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影响因素辨识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影响因素辨识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修正的钻石模型为依据,具体研究与分析六大因素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快的八大城市的六大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说明。流水线操作工等基础要素的投入使得物联网产业基础感知层零部件得到快速发展,驱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如今各大高校积极申请开设物联网专业,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影响因素辨识

以修正的钻石模型为依据,具体研究与分析六大因素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快的八大城市的六大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说明。

1.要素条件

波特认为,要素条件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并把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要素条件是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基础,物联网产业是由生产要素来驱动的。

(1)基础设施要素条件。物联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感知层设备、通信网络以及芯片等中下游产品。其中感知层设备的制造需要大量基础要素的投入。流水线操作工等基础要素的投入使得物联网产业基础感知层零部件得到快速发展,驱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人才及知识资源要素条件。高级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源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物联网产业是否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人力资源给予我国物联网发展巨大的智力支撑,驱动我国物联网发展向更高级的方向迈进,努力向世界先进国家靠拢。高校是培养物联网人才的摇篮,但是由于物联网行业属于新兴行业,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速度,时滞性问题较为明显。现如今各大高校积极申请开设物联网专业,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专业性大学首当其冲成为培养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起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输送高级人才的重任。[1]近年来,我国从事电子和通信设备的R&D专业人才也在逐年递增,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但是2013年增幅出现大幅滑落,这与当前整体经济紧缩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图11-2所示。

图11-2 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R&D人数及增长率(2008—201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4)。

(3)资金要素条件。资金是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联网发展成本较高,受制于成本高的现状,很多企业发展受到阻碍,从而严重限制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资金的大量投入是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强大支撑,可激发物联网企业发展的活力,有利于企业加大物联网产业研发的力度,驱动我国物联网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目前,我国在财政上大力扶持,国家R&D经费支出也是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1088.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500.6亿元,增长率高达129.64%[2]。依托良好的国内环境,物联网产业链各个环节(例如,芯片及传感器制造,中间件,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通信网络基础)均加大了投资力度。可见,资金的保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2.市场需求条件

市场需求是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动力。市场需求为物联网相关企业及行业提供商机,促进其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低层次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人们越来越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物联网引发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变革,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食品和药物的可追溯为保障食品和药物安全提供了现实可能。例如,在农产品追溯中已经建立了“养殖—屠宰—加工—交易—流通—消费”一套完整的信息跟踪与追溯体系,实现信息汇聚,构建“全网络、全过程”的食品安全协同监管,以便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快速的处理。又如,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种植培育、水产品养殖环境监测以及节水灌溉方面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再如,在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促进医疗监护的高效性与实时性,实现医疗设备管理的无人化操作。在物资仓储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物联网监控,提升了物资仓储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了运输管理的成本,提高了运输的透明度,加强了市场监管。在交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应用在车辆调度管理、车联网、车载视频监控、汽车信息服务以及海运航标遥测管理等方面,提高了效率,减轻了污染。智能家居通过感知化和智能化方式,可实现人、家的相互感知,使生活环境绿色低碳,创造出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在提供个性化、自动化的同时,建立起安全有效的保障体系,保护家庭安全。可见,物联网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激发了消费者对物联网技术的需求,从而引发企业扩大对于物联网产业的研发力度和生产规模,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同时,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总体上呈现稳步攀升的态势,这也充分说明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均对高新技术产品有着较高的需求。而物联网产品作为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旺盛的市场需求为物联网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如图11-3所示。

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撑,拉动和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在物联网领域,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主要有通信行业、交通运输业等。通信行业主要包括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两者均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硬件和软件支持。物联网的发展依赖于移动设备以及网络层的发展,移动终端的物联网是未来的趋势所在,而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物联网的灵魂,智能化科技必须依靠互联网才能实现。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可知,2012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约1.3万亿元,2016年约3.6万亿元;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由2012年的11亿户增加到2016年的13.2亿户。[3]如图11-4所示,我国移动电话户数、3G移动电话户数、互联网上网人数都呈上升趋势,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11-3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2008—201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4)。

