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一线春光:炮灰也有优势?

探讨一线春光:炮灰也有优势?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今次央行降准之所以可以如此这般的“不同凡响”,是因为有了一个当今中国更为热点、更为敏感的话题的衬托。就好像这次央行发货币,就是为了专门拯救楼市而采取的举动一样。于是乎,本来应该处于调控攻坚期的楼市,却在一个最关键,最不合时宜的时候,迎来了一个最为诡异的“小阳春”。

探讨一线春光:炮灰也有优势?

导读:

2011年12月5日,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进入2012年,央行再次对外公布,自2月24日起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行降准”的消息立刻传遍了神州大地,在民间引发了广泛热议,其中尤以与地产业相关的话题更是热度爆棚。许多人都把央行的这一动作与近期发生的“楼市小阳春”现象联系到一起,预测一度表现欠佳的楼市应该会在这一波降准“春风”的推动下,彻底迎来真正的“春天”。

这两日,关于“央行降准”的消息成了中国财经界,甚至是社会上的一个热点话题。

其实,本来央行降准,只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对经济进行微调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举动而已,要搁平时,绝不至于引起如此广泛、如此热烈的关注。但今次央行降准之所以可以如此这般的“不同凡响”,是因为有了一个当今中国更为热点、更为敏感的话题的衬托。这个话题就是,楼市。

说来也怪,今次央行降准,幅度并不大,零点几个点而已,理论上多释放出的流动性也不过四千多亿元,这和过去动辄上万亿流动性的释出量以及“中国经济”这个近五十万亿元人民币GDP的“大盘”相比,实在是不足挂齿,按广东人的话讲,不过是“洒洒水而已啦”。可是,这次的降准,确实话题性火爆得离谱,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所以,这个话题里如果没有一个特殊的要素猛烈地撞击了人们的敏感神经,绝不至于爆棚到这个份儿上。而这个所谓“特殊的要素”,左看右看,也确实非“楼市”莫属。

不过,即便如此,我也不得不说,这次“楼市因素”居然能够在“央行降准”的相关话题中拔得头筹,绝对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儿。

明摆着,中央此前大会小会开了一大堆,每次都强调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而微调的重点对象,就是要对小微企业实行“定点宽松”政策,为现在已然处于干渴难耐的实体经济的终端输送急需的新鲜血液。

就是说,国家的政策是异常鲜明的:首先,为了巩固治理通胀的结果,有效管理新的通胀预期,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微调”,即一段时间内不做过大的动作;其次,为了让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要严格管理资金使用方向,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所以,明眼人一看便知,在未来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无论国家怎么出招儿,放出来的货币都会非常有限,而且还被限制死了使用范围,这就等于至少在理论上,你在楼市和股市这些地方见到这些“多余出来”的货币的概率,应该无限接近于零。

可诡异的是,本来最不可能发生的一幕,却鬼使神差地发生了:这次央行“放钱”,最热的话题居然是楼市!就好像这次央行发货币,就是为了专门拯救楼市而采取的举动一样。

这真是一个万分滑稽、万分诡异的现象。

这个现象的始作俑者,是两位房地产行业的大佬。

话说央行降准的消息甫一传开,一位首先开腔“好消息来了!”,话音未落,另一位立马帮腔“尽管迟了,但还是来了。”

本来,这样的发言,具有明显的误导,就好像甲乙两地同遭大旱,等了好久,甲地好不容易盼来了一场及时雨,还没来得及庆祝,听到这个消息的乙地人却第一个冲到门外,踩着依然干裂如初的土地,抬头仰望依然骄阳似火的天空,高声大呼“感谢老天爷,终于赐给了我们救命的雨水!”一样,对于乙地人,除了用“想雨想疯了,神智已经不太正常”这句话来形容一下,顶多再报以同情的一笑之外,其实本没必要过于大惊小怪。可奇怪的是,上至各路大小媒体,下到社会上的平头老百姓,无一不被这两位大佬的言论扰得心神不宁,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彻头彻尾地炸开了锅。

其实,如果这个话题的发酵,仅仅是这个程度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更刁诡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区区几天之后,某些一二线沿海城市纷纷跟中央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开始为楼市暗暗松绑。尽管嘴上一本正经地装严肃——“以前就有这事儿,只不过没公开说而已。我们会一如既往地遵循中央指示,绝不会放松调控力度!”,呵呵,您甭逗了!既然如此,您又为何要挑这么个敏感时刻“公开说”呢?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于是乎,本来应该处于调控攻坚期的楼市,却在一个最关键,最不合时宜的时候,迎来了一个最为诡异的“小阳春”。

既然这个小阳春“尽管迟了,但还是来了”,那么,就让我们好好分析一下这个小阳春的本质吧!

