讯科学、运输技术、仓储技术、装载技术、搬卸技术等。物流科学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方方面面。物流是将来各种运输方式的最终发展趋势,任何一种运输方式将离不开物流科学的指导。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经济形式。因此,从市场经济供求运动的角度分析物流,有助于我们对人类的经济活动规律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

(1)物流的市场观。人们通常将流通领域里所发生的商品买卖,以及由商品买卖所引起的人、财、物的全部运动,称为物流。作为商务概念,一般认为物流涉及的是实物及相关信息在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传递的全过程。

作为经济学概念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市场供求活动实际是物质流和价值流运动,即商品流通过程实际包括两种流程。首先表现为“实体流通”(简称“物流”),即商品的实体运动过程,它是通过运输、储存及其他机构的配合来完成的。商品物流的内容包括了商品的包装、运输、装卸、储存、养护等活动,反映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换。商品流通的另一过程是“交易流程”或称之为“所有权流程”(简称“商流”),即商品的所有权转移过程。它是通过一次或多次交易活动,使商品价值形式发生变化,将商品的所有权逐次转移,最后到达消费者或使用者手中。

不难看出,物流的基本特征是实物的流通,即使用价值的流转;而商流的本质特征则是商品价值的流转,即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物流与商流一般是统一的,即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实现商流。正是物流与商流的辩证统一运动,推动所有商品(生产、生活、物质和精神等)的交易行为,促成了各行各业、不同种类、各个层次和大小不等的市场,并由这种市场交易的网络形成了商品交换的供求运动和供求运动的渠道。正如琼·罗宾逊所说,市场是买主和卖主的聚会。买卖双方在各级网点、网站从事着交换财富的活动。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出现高频率、大范围的特征,引起现代物流的高速、多层次、大范围和信息流错综复杂宽带运行的趋势,同时也引发了物流业的巨大变革。既然现代物流发展是商品市场供求运行的结果,那么现代物流变化的内在依据和变动根源应该从供求运行主体的利益行为开始分析。

(2)物流的需求观。从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经济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需求是带动商品经济发展的龙头。人们常把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政府购买、出口看成是启动内需和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四驾马车。需求变动不仅带动经济增长,而且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进而引导物流的发展。

需要与需求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概念。需要的层次性、多样性、复杂性和永不饱和性,是人们不断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永恒动力。而从市场经济引申出来的需求则包含着商品的价格、人们的支付能力及其偏好等因素。但是,需要仍然是构成需求的初始因素。

人们无限多样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向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的社会生产提出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受自然历史条件等多方面限制,仅在产品结构上不可能从质量、数量和规格品种上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经济状况的局限性和物质需要多样性的矛盾。生产力越发展,社会分工越细密,这种矛盾越尖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不断缓解着这种矛与盾的对立,通过商品交换形式,广泛开展地际、省际、国际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建立和发展各部门、各行业的横向联系,一业托两体(业是物流业,体是市场运行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互通有无,沟通市场供与求。

(3)物流的费用和信息观。市场经济下的物流,除了与诸多的需求因素相关之外,还有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就是市场供求运行的交易费用和信息。交易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经济学用“交易费用”这一概念来说明完成市场交易所需要的费用。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交易者在价格之外必须另行支付一笔费用,这笔费用如果太大就会使得交易不能进行,不会发生。因此,交易费用的降低直接关系到经济运行的效率和物流业的发展。

寻找理论说明市场的大多数商品交易是交易主体寻找的结果,寻找不仅存在寻找费用,而且,寻找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人们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寻找方法。市场中的交易主体不仅面临着选择样本空间的选择对象,也面临着选择对象的“完美信息”和“完全信息”问题。市场不会把全部的信息无偿传递给需求者和供给者,因此,信息的寻找和传递也是有费用的。显然,要使物流有效率,呈现有次序的状态,就必须不断改进物流运动的形式和状态。不断创新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寻找费用和次数。新的物流网络、站点不断涌现,新的交易伙伴、企业的出现以及新的市场运行制度的出现,正在让社会成员具有较低的交易实施的费用(进入市场的费用)及较低的信息寻找费用(容易找到交易伙伴)。实践表明,降低交易费用和寻找费用,促进交易效率,提高交易中的“透明度”,显示可信的市场信息,是物流发展的基石。(www.xing528.com)

