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博鳌论坛的魅力:新标签思路的重要性

探究博鳌论坛的魅力:新标签思路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寻找新的标签,肯定还是要洞察博鳌这块土地真正的“脾气”。这表明政府规划可以造成连锁反应,引起联动板块的间接变化。图4-4大规划下,三种常见的土地反应显然,博鳌属于第三个“连锁反应”:看起来是3天论坛的光环,其实更多的是其带来的300多天论坛小镇生活的改变。

探究博鳌论坛的魅力:新标签思路的重要性

寻找新的标签,肯定还是要洞察博鳌这块土地真正的“脾气”。就如本章开头所讲,也许我们这块土地的真正魅力,未必是论坛。难以找到这个新标签,其实是因为没有洞察这块“表面看起来是论坛土地”的土地背后真正的消费者利益。

我一直有个认知,能直接给消费者吃到汤圆心的,就绝对不给汤圆皮。所以还要让消费者自己嚼碎了外皮,才能吃到糖心的传播,都是制造沟通障碍

就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几乎所有上海三林的土地(近临世博的居住板块)都在打世博概念。而世博只是一个为期半年的世界博览会,对于居住板块而言,世博只是汤圆皮,不是糖心,真正的糖心是它的发酵反应:

1.因为世博,带来上海大动脉——中环的建设贯通。

2.因为世博,带来大规模拆迁,例如气贯长虹的世博轴。若没有世博,时代断然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去拆迁那么多居民区,一跃将这块土地的肌理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状态,改变成为21世纪的大都会状态。

3.世博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次集中性盛会,聚集程度甚至超过奥运会。而后期土地会引入大量世界企业总部,这也给这里带来大量的就近居住、生活、消费的中高端人群。

简单而言,世博不过180多天,真正改变土地的是“世博反应”:由世博带来的对这块区域从肌理到人口素质的巨大变化。所以世博是汤圆皮,“世博后,超越上海水平的国际生活综合区”才是汤圆的甜心。不光给客户宏大而模糊的“世博”,还要在某些场合帮他咬开汤圆,给他“世博后,一个比肩上海联洋、碧云的第三大国际住区”,这才是真正“无需消费者咀嚼”的甜心。

图4-3 世博看起来是汤圆甜心,其实只是汤圆皮而已

同理,博鳌论坛只不过是一年开三四天的盛会,它真正能改变这块土地其他300多天生活的“糖心”是:海南第三大机场;超越小镇级的配套;全新的论坛内景观和肌理再规划。

所以,论坛不过是汤圆皮,不是糖心。论坛时近距离瞅几眼大人物,肯定不是核心购买动因,由论坛带来超越其他海南小镇的丰富配套才是核心,甚至因为论坛期间的各种限制,生活的诸多不便,多数消费者论坛时压根不回博鳌,论坛结束了才回来。(www.xing528.com)

大的土地规划对于土地未来状态的反应堆效应,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 直接反应:类似上海虹桥,其大型国家级交通枢纽设置对于这块土地的影响,是直接将这块土地改变为“区域辐射中心,总部经济中心”。可以说改变是直接的。

■ 间接反应:非规划中心的土地,有时候因为板块联动,会被“偏心影响”。如刚才谈到的三林板块,就会成为世博后花园,从原来的区域生活区变成城市级生活副中心。甚至会辐射影响其他板块,比邻三林的周浦板块,离城市更远,多年后打出了“三林后花园”的概念。这表明政府规划可以造成连锁反应,引起联动板块的间接变化。

■ 连锁反应:佘山的规划是文化度假区,苏州的工业园区规划是工业园。但是因为城市位置关系、土地开发量关系,佘山在上海扮演着双重角色“高级富人区+文化旅游区”。而苏州工业园区,一开始对标新加坡,加上后续多年城市规划的调整,成为世界上“最不像工业园的工业园”,更像一个人居的湖岸天堂。这正是所谓规划下的多元连锁反应。

图4-4 大规划下,三种常见的土地反应

显然,博鳌属于第三个“连锁反应”:看起来是3天论坛的光环,其实更多的是其带来的300多天论坛小镇生活的改变。广告人在解剖项目时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少有人深挖“300天效应”,而不是盯着“3天论坛”,这也是我在这个项目传播上最大的角度不同。道理谁都懂,但是真能由此更换角度深挖的永远是少数,有时候是用心的问题,有时候是洞察能力问题。

本节小结:我们总喜欢拿着“汤圆”直接卖,很少有人撕开了,喂给消费者真正的“豆沙馅”(爱吃汤圆皮的另当别论)。好了,下一步怎么做,你应该很清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