我们先来说说中央对于楼市的调控。

问:为什么楼市是“必须要被调控”的对象?

答:因为中国的楼市有泡沫,非常大的泡沫,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了。所以,如果不强力调控,主动刺破泡沫,任由泡沫继续发展下去的话,等他日泡沫“自行破裂”的时候,将给国民经济带来更为致命的打击。

简单点说,“主动刺破泡沫”是“短痛”的招儿,“坐等泡沫自己破裂”是“长痛”的招儿。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所以对于现如今的中国楼市而言,采取主动,强力调控是唯一的选择。

说句实话,这个答案已然是路人皆知的常识,一点都不新鲜了。因为上至政府官员,下到街边卖菜的大妈都知道这个事儿。

下面的问题,就是楼市调控这个事儿,究竟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鸣金收兵这一点了。

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从中央给出的线索,即“合理回归”这四个字中去找。

那就是,楼价到底要“回归”到何种程度,才叫所谓的合理呢?

反过来说,这个问题也可以这么理解:中国现在的楼市泡沫,到底有多厉害?需要挤到什么程度,才叫彻底挤掉了泡沫呢?

对此,各路高手,甚至是一些“大师级”的高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楼价要降20%才算合理,有的说至少三成才算合理,个别胆子大点的主儿干脆直接给出了“降五成以上才能收手”的说法。

此外,还有高手给出了更为绝妙的答案:等哪天关于楼市的新闻不再成为报纸头条的时候,调控就可以落下帷幕了。当然,结束调控时一定得低调点儿才成,最好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其实,包括上述种种推测在内,关于楼市泡沫“大小”的问题,已经有太多的人说过太多的话,做过太多的论证,估计已经把所有人都说蒙了,分不清孰对孰错了。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干脆换一个最为简便的“傻瓜”算法,来求得一个更为简单明快的答案。

现如今,关于中国经济的现状,有两句话已然深入人心,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了。

一句是:北上广的楼价,已然赶上或即将赶上伦敦纽约、东京的楼价了。

另一句是:中国的老百姓,正在以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享受”着发达国家的物价。

这两句话,无论是有良知的专家学者的调查论证结果,还是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切肤感受,都雄辩地证实了其真实性。

这就好办了,我们就从这里着手,去破解中国楼市的泡沫之谜。

问:居住在北上广的中国人,其平均收入水平,与居住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人民相差多少?

答:至少相差十倍。如果考虑到伦敦、纽约、东京这几个超一流的国际大都会在这些发达国家内部还有着具绝对优势的“经济首都”地位的话,恐怕这种差距还会更大。理由很简单,居住在纽约的美国人的收入,肯定比居住在其他城市里的美国人高许多,那就更别提和居住在中国城市里的国人相比了。

这样,问题就简单了。

如果把纽约、伦敦、东京的楼市称为“正常”的话(其实,这种假设本身就很牵强。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几个城市的楼价绝对是“天价”,实在难说“正常”),那么,至少北上广的楼价,已然轻松超出了“正常范畴”至少十倍之多!

同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北上广的楼市泡沫,已经达到了“正常值”的十多倍,所以,楼价必须下跌十倍以上,才能达到所谓“合理回归”的目的。

这个结论,可能会吓所有人一跳。因为这和许多人预测的“两成”“三成”,甚至个别胆子大的人咬咬牙才勉强挤出的“五成”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难怪有人说,中国的楼市至少预支了未来20年的发展空间。

所以,摆在中国楼市面前的路,只有两条。

其一,一步到位,把楼价彻底降到“合理”程度。显然,这招不可取。真要这么做的话,别说“硬着陆”,即便在着陆时把地皮击穿,彻底陷到地底下去,都是一种最乐观的结果了。

其二,付出巨大的耐心和时间,经历一些起起落落、反反复复,慢慢地将泡沫挤掉。

这是唯一可行的招儿。中央之所以现在只说“合理回归”,却对“何为合理”一事绝口不提,估计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www.xing528.com)

但是,即便是第二招,楼价一定要跌,而且还是较大幅度的跌也绝对是必需的。

道理很简单。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种假设。假设楼价不跌,或仅仅微跌,一直这么“生扛”下去,后果会是什么。