图11-4 我国移动电话户数和互联网上网人数(2008—201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4)。

交通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旅客和货物量的急剧增加有利于物联网的传送和传播,也有利于提高发现物联网商机的机会。如图11-5所示。物联网产业发展归根到底是需要人类去研究与操作,人类地理位置的移动将会有利于行业的合作,有利于科技的进步,最终有利于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物联网的合作与发展。(www.xing528.com)

图11-5 我国客运量和货运量(2008—201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4)。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物联网不仅存在单方面的拉动与促进作用,而且还存在相互融合发展趋势。以交通运输业为例,交通运输业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信息资源自动整合与智能共享,实现对交通路况的分析与预测,保障交通运输的便捷、安全、经济和高效,为城市运营与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交通运输业为物联网行业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物联网技术又为交通运输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两者相互拉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企业竞争

微观企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体。物联网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将会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特别是企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更是决定着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会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压力,迫使企业去改进技术、进行创新和寻求更多的可持续的优化产品结构等,从而有利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我国目前物联网企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缺乏物联网领军企业,带动辐射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偏弱。众所周知,美国拥有众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企业。例如,美国MEAS传感器公司、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等,巨大的竞争意识使得这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维持自身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同时,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国内其他企业共同进步。尽管我国物联网企业在规模和地位上不能和美国龙头企业相抗衡,但是我国部分物联网企业发展也较迅猛,例如,深圳远望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的规模以及速度较快,在国际上也拥有一定的地位,尤其在阅读器、电子标签及其衍生产品领域有着较大优势。远望谷依靠强大的人才支撑,建设了物流电子标签海量生产线。据统计,研发人员占据了远望谷所有员工总数的一半,同时几乎网罗了国内众多顶尖RFID领域的专家。[4]截至2014年,我国前十大物联网公司排名如表11-1所示。

表11-1 中国十大物联网公司排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由表11-1可知,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二,其公司在移动通信、金融应用、电子政务高速公路信息化、自动识别、IT服务以及税控产品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在细分行业综合领先。可见,我国物联网公司正在逐步发展与壮大。

5.政府作用

物联网作为我国的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具有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特征,需要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和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政府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会引导大量资金投入物联网产业的研发,促进物联网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推动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

我国政府对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2009年物联网被列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从2011年起设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重点从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应用示范与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给予支持。同时,政府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积极引导物联网发展从技术驱动转向应用、市场驱动,鼓励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培育新型商业模式,努力创新可盈利的经营模式,为物联网产业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目前,我国的政策环境、产业布局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国务院、财政部、工信部、国家金卡办、交通运输部以及卫生部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如表11-2所示。为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继续深化市场化机制改革,不断增强物联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推动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表11-2 国务院及各部委推动物联网发展所做的工作

资料来源:张琪.探索中国物联网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6.发展机遇

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目前,物联网产业已被公认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前瞻布局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得到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作为物联网技术的主导和先行国之一,美国在物联网产业上的优势正在加强与扩大,物联网已开始在军事、工业、农业、环境监测、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使用。日本继2009年8月“e-Japan”、“u-Japan”之后,提出了更新版本的国家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2015”。通过这些战略,日本开始推广物联网在电网、远程监测、智能家居、汽车联网和灾害应对等方面的应用。欧盟执委会于2009年6月18日发表了《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在世界范围内首次系统地提出了物联网发展和管理设想。韩国通信委员会在2009年10月13日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并于2010年陆续出台了推动RFID发展的相关政策。[5]

我国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也不甘落后。2009年物联网被列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将物联网产业作为“十二五”大力发展和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三大战略,并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倒逼机制”与紧迫要求。因此,全球物联网蓬勃发展的良好背景以及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都给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以应用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汇聚各类优势资源,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