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焦家三堂大院的捐赠者:焦兴兰

焦家三堂大院的捐赠者:焦兴兰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焦荣栋古稀之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建造南焦村城堡和焦家大院上,钱庄经营管理事务由兴兰主持。华山三元洞及下院修建,南焦村修建关帝庙、清澈庵,全是兴兰出面以焦家三堂名义捐钱。光绪三十四年冬月,焦兴兰过七十大寿,当时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先后去世。宣统二年秋,焦兴兰去世,焦家以二品封衔,举行了排场的葬礼。焦家钱业自焦兴兰以后,传至第三代,由焦永祯管理,永祯是焦兴兰的二儿子。

焦家三堂大院的捐赠者:焦兴兰

焦兴兰(1839—1910),族名兴七,字振甲,渭南信义乡(今渭南经开区信义办)南焦村人,焦家钱业第二代“管事人”。他参与管理南焦商号近四十年,捐二品衔,曾任湖北试用同知、渭南县帮差局局总。

兴兰生长在焦家“金盛”“恒丰”钱庄鼎盛时期。他是焦相栋的第五个儿子,咸丰六年(1856),过继给焦荣栋。兴兰自幼在焦相栋的教育下,熟读四书五经,同时受焦荣栋、焦耀栋两个伯父的言传身教,略懂经商之道。18 岁过继给荣栋后,开始全面熟悉焦家“金盛号”和“恒丰号”钱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形成了厚德、重道、果敢的经营风格。焦家“协和堂”一分为三后,兴兰全面管理“敦厚堂”生意,协管“醇敬堂”“谦益堂”生意,成了焦家三堂的“管事人”。

他首先巩固发展焦荣栋创立的“金盛号”钱庄。每年正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的“神仙会”,兴兰都极为重视,提前安排家中的厨师,多做几道菜,山珍海味,家乡特色,应有俱有。他召集回陕轮休的四川“金盛号”各号掌柜及陕西各地分号的掌柜开会,听取各号经营情况的汇报,核算盈利,决定分红,安排人事,调配各号掌柜和店员的替换事宜。在管理四川“金盛号”钱庄上,兴兰依靠店内渭南籍的掌柜和店员,依据四十条号规管理,合理安排各股东的利益分配。焦荣栋古稀之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建造南焦村城堡和焦家大院上,钱庄经营管理事务由兴兰主持。在荣栋的支持下,兴兰为“敦厚堂”在新都开了“彩盛裕”钱庄,在潼关开了“彩盛荣”当铺,在西安开了“晋丰泰”当铺、“复顺魁”京货店、“协益公”布店,在孝义镇开了“彩盛圆”当铺、“彩盛成”杂货店、“万源长”布店,在渭南县城开了“晋丰鼎”酱园,在凤翔开了“彩盛甡”水烟厂,在大荔开了“彩盛俊”皮毛加工厂、“彩盛丰”皮货庄,在故市镇开了“福寿荣”钱庄、“同治诚”杂货铺等。同时,兴兰还协助焦耀栋和杜夫人在朝邑开了“敬盛”当铺,在大荔开了“德盛”当铺,在渭南县城开了“醇盛裕”棉花行,在四川崇凝开了“桂春玉”钱庄,共开设百货、杂货、皮货店铺十余处。协助亲生父亲焦相栋在大荔开了“谦太元”钱庄,在故市镇开了“恒丰裕”杂货店,在信义乡开了“益德荣”棉花行,在孝义镇开了“滋厚生”药房,在赤水镇和南焦村开了当铺,还在彭县开了“恒丰诚”杂货店。当时,南焦“三堂”的钱庄、当铺、布店、杂货店、皮货店、药铺开设的地域之广、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在家族史上是没有的。

焦相栋的神道碑

焦相栋神道碑碑文拓片(局部)

同治五年(1866),焦相栋60 岁生日,大儿子焦毓璋刚立战功,在四川新都任知县,二儿子焦联璧在布政司任职,三儿子焦联甲任户部福建司员外郎、候选知府、山西冀宁道台,四儿子焦联奎为孝廉方正、员外郎、刑部主事,五儿子过继给兄长焦荣栋,捐二品衔、任湖北试用同知、渭南县帮差局局总。兄弟5 人在京为父亲相栋举办了寿宴,当朝军机大臣(宰相)周祖培、瑞常,湖广总督张之洞、户部尚书阎敬铭等到场祝贺。光绪四年(1878),父亲焦相栋去世,神道碑由长安人、刑部尚书、漕运总督薛允升撰文,翰林院检讨、武英殿总撰黄自元书写。

