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情况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摘录部分座谈内容来反映当时景德镇瓷业的状况。但把时间跨度拉得更长一些来看,在景德镇十大瓷厂倒闭之前,景德镇瓷业整体还是呈上升趋势,尽管期间出现了各种问题。虽然大数据看起来似乎正常,但是从出口额的细节来看,景德镇瓷业当时已经日薄西山。

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情况

文革”十年,陶瓷行业在极端困难中前行,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虽然进步缓慢,但是与共和国成立初期相比,在技术改造上还是有所收获的,比如建立了隧道窑18座,改建了瓷土矿、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18台,改造了厂房10.6万平方米。1978年,日用瓷产量达到了27432万件,年盈利达到了1027万元。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景德镇多次派出技术人员到日本现代化瓷厂学习,还邀请了日本陶器、日本新荣机工等株式会社的主要人员到江西与我国陶瓷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下面摘录部分座谈内容来反映当时景德镇瓷业的状况。

(一)日方说:“你们的陶瓷生产效率不高、质量低,主要是管理问题,有的厂70%的人力用于坯体运输,而日本采用的是吊篮输送和皮带传送机。”“新荣”提出建议,将为民瓷厂进行改造,只要提供平面图。主要采用以下三项措施:

①干燥采用链式干燥剂

②坯体运输采用皮带运输机

③采用素烧工艺

改造结果:人力减少50%,产量提高50%,厂房空出1/3,需要投资1亿2500万日元,按当时汇率计算为104万元人民币

(二)日方在瓷石矿看见我们采用雷蒙机细碎原料时说:“用雷蒙机细碎原料,铁质也细了,除铁比较困难,雷蒙机内钢质矿物也会混入瓷粉中,影响原料质量。”

(三)日本陶瓷泥浆吸铁器的磁场强度为2万高斯,要经过三次除铁,而且都采用逆流式的高强度除铁。日方说:“你们的除铁磁场强度低,只有5000高斯,泥浆顺流不好,要从下往上流,可以提高除铁效率。”

(四)日本建议坯料切片要厚度保持一致;泥饼重量要均匀,不要叠放,要保持其原来的形状;投泥操作时,必须使泥饼出口避免对准模具中心,这些都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五)日方认为我方工业卫生差,原料车间地面应呈斜坡,以便用水冲洗,防止铁质带进原料;进入车间,需二次换鞋才行。成型车间内不能用锉刀锉铁修坯刀,不能随处钉钉子。

(六)日方认为盘、碟类制品都是旋转对称的浅平制品,极易变形,因此在成型工艺中要采用阳模滚压成型,而中国采用阴模成型。另外,阳模成型对坯体均匀干燥十分有利,因为盘足较厚,可以充分接触热风,而盘边较薄,容易干燥均匀。盘子表面也可以避免滚压头旋转与起落而产生内应力。(www.xing528.com)

(七)日方认为,用砂纸磨坯,对质量有很大影响,釉面光洁度不好,修坯后还要抹水,会使坯体出现气泡,釉面不光滑,费工费时降低质量,应该用泡沫塑料修坯。

(八)日本有规定,在车间内不乱钉钉子,如果要钉钉子除了事先报备,还要涂上防锈漆,因为二氧化硫气体对铁腐蚀很快。

(九)日方认为,中国瓷器釉面太薄,光泽度不够,釉面不平整,如果用石灰釉还好一些,如果滑石釉就更不行,流动性差,这是不经过素烧产生的最大问题。日本釉面一般要求0.25毫米,日方说道:“世界上制造西餐具的国家很多,不素烧的几乎没有,只有中国是传统做法,如果要提高质量,我们认为一定要采用素烧工艺。根据我们的经验,釉面不平度要在20微米以下,光泽度才最好,估计中国产品釉面不平度有160微米,所以釉面不平整。我们在陶研所用放大镜看就发现有针孔、小气泡,故质量不高。”

(十)日方代表团成员针对为民瓷厂的情况说:“按照你们现在的生产管理情况,我觉得你们有好的设备也做不出好的产品。”