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楼市泡沫已经达到了正常值的10倍,这就等于说,如果楼价长期处于不跌或微跌的情况,楼市泡沫就只有通过“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最终逐渐填平楼价收入差”这个方法来挤掉了。

还拿北上广举例,这就意味着在北上广的房价完全停涨的前提下,居住在北上广的中国人的平均收入,彻底赶上纽约、伦敦、东京这些超一流的国际大都会的时候,那时的房价,才算真正“合理回归”了。

于是,我们不妨再做一个更大胆的,近似于“天方夜谭”般的假设——假设这个“填平楼价收入差”,即“在楼价不涨的情况下,国人的人均收入水平真正实现‘超英赶美’”的过程,至少需要10年,这就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必须“神速”暴涨,平均一年就得涨上一倍,而且还得连涨10年。即便这样,还有一个因素不得不考虑。那就是在这个消化楼市泡沫的过程中,不安分的房地产商必然不会自甘就范,他们一定会不停地折腾,让楼价频繁波动,使这个周期变得更长。

那么,我们做个最乐观的估计(尽管这个估计同样不亚于“天方夜谭”)——让我们来假设这个“合理回归”的周期,是15年。

听好了,如果楼价长期处于不跌,或者微跌状态的话,那么即使人世间所有的奇迹都能在中国发生,中国楼市的“合理回归”,至少也得需要15年之久!

即便如此,这种估计,也依然只能在理论上成立。因为对楼市而言,楼价“长期”处于不跌或微跌的状态,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故事。道理很简单,如果楼市真的处在这种状态之中,就说明成交极度冷清,而极度冷清的成交,最终必然会带来楼价的下跌,乃至大幅度的下跌,这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无论怎么分析,得出的结论都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楼价必然会跌,而且幅度不可能太小。

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事物也只能这么发展。

正因为如此,中央才会如此坚决,甚至如此决绝地打压楼价。这固然是中央够英明的表现,也同样印证了那句古语——天意不可违。

其实,无论是地产大佬,还是小动作频频的地方政府,尽管耍心眼、躲猫猫的动机值得理解,甚至值得同情,但也未免太死性了点。

明摆着,他们现在做的事儿,已经不仅仅是在和中央叫板,更加是在和天意叫板。这种所谓的“博弈”,无异于“螳臂当车”“掩耳盗铃”,实在是幼稚、荒谬得无以复加。

尤其是联想到最近听到的一个传闻——据说现在许多房地产商宁可借高利贷死扛也发誓绝不降房价,他们的口号是“先活下来,等到国家救市的那一天”——的时候,你就只能苦笑了。

其实,按照上面的分析,已经可以看出来,国家现在打压楼价,恰恰是在“救市”,在拯救我们的房地产市场,而不这么做,则是一种把房地产市场往绝路上逼的行为。

所以我们说,这些地产大佬和地方政府越是得瑟,就越是证明了自己的愚蠢,明明自己就站在悬崖边上,已经快掉下去了,中央正竭尽全力救他们的命,他们却偏偏不领情,非要“博弈”,和中央死磕。殊不知这种做法即便可以使他们多苟延残喘一些时日,但最终仍难逃一死,而且死相会更难看。

其实,好好想想,只要别那么死性,做到顺势而为,立刻停止这种愚蠢的博弈,彻底随了中央的意,把房价降下来,而且降一个比较大的幅度,地产大佬和地方政府就能立刻迎来一个真正的转机——可能许多人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的地产大佬和地方政府的日子之所以过得艰难,并不是因为房价降了很多,从而导致收入急剧减少造成的,恰恰相反,今天这样的局面,正是由于“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在中央如此凌厉的重拳打压之下,地产大佬们却依然齐心协力,咬牙挺了下来,令房价几乎纹丝未动,从而造成成交剧减,导致“几乎完全没有收入”的困境造成的。

所以,现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房价”而在于“成交”,只要成交,就会有收入,而只要有收入,地产大佬和地方政府就能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

这么简单的逻辑,为何就参不透呢?!