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世界经济水平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也意味着寻找费用和交易费用的增加。但是,交易费用太高将影响交易的实现,降低物流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那些不断降低交易费用,使交易费用更低的物流形式和业态,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容易被经济社会所选择。那些加强信息传递,不断提高市场“透明度”的物流形式,那些具有更强的产生经济信息能力的物流业态将会成长壮大。

以上从市场运行的需求、交易费用和信息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物流的相关因素,还不能揭示当代物流迅猛发展的内在动力。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物流或流通领域不创造价值的错误认识,混淆了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的关系,束缚了物流发展。物流这一经济范畴,既独立于商品市场,又内涵于商品市场。当我们从市场供求配置资源的财富观认识物流时,物流实际上是商品市场供给链的延长,物流不仅实现和转移价值,增加附加值,而且不断地创造着更多的社会财富

(4)物流的财富创造。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也创造财富和利润。物流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领域财富的增加,而且它自身也创造着财富。

① 物流的财富观。财富是相对人类社会而言的。当我们把财富看成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有用物时,财富的创造就必定是由生产要素即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所共同创造。一个国家、地区或个人家庭的财富多寡,常用价值形式表示,即简化为人均国民收入的多少来衡量。

国民收入是所有要素投入的价值总合,这里当然包括物流业的要素投入。然而,在国民收入这一总量的抽象分析和计算中,物流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却是隐含的。这就给人们一个错觉,似乎物流仅仅媒介财富的转移,其实,所有的物流业都是通过投入生产要素而运转的。试想,仓储能不投入地皮?运输难道不投入交通工具?大型超市岂能不投入劳动管理?现代物流网络的哪一个节点不投入现代高新科技?从市场供求运行角度看资源配置,物流的所有投入要素都创造了财富。

综观今天的世界财富,不仅是多变的,而且是有时效的。由于物流是带有时空特点的运动,所以物流的时空变化还会影响供求的市场价值形成,进而影响国民财富的变化。

② 物流的时空观。物流可以创造出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包括物流加工作业中所创造的加工附加值。物流不是“物”和“流”的简单统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物质运动过程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时间是金钱”是物流真实的反映。商品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具有不同价格,因此时间差别和场所区别给物流带来了“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物流过程中不同场所,根据专业化分工和场所优势所从事的补充性的加工作业也会形成劳动对象的附加值。另外,物流的加速一定会节约商品在流通领域里的时间,这会节约流通费用,又会加快资金周转,带来经济效益。现代科学技术在物流领域里的应用,大大加快了物流的速度,节约了时间。比如集装箱、条码、网络信息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加快了物流速度,使现代物流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时间价值。

物流不仅存在时间特征,而且具有向高价值区流动趋向。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商品总是向价值高的场所流动。无论是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向分散的需求场所,还是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向集中需求场所的物流,追求场所价值是区域间、国际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物流产业链不断延伸的根本所在。

③ 物流的利润源。从物流的财富观出发,从物流交易费用和物流时空价值论分析,就不难说明物流业存在着丰厚的利润,这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物流蓬勃发展的基本原因。流通领域蕴藏着提高经济效益的无穷潜力,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P·F·德鲁克把物流业称之为“黑大陆”。其含义是:一是物流业尚未开发,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二是情况不明,因而尚未有正确认识。也有的学者将物流业称为“第三利润的源泉”,这是对物流潜力和效益的描述与估价。

从历史角度看,有两大提供利润的领域:一是资源领域,二是人力资源领域。在经济学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和行为选择多年来首先考虑的是土地、资本、劳动为第一经济资源,后来才逐步认识到企业的组织形态或组织潜能、企业家素质是更重要的经济资源。当这两个领域潜力已越来越小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物流领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第三利润源泉”,应该不失时机地开拓这一新的“利润源”。目前,物流业的发展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结论。

以美国为例,据相关资料介绍,美国物流的经济规模已达到9 000亿美元。美国前20名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年净收入达近百亿美元,专家预计近3年内还将以平均35% 的速度增长。据美国学者估算,美国工业界每年花费的流通费用高达几千亿美元,只要能降低10%,一年就可节约流通费用几百亿美元。他们称物流业是“一块经济界的黑大陆”,是不无道理的。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十分可观,据世界银行的估算,中国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例为16.7%,2019年中国GDP为99.1万亿元,按 15% 计算,物流成本为 14.87万亿元,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预计,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一个具有好前景、高需求和高收益三大特点的中国物流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毫无疑问,现代物流的发展,意味着流通费用的不断降低,利润的增加。对社会生产而言,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合理调整商品的价格,有利于促进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因此,研究物流业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