光绪三年(1877)、光绪九年(1883),焦荣栋、焦耀栋相继去世。兴兰作为“协和堂”三堂首堂的“当家人”,管理着“三堂”生意和家族内部事务。此时,兴兰还任渭南县帮差局局总,村内的大小事务由他裁断,成了南焦村的“寨主”,南焦“三堂”对外的公益捐资,皆由他裁决。他的几个兄长,均在京城或外地做官当差,家族中事一概不管。

重修渭南湭河石桥,兴兰捐银5000 两作为桥工费。光绪十三年(1887),兴兰主持并捐银在西安举院巷修建渭南新馆;捐150 亩地,在南焦村兴办平民义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渭南知县樊增祥卸任赴京觐见,兴兰以“恒丰号”资东和县帮差局局总身份,资银3000 两,作为路途所用。光绪二十六年(1900),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西安路过渭南,兴兰以“协和堂”名义捐银50000 两,以“恒丰号”捐粮200 石,以“协和堂”捐粮5000 石。华山三元洞及下院修建,南焦村修建关帝庙、清澈庵,全是兴兰出面以焦家三堂名义捐钱。村子城堡、道路的维修,也是兴兰以焦家三堂名义出钱解决。

库存银子

南焦村民国末年共88 户,焦姓有55 户,其余33 户除两户是逃难落脚南焦外,其他皆是为南焦“三堂”扛长工、做短工的外姓人迁入该村的。兴兰喜欢看戏,捧红了“一杆旗”戏班。光绪二十七年(1901),渭南县城的杜升在大荔县碗碗腔戏班学戏出师,领起一个戏班,来到南焦村演戏。当时是冬闲季节,戏班以不同剧目,一晚接一晚唱,看戏的人络绎不绝,戏班越唱越红,便留下成了焦家的戏班。戏班像“一杆旗”,吸引着周围数十里的观众。久而久之,大家不说戏班子,而是说“一杆旗”。后来,焦家“一杆旗”戏班唱到了板桥常家、蒲城惠家、临潼李虎臣家,红遍了关中东府。

光绪三十四年(1908)冬月,焦兴兰过七十大寿,当时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先后去世。国丧期间,朝廷诏令停办一切娱乐活动。兴兰觉得人生七十大寿只有一次,照常大摆筵席,唱戏庆贺。当时渭南知县张世英去交斜办案子,晚上返回渭南路过南焦村,远远听到锣鼓声,派人打探,说是焦兴兰过七十大寿,西安府、同州府都来人祝贺,湖北省也送了贺礼,便不再过问,绕道巴邑和上涨渡回县署。

宣统二年(1910)秋,焦兴兰去世,焦家以二品封衔,举行了排场的葬礼。进礼的有亲王贝勒、朝廷大员、总督、巡抚、知州、知县等,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也发来祭文殡葬仪式进行了半个多月,五台大戏、十二台皮影戏日夜不停演出,几十号乐人奏乐,和尚在灵柩前诵读经文。修造的陵墓也很豪华,青砖青石上镌刻着精美花草树木图案,还临时修建了一条一丈五尺宽的送葬路,足见之奢华程度。

焦家钱业自焦兴兰以后,传至第三代,由焦永祯(1875—1940)管理,永祯是焦兴兰的二儿子。其兄长焦玉阶在户部任职,玉阶的儿子焦殿昭娶了蒲城县王鼎的玄孙女为妻。其兄弟永八过继给了焦耀栋的儿子,继承“恒丰号”钱庄的事业。永祯小时候在渭南景贤书院读书,考中了秀才。在关中书院读书时与于右任交好。光绪三十二年(1906),永祯担任四川省交审局委员、新都知县。他赴任后,接手处理农户和船户的斗殴积案,弄清了多数闹事皆由船家引起的实情,便以新都县署名义颁布《渡船新律令》,运用县署烧制的官瓦,置于渡船四角或两头,以官瓦破碎情况对船家做处罚,确定渡船能否继续营运。律令实施后,码头渡口太平了很多,偶然也有争吵,但经调解很快能够平息。律令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国时期。(www.xing528.com)

宣统三年(1911),爆发辛亥革命清朝灭亡。永祯在西安西大街桥梓口家里居住,兼管生意。民国六年(1917),由于家中人口增加,焦永祯便在碑林旁的兴隆巷,购置了一座寓所,将桥梓口的院子给了兄长焦玉阶的两个儿子居住,此后在西安东木头市和东关又买了两院房产