所以,问题的关键,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一个“贪”字。正是这种贪婪,这种对“既得利益”近乎偏执的执著,才使得我们的地产大佬和某些头脑糊涂的地方政府,正不惜以彻底毁掉房地产市场的未来乃至对国计民生造成重大损害为代价,使尽浑身解数和中央以及天意进行无聊而罪恶的所谓“博弈”,这实在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但是,必须承认,让既得利益集团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确实是一件极端困难的事情。这就像一个已经吃惯了肉的人,你非要让他改掉“吃肉”的爱好,从此往后养成一个“喝汤”的习惯,那无异于痴人梦话,是万万行不通的。

所以,看来这种博弈,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会继续下去。

这就意味着,一定要有人为这种博弈埋单,而这些埋单的人,说得难听一点,必须要做好充当这场博弈的“炮灰”的心理准备。

据说,由于最近几位地产大佬的忽悠以及某些地方政府颇为“及时”的加持,有些地方的楼市,在楼价没有任何松动的情况下,已经迎来了“小阳春”。而本来就对“房价下跌”颇为怀疑的老百姓,对此非常买账,正掏出大把的银子予以正面迎合,导致楼市成交量在某些城市里“明显回升”。

看来,真正的有识之士们能够做的,只有“仰天长叹”这一件事儿了。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从某种意义上讲,炮灰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离不开炮灰的铺垫。

尤其是经济的历史,几乎完全是一部由无数“炮灰”写就的血泪史。

从国际上来讲,往远里说,有几个世纪前发端于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和大半个世纪前美国人掀起的“世界性大恐慌”,往近里说,有“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和现在进行时的“欧债危机”;从国内来讲,往远里说,有20世纪80年代的“君子兰狂热”,往近里说,有刚过去没多久的“股票狂热”,和现在进行时的“集资热”“邮票热”“小人书热”“玉石热”“古玩热”“黄金热”以及“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

哪一次经济泡沫的狂热,不是踩着无数炮灰的尸体“着陆”的呢?

中国的楼市,也绝无可能例外。

所以,中国楼市的最终着陆点上,也必然会铺满无数“炮灰”的尸体。

不过,其实也没有必要这么悲观。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找到乐观的理由。

很显然,危机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就好像“种牛痘”一样,是一种“良性”刺激。正是因为有了危机的存在,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的肌体变得更健康、更结实。

所以我们说,作为历次危机重要载体的“炮灰”们,绝对是个好东西。

这一点,对于中国楼市来说,也不例外。

从宏观上讲,大量“炮灰”的存在,是保证楼市“平稳过渡”“合理回归”的缓冲阀、弹簧垫儿,可以让经济社会避免过于“剧烈”的波动,相对顺利地达成“软着陆”的目的。

从微观上讲,大量“炮灰”的存在,可以为各路巨贾大亨、利益集团提供充分的回旋余地、周转空间,使他们能够从一个已经畸形到不可思议、岌岌可危的市场中安全撤离,全身而退。甚至,说句并不夸张的话,如果“炮灰”们的牺牲精神能更大一些,献身欲望能更强烈一点的话,他们还能在最终撤离之前,从这个已然处于“危楼”状态的市场中再度大捞特捞一把也说不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炮灰”们的重要贡献,绝对值得“呱唧呱唧,鼓励一下”。

但是,作为一个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我还是想苦口婆心劝一句——如果你是有钱人,愿意为所谓的“软着陆”做点贡献的话,那么当一下“炮灰”也无大碍,反正就算在楼市上栽了跟头,你的兜里依然不缺银子,绝不至于伤筋动骨,照样可以过好日子;不过,如果你只是个普通老百姓,拿来买房的是“保命钱”的话,这通过当“炮灰”来“光荣”一把的机会,还是让给别人比较好。

最后,我想以两则新鲜出炉的娱乐圈八卦新闻来结束这篇文章。

据日本媒体报道,驰骋日本乐坛四十余载的“流行乐教父”桑田佳佑,由于受到2011年3·11大地震的刺激,感悟到“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道理,最近决定豪掷10亿日元(约合7000万元人民币)在某高级住宅区购买大片土地,兴建地上3层、地下1层的超豪华别墅,宽敞的地下停车场足足可停10部车。同时,该豪宅还将设置屋顶花园进行隔热,并安装太阳能发电板自行供电。其手笔之大,连财大气粗的日本人都咋舌不已。

无独有偶,据国内媒体报道,深受万众爱戴的中国香港巨星周润发,由于决定将未来的发展重心转移至内地市场,已于近期在北京市内某高级住宅区豪掷1000多万元人民币巨资购置了一套豪宅,正式“落户”京城。

不过,千万别被“豪宅”这俩字儿给忽悠了,其实发哥购买的,不过是某座高级公寓楼里的一套单元房,据说这套单元房也只有区区100平方米左右而已。

至于我为什么用这两则八卦作为本文的结尾,你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