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人民军队为中坚力量

以人民军队为中坚力量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军队既是保卫祖国安全的武装力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子弟兵。坚强而又忠诚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历次抗灾斗争中发挥的是生力军和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在人民群众患难之时勇敢地了站出来。

以人民军队为中坚力量

人民军队既是保卫祖国安全的武装力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子弟兵。改革开放以来,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对军队力量的动员需要谨慎而妥当。实践证明,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只有在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时党和国家才会动员军队。坚强而又忠诚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历次抗灾斗争中发挥的是生力军和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在人民群众患难之时勇敢地了站出来。中国政府对人民军队的有效动员保证了抗灾斗争的胜利,也塑造了国家军队力量在和平年代的全新价值。自然危机主要表现为各类自然灾害。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自然灾害。然而,近些年来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天灾发生的频率有不断加剧之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自然灾害已经不宜笼统地归入“传统安全”的类别加以对待,大型灾害尤其是全球性灾害理应被单列为一类安全挑战,并以更加全面的安全与军事战略予以应对。因应这种生态境遇,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与时俱进,已明确将“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与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32],人民子弟兵在各种抢险救灾中更是一贯身体力行,冲锋在前。

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对军队力量的应急动员具有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一方面,从侧面说明了灾情的紧急和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党和政府对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举例说明,在“九八”抗洪期间,截至当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先后投入抗洪抢险兵力433多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500多万人次,动员车辆23.68万台次,舟艇3.57万艘次,飞机、直升机1289架次;在抗洪部队中,至少有来自广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和沈阳军区等全国各个军区的军队参与。人民军队在灾区民众心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当抗洪部队撤离九江时,九江城头高悬着一条横幅:“九江人民永远铭记解放军的恩情。”[33]在抗洪斗争中,至少有高建成、李向群等26名英勇牺牲的部队官兵被树立为正面典型,他们的英雄事迹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力宣传。1998年9月28日,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人民军队的抗灾贡献进行了高度评价:“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坚决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出动三十余万官兵投入抗洪抢险斗争。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坚守荆江大堤到抢堵九江决口,从会战武汉三镇到严防洞庭湖区,从保卫大庆油田到决战哈尔滨,哪里最危险,哪里任务最艰巨,那里就有人民子弟兵。”[34](www.xing528.com)

进入21世纪,军队应急机制逐步构建并在抗灾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军队动员无论从其范围、速度还是效率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在应对2008年南方雪灾的过程中,中央军委派出3个工作组,实地检查指导部队抗灾救灾工作;总部和有关大单位启动应急指挥机制,建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总参、总政先后3次下发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抗灾救灾工作。据相关资料统计,全军和武警部队有180名军职以上领导干部和2200多名师、团职领导干部指挥和奋战在第一线;截至2008年2月4日,全军和武警部队累计出动官兵56.8万人次,民兵预备役人员179.3万人次,机械车辆3.4万余台次,飞机50余架次,特种装备50余台,清理道路1.7万余公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38万人。[35]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军队应急机制全面启动。次日零时,经军委主席胡锦涛审批,军委总参谋部发出《关于参加抗震救灾的命令》,调动3.4万名官兵参加抗震救灾。随着军队动员需求的增加和救援工作任务的加重,派出的军队又一再增加。数日之间,先后有来自济南、成都等军区的14万部队被派遣到前线进行抗震救灾,涉及区域之广、动用力量之多和投入速度之快都创下了中国军队抗灾的历史纪录。在2010年玉树地震中,截至当年4月25日零时,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兵力12448人,其中军队7813人,武警部队4635人[36],其主要任务除了搜救人员、救治伤员、抢运救灾物资之外,还承担着搭建帐篷学校、安置受灾群众、开展卫生防疫以及保护和抢救藏文化遗产等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