辛亥革命前后,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新都县内土匪抢劫了“金盛员”和“恒丰顺”钱庄。民国五年(1916)三月十六日晚,土匪窜入新都县城,烧公署、放狱囚、掠商号,“金盛员”和“恒丰顺”再此遭受劫难。此后,用了五六年才恢复起来。民国十二年(1923),新都城内钱号有十六家。从民国十年到民国十五年(1921—1926),四川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战争不断。当地流传“城内苦,载团之酬响;城外苦,军队之凶横”。军阀邓锡侯还设立了“华庆”钱庄,以钱庄对钱庄名义借钱,从成都“金盛元”借走50000 元。民国十五年(1926),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张群,从成都“金盛元”借走3000 元。民国九年(1920),川军第三师一个团驻防彭县,发生哗变,抢劫商号,烧毁民房和陕西会馆。民国十三年(1924),彭县陕西钱业商会,抵制县政府非法摊派,与县政府官司打到北京,花费十余万元。民国十五年(1926),成都经新繁至彭县公路修通,陕西人的钱庄、当铺,又增加到十几家,其中金盛号、恒丰荣、义兴惠、永丰元等规模最大。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等相继成立,国民政府不断运用现代金融经营管理,逐步取代旧的钱业经营模式,陕商的钱庄业,无法与之抗衡,举步维艰。

此时四川军阀在各自控制区内,大肆铸造低成色银圆,换取市场流通银圆。成都平原各县发行的银圆有25 种,致使银圆贬值,各个钱庄受到冲击。渭南钱庄只得改变经营方向,开始大量囤积土地,保全资产,焦家钱庄存贷逐步陷于停顿。

会馆,是明清时期陕西同乡商人聚会议事、调节纷争的场所,也是一个经营实体。陕商在四川拥有会馆、庄号、店铺几千间。民国三十年(1941),在成都的陕西会馆名下,有街坊40 多处,土地300 多亩。这些资产经营,都在会馆董事会安排下统一管理,参与捐赠地方公益,承担成都三秦中学的费用。在彭县陕西会馆名下,有街坊五十多处,土地四百多亩。这些资产,由各大庄号轮流管理,所得盈利,一部分用于乡党困难救济,一部分管理乡党死后安息的义园,一部分用于彭县南街三秦小学的公益事业花费。民国三十一年(1942),国民政府对全国私有金融机构进行登记,在成都的“金盛元”是四大钱业公会的常任委员,当时进行了登记,几年后宣布破产。焦家在四川的钱业生意,主要转由各个商号经营土地租赁,靠收取地租维系。

当时流通的四川银币

民国纸币

民国时期的陕西,也遭遇着与四川相同的境遇。民国七年至民国十年(1918—1921),北洋政府皖系陈树藩驻防陕西,在渭北搜刮商户银钱,焦家钱庄予以出资。陕西“靖国军”驻扎渭南时,所需军粮,给焦家也有摊派。民国十三年(1924),驻防大荔的麻振武投靠刘镇华,趁陕西“国民军”东出潼关与刘镇华作战的空虚,派兵西进,攻占渭北一带,在南焦村设立了“渭中县署”,署堂就设在焦联甲院里。此时,焦家全家人已逃往西安。焦家“三堂”的财物,被军阀抢劫运往河南。民国十五年(1926)四月,“镇嵩军”围困西安城,渭南成了“镇嵩军”的后方,各个粮号历年囤积的粮食300 多万斤全部被征用,每月还派征现款50 万元。其间,“恒丰号”“金盛号”在陕西的经营受到重创,一些小的货栈、当铺、粮行,十有八九关门倒闭。民国十八年(1929),关中大旱,地方政府给焦家“三堂”派了10 万元的公债,此时焦家已无能力购买。

民国二十六年(1937),焦永祯举家从西安返回南焦村,意图中兴焦家钱业。他把“恒丰号”交由蒲城人张新哉管理,自己管理“金盛号”。民国二十九年(1940),焦永祯去世,焦家在四川的钱业生意,放任各号掌柜经营,分红逐年减少。在西安和渭南各地的当铺、杂货店、皮货店、药铺等生意也经营艰难。

民国三十四年(1945),焦家首堂“敦厚堂”分家,西安各处的房产卖了一百三十万元,弟兄四人每人分三四十万元。民国三十七年(1948),在四川经营焦家生意的掌柜们,几年来消息越来越少,年末送东家的利润几乎停止。焦家派出焦平甫和焦殿錞前去咨询,掌柜们对东家虽然热情款待,但兵荒马乱,入不敷出,已无力回天。二人便卖了几十亩地准备回陕,却因川陕道路时通时断,直到1950年春节前才回到渭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焦家各地的钱庄和商铺,陆续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恒丰”在新都的店铺变为新都县百货公司;“金盛”在彭县的店铺也变为彭县的百货公司,因其建筑精美,四合院富有特色,后来成了当地的博物馆

成都陕西会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