(十一)日方代表团成员说:“你们景德镇、唐山等的产品都用地名做商标,分不出是哪一家工厂的产品,应该建立各工厂的产品信誉。我们看到中国陶瓷行业非常大,很有发展前途,但需要解决许多问题。要想在国际上占有地位,必须要对产品负责,对别人的产品尊重。”[1]

上海艺术博物馆·高岛屋艺术空间“新岁芳华——迎春贺岁精品特选展”海报

通过当时日本陶器、新荣机工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景德镇当时瓷业的评述,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景德镇采用的还多为原始制瓷技术,而且在产品的细节处理上比较粗糙,所以整体一级品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景德镇市政府非常重视,分别在1979年10月和1981年1月两次安排专家前往日本濑户、高岛屋、土岐市先后考察了日本原料精制厂、现代化瓷厂、传统生产方式的瓷厂、美浓烧瓷区、科研所、学校、博物馆和商店。在考察的过程中,考察团发现在日本很多地方仍旧保留着小规模的手工柴窑作坊,产品有日用瓷和美术瓷。另外,在日本有很多规模较大、工艺先进、装备精良的现代化瓷厂,例如“Noritake”,以生产高档成套出口瓷为主,这些现代化的瓷厂精工细作,对于每一个环节都有非常严格的把控,非常重视科研环节。例如在名古屋的三好瓷厂的实验室中,考察团看到实验室就像一个小工厂,做各种实验研究各种新材料、新产品,环节整洁有序,除了台面上,其他地方均看不到泥巴。除了对瓷器的各种高标准、严要求,日本国内陶瓷的销售方式也非常独特,高岛屋会定期利用其下各大商场举办展销,同时配合大力的新闻宣传,影响力度很大,而这一传统一直持续到现在,右图即为2018年1月25日,上海艺术品博物馆·高岛屋艺术空间“新岁芳华——迎春贺岁精品特选展”海报。

1979年通过协调改善,景德镇瓷业有了较大的进步,比1978年产值增长2.8%,利润增长1.9%,1980年又比1979年利润增长了27.8%,在粉碎“四人帮”后的四年里,景德镇陶瓷恢复了大批出口,出口额共计8300多万美元,相当于过去26年总出口额的86%。但是,即便在较好的光景情况下,我们与日本每年2亿多美元的出口额也无法比拟。国内其他产瓷区如湖南、河北、广东、山东也在迅速发展,1980年对美45个高档餐具国内出口地域中,湖南占到了30%,景德镇仅有4.13%;1980年秋季广交会,欧美澳总共订货1560万美元,其中湖南375万美元位列第一,景德镇只有108万美元,景德镇瓷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不再。

但把时间跨度拉得更长一些来看,在景德镇十大瓷厂倒闭之前,景德镇瓷业整体还是呈上升趋势,尽管期间出现了各种问题。虽然大数据看起来似乎正常,但是从出口额的细节来看,景德镇瓷业当时已经日薄西山。例如1982年日用瓷一级品率63.5%,出口合格率72.3%,出口额3104万美元,均超过以往数据。但到1990年,虽然出口量1.36亿件,比1978年增长了30%,比1949年增长了56.8倍,出口额却仅为2820万美元。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景德镇制瓷质量本身的问题,而是当时有一部分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取利益,不顾瓷都声誉,用低质量的产品替代高质量的产品欺骗顾客,不仅使得原本高质量的产品卖不出价格,也使得景德镇制瓷风气由世界精品转向了粗制滥造。从今天产生的后果来看,此举无疑是杀鸡取卵,但是当时此风却屡禁不止,这也间接造成了20世纪90年代十大瓷厂一夜倒闭的恶果。

在此消彼长中,昔日我国制瓷中心景德镇在出口陶瓷份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20世纪90年代中期,景德镇陶瓷的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出口市场日益萎缩,花色品种永远都是老样子,质量粗制滥造,导致十大瓷厂倒闭,瓷业工人纷纷下岗另谋出路,作为中国制瓷业中心的景德镇彻底成为历史,它也不再是中国瓷业发展的标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