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权力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问题探讨

权力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问题探讨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权力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作用非常大,权力结构问题涉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发展经济中的质的规定性,所以,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权力和经济基础中的生产关系问题,应是经济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由于至今部分人还弄不清权力是什么,所以造成了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认识的混乱。因此,弄清权力是什么和权力在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来说十分必要。

权力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问题探讨

权力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作用非常大,权力结构问题涉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发展经济中的质的规定性,所以,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权力和经济基础中的生产关系问题,应是经济学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如下一段话:“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空的物质力量,这是迄今为止历史发展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成倍增长的生产力。因为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个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强制力量。关于这种力量的起源和发展趋向,他们一点也不了解,因而他们不再能驾驭这种力量。相反,这种力量现在却经历着一系列独特的、不仅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反而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阶段。”[55]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段话,一是说明了生产的力量产生于人们的共同活动。由于人只有活下去,才能创造历史,所以,人的第一项共同活动就是通过劳动创造衣、食、住、行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在劳动创造中,人们结合成家庭,进行自己生活需要的物质生产和人的生命的生产,进而人们又结成共同体,使生产力扩大。二是通过劳动创造,立即产生了交往关系、生产分工和社会分工——这是由个人利益或家庭利益与共同体之间的矛盾引发的,或者说是由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引发的。分工是为了产生更高效率的协作,这既是生产的需要,也是人们的生活需要。这种分工协作的共同活动的力量产生成倍增长的生产力。三是社会生产力一经产生,便有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阶段,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们为了扩大生产而在共同活动中产生的成倍增长的生产力的本源是什么,可不可以计量,怎么计量,他们都没有论述,以致有人以为,只要发展生产力,社会就会自然进步,社会主义就会自动生成。恩格斯于1890年致约·布洛赫的信中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和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56]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但上层建筑中的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比如武装斗争、议会斗争等,都是为了夺取政权;政治斗争的成果,比如宪法及法权形式,都是为了巩固政权;政治的、哲学的、法律的理论,宗教观点以及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等等,都将随着政权的改变而改变。反过来,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也都会影响政权的存在。政权促进社会变革,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也促进政权结构的改善和改变。包括权力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同时,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也阻挠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它们交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偶然事件表现出来,以致人们误以为这些事件只与经济或某一种因素有联系,而不是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恩格斯举例说:“恐怕只有书呆子才会断定,在北德意志的许多小邦中,勃兰登堡成为一个体现了北部和南部之间的经济差异、语言差异,而自宗教改革以来也体现了宗教差异的强国,这只是由经济的必然性决定的,而不是也由其他因素所决定的(在这里首先起作用的是这样一个情况:勃兰登堡由于掌握了普鲁士而卷入了波兰事件,并因而卷入了国际政治关系,这种关系在奥地利王室权力的形成过程中也起过决定性的作用)。”[57]

恩格斯曾提出过一个很有新意的创造历史的意志合力论。他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他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作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58]

恩格斯的这段话,虽然没有说明权力是什么,怎么计量,但他给我们指明了在现实中,不能只注重发展经济,也必须注意其他方方面面的情况,依实际情况制定出必要的有效的策略。恩格斯在说明了历史创造的合力论之后,又检讨了他和马克思由于在反驳论敌时强调经济基础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对青年造成的错觉,即青年人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视了其他的实际情况。由于至今部分人还弄不清权力是什么,所以造成了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认识的混乱。因此,弄清权力是什么和权力在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来说十分必要。

笔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权力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不少新发现,并对权力进行了计量,说明了权钱交易的原理;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区别;探讨了有关权力的其他问题(参阅本书第十五章和笔者的《权力的起源、本质、发展和运行》)。

虽然马克思通过《资本论》,构建起了政治经济学科学大厦,但是,由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运行和发展前途的研究难度大而深奥,马克思未必对资本主义的每一寸肌肤都研究得十分透彻,《资本论》的工程又十分浩大——直到马克思去世时尚未完成,况且它也有自己的研究范围,所以,《资本论》中既有未完成的部分,也有未涉及的部分,套用《资本论》的原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十分幼稚,一成不变地看待《资本论》的原理,也十分糊涂。面对现实,我们不仅要熟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马克思理论中未完善的部分进行补充,对未涉及的部分进行新的探索,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现实,改造现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的福祉尽到我们的责任。

【注释】

[1]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9-130页。

[2]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0页。

[3]据新华社北京2014年8月27日电。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6-57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57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81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81页。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3页。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93页。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8页。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3页。

[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3页。

[1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3页。

[1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2页。

[1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27页。

[16]卫兴华:《价值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理论动态》2003年第1618期。

[17]刘解龙:《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必须正视的十大问题》,《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8]刘解龙:《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必须正视的十大问题》,《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92页。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97页。

[2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19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4页。

[2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04-405页。

[2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18页。

[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6页。

[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6页。(www.xing528.com)

[2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6-357页。

[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7页。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1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2页。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2-93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4页。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4页。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1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4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4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7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7-108页。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8页。

[4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43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0页。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7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11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6-97页。

[4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42页。

[4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42页。

[4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43页。

[4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页。

[4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页。

[5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页。

[51]《列宁选集》第三卷,第3版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5页。

[52]《列宁选集》第三卷,第3版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5页。

[53]《列宁选集》第三卷,第3版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5页。

[54]《列宁选集》第三卷,第3版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5页。

[5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5页。

[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4页。

[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5页。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